老百姓去醫院看病,通常是由於感覺到自己身體或家人有異常之處。

醫生透過檢查判斷病人沒有病為正常的,並不代表病人和家屬回到家能徹底安心。

只要症狀未解除,病人和家屬心裡頭始終會存著個疙瘩的。

這裡會形成一個悖論。

為什麼說是沒病,但是會有異常症狀。

有些異常跡象是病人及其家屬看著身體和其他人不一樣認為是異常,可實際上沒有醫生見多識廣。

醫生在臨床上看過各種各樣的病人,知道這種“異常”症狀不叫異常只是為人群中比較少見的跡象。

按理說,經過這樣一番正規的醫學解釋後,病人和家屬應該能理解能接受“異常”實則為正常了。

以上想的太簡單。

要接受“異常”為正常,要與“異常”共存,對人的心理是個巨大的考驗。

心理學家說只有時間可以治癒一切,放在這一點都不違和。

“媽,你要是不放心,和嫂子我哥再帶孩子其它醫院再做檢查。

要來首兒做檢查嗎?”

“好像沒什麼必要。

只是,你要知道,看著不舒服.”

究竟這孩子是什麼異常,原來是在孩子身上經常可見的胎記。

“媽,聽醫生說,先觀察,如果它長大了或是有其它異狀再說。

胎記會慢慢消失的。

你養過兩個兒子你能不知道嗎?”

“我不記得你和你哥身上有這麼大塊的胎記.”

“你肯定記錯了.”

魏尚泉同學說,在臨床實習摸爬打滾後他現在對病人家屬誇張的話有一定認識。

什麼叫很大塊的胎記,沒見過?不可能。

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去做檢查的時候醫生早就說不對頭了。

啪!魏媽媽摔了小兒子的電話:這小兒子居然敢說她這個媽記錯。

魏尚泉同學望了望被摔斷的手機通話懵懵的,突然意識到可能最難溝通的不是陌生人而是家裡人。

家庭寄望孩子讀醫,一般目的是讓孩子讀完醫學能更方便照顧自己人健康。

沒想到的是,孩子在臨床上見多之後變成和醫院的醫生一樣“冷漠無情”。

說什麼正常的!人家要的是你的安慰,要的是你跟我說很重視病人這個狀況。

結果你盡是給我說正常的,甚至指責說是我記錯,比醫院裡的醫生更漠視我的訴求。

——魏媽媽估計在對面氣到說不出話。

魏同學搔了搔後腦勺走回去,走到廚房定住腳眼前一亮,哎:“瑩瑩,你做花嗎?”

嗯。

桌上剛好有些綵帶,給曹師兄做個小花束。

謝婉瑩想。

再附上一張寫給曹師兄的感謝卡片。

回想一年以來受到師兄的諸多照顧越覺得如媽媽說的,要記得感恩。

魏同學內心喜滋滋:他們今天幾位同學的辛苦有意義了。

趕時間去曹師兄家送蛋糕,門外天色已黑。

冬季未過,戶外風寒未減。

司機不在,有駕照的魏同學跑去車庫開自家小轎車,勿讓謝同學凍著了。

站在門口臺階上等車的謝婉瑩,兩手插在棉襖口袋裡頭,若是休閒地望望四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哥哥別太寵

狐竹竹

葉羅麗:神月清華

鞠銀禕

任她驕縱

風蘇綿

人間樂土

江林姓李

緣劫:女劍宗情愫

玥明月

誰說社恐難談戀愛

狗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