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

當常浩南接到一個從蘇省打來的電話時,他剛剛跟杜義山和劉振響二位大佬開完會——

時間已經來到8月末,之前三部委聯合下發的徵求意見函,也到了需要提交報告的時候。

當時徵求意見的,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把航空工業總公司拆分成一集團和二集團。

這也是三人討論的重點。

國企的集團化、去行政化改革,屬於時代的大趨勢,總體上也絕對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並且這次拆分也並不只是針對航空工業,實際上,原有的五大行政化總公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業)全都會被一分為二,變成科工委下屬的十大集團。

無論是作為重生者的常浩南,還是老謀深算的另外兩位資深院士,都明白這絕不是幾個人能夠改變的。

但拆分的方式卻可以討論。

以常浩南馬後炮的眼光來看,航空和造船行業的拆分都不算成功,分家的航空工業一、二集團以及南船和北船都在後來十幾年中先後重新合併,折騰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事實證明,兩家業務範圍完全重合的企業並不能真正實現預想之中“在競爭中相互促進”的作用,反而會產生大量內耗,並不是一種合理的拆分方式。

而核工業和航天工業的改革方式就要合理的多。

它們根據業務不同分別拆分為了核工業集團/核工業建設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在安然度過了剛開始的不穩定階段後,反而逐漸開始把業務延伸到對方過去擅長的領域當中,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良性競爭。

因此,三個人最終達成共同意見,建議把航空工業總公司根據業務範圍一分為二,變成航空工業集團和航空動力集團。

二是進行全國範圍內的航空公司合併,這一點其實跟航空工業關係不大,三人也並非商業或者管理專家,因此只是建議應當保留一個由空軍或航空工業系統運營的航空公司,類似安東諾夫航空或者伏爾加-第聶伯航空,以保障自主型號擁有最基本的市場。

三是選址建設一個全新的、專門面向國際航空產業鏈服務的航空產業園。

根據杜義山的說法,目前在幾個候選城市中,支援廬州的人選更多。

在這件事上,三人最終沒有得出一個一致意見。

只能說,廬州的經濟水平、工業基礎、交通便利性都滿足要求,地理上不南不北,政策上也相對比較偏向於製造業。

總之是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選擇。

直到常浩南拿起電話聽筒的時候,他還在想著剛剛三個人之間的談話內容,同時正在看楊慧梅給自己拿過來的一份檔案——那是torch multiphysics軟體面向歐盟地區的使用者協議內容。

“你好,我是常浩南。”

“常總,我們的新軸承鋼,搞出來了!比斯凱孚原廠的鋼材還要好!”

電話那邊的聲音由於興奮而有些變形,加上常浩南本就處在一心二用的狀態下,腦子一時間還沒轉過來,因此聽到這句話之後直接愣了一下:

“你是……”

“我是方滿昌,興澄特鋼的總工藝師,之前我們見過的。”

方滿昌這才想起來還沒報自己的身份。

常浩南也總算回過味來:

“哦,原來是方總,你們這就……”

“別別別,我哪能算什麼總……”

電話那邊的方滿昌趕緊打斷常浩南,糾正了後者的稱呼:

“常總您叫我小方就好。”

“那什麼……”

方滿昌看上去應該有個四十來歲,就算考慮到冶金這個行當比較熬人,老的快,也得有個三十幾,這個小方實在是很難讓嗯叫出口。

對方如何倒是無所謂,但不能把他自己給叫老了。

“方工,伱們這就把新鋼材給搞出來了?這麼快?”

儘管對於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但現在距離交易達成才過去不到兩星期時間,要完成樣品生產、工藝選擇和檢測,似乎還是太快了一些。

“嗐,這可是常總您拿出來的東西,我們肯定是高度重視,回來之後馬上就根據我們過去的一些經驗進行推算,然後把手頭其它所有研究和測試全都停掉,集中全部力量,朝這一個方向專門攻關,這才在今天早晨做完的……”

興奮之下的方滿昌絮絮叨叨,話語中不著太多重點,但也沒忘了把研究新鋼材的過程給略微“美化”一下。

實際上他回來之後只是根據常浩南的方法,憑藉直覺和經驗選了幾個數值交給了手下最不受待見的人去做。

誰想到運氣爆表直接就找到甜點了。

如果運氣差點,那就算最後能開發出來,恐怕也要慢上不少。

這也是方滿昌後怕的點之一。

當然,這些細節,他肯定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所以,具體效能如何?”

常浩南理解作為一個研究人員,在經歷了多年的至暗時刻之後終於看到黎明時的興奮,恨不得逢人就把整個過程給講一遍。

但他現在實在是沒這個閒心。

畢竟這邊現在也很急。

“呃……效能很好,我們在您給的實驗條件下最高模擬了20g次迴圈,在失效機率相同的情況下,迴圈壽命幾乎是過去m50鋼的40倍,甚至比之前我們從斯凱孚買到的m50nil樣品都高出一倍以上,另外,幾項關鍵的基礎資料也全面達到或者超越了m50nil的水平,詳細的測試結果我們正在整理,最晚今天下午就發到您的郵箱裡面去……”

“好,好啊……”

常浩南點了點頭,長舒一口氣:

“那,軸承廠家那邊……”

“等我們資料出來,發給您的時候也順便抄送他們一份。”

方滿昌趕緊回答道。

結果一出來,他第一個聯絡的肯定是常浩南,剩下的哪怕是總經理都得往後稍稍。

而且,這似乎也表明,東北特鋼那邊的動作應該還沒他快,否則三大軸承集團那邊應該早就已經得到信了才對。

這讓他頓時安心下來不少。

北滿、撫順、大連三家特鋼廠去年還都處在經營不善接近破產的狀態,今年剛剛合併組建東北特鋼,自然還有一大堆麻煩需要解決,但不管如何,對方在產能和規模上要比才成立沒兩年的興澄特鋼大不少,要是在研發上也佔了先,就算短時間內市場足夠大不至於讓兩邊直接起衝突,長遠來看也勢必要壓制自家一頭。

更重要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要是進度比對家慢上太多,讓人家大佬覺得自己不重視,那就糟糕了。

常浩南這邊放下電話,剛剛把視線投回手中的檔案上,下一通電話鈴聲就緊接著響了起來。

“喂,常總,我是東北特鋼的工程師,郭佔文……”

“對,我們已經把測試資料發到您郵箱裡面了,還有三家軸承集團也發了,但是剛才一直沒打通您電話……”

“沒錯,效能比m50nil還好……”

內容跟前面方滿昌打來的差不多。

“常總,我現在覺得,之前咱們開的那750萬,價格會不會有點太低了……”

楊慧梅正坐在旁邊等著常浩南簽字,她雖然不懂冶金,但是從通話的語氣中也不難聽出來對面兩家都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

根據她的經驗,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自己開價低了。

“不會,我給的那個方法是面對這個問題專門最佳化過的,基底材料的牌號跟g13cr4mo4ni4v相差越遠,定性的準確率就會越差,而且也只能應付比較簡單的化學熱處理過程,價值基本也就在這一兩回。”

“而且,先培養好使用者,不能竭澤而漁,要是他們都不掙錢,哪有錢掏出來給我們?養豬都得等養肥了再殺呢……”

常浩南說著重新拿起手中的使用者協議文字:

“等著吧,他們以後離不開咱們的……”

與此同時。

遼省,復州軸承集團。

技術總監鄭超群也剛剛放下一通電話。

緊接著,正準備去食堂吃午飯的他又重新坐回了電腦前面。

“師父?”

已經走到門口的徒弟回過頭,用帶著疑惑的眼神看向鄭超群:

“不是說今天食堂有您最喜歡的燒雞塊麼……”

後者看著電腦上正在重新整理的網頁猶豫了半秒,然後從錢包裡摸出一張五塊錢:

“你幫我打一份盒飯帶回來吧,我有點事,不去吃了。”

“哦,好的……”

幾分鐘後,他總算用不太熟練的操作開啟了公司的郵箱。

“這是四倍……不對……”

他扶了扶鼻樑上的眼鏡,湊到距離螢幕很近的地方,連著數了好幾遍表格上面數字的位數。

“四……四十倍?”

啪嗒——

鄭超群的手下意識地拍在了鍵盤上面,在下面的回覆框裡留下了一串意義不明的字母。

“常總……真沒吹牛逼啊?”

他馬上想到了之前在京城跟常浩南開會時,後者那個“把軸承壽命提高一個數量級”的表述。

當時以為是隻是隨便說說。

現在看來人家還是太謙虛了。

雖然限制成品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材料壽命提高到原來的40倍,並不意味著最終造出來的軸承也有一樣水平的提升。

但不管怎麼說,過去的最短板一下子變成了現在的最長板。

10倍,那肯定是綽綽有餘了。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好孕:絕嗣反派總想獨佔我

折桃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