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大郎看來,所謂的抽卡遊戲,其實就是在模仿RPG遊戲,但整體的操作性又會更加簡單流暢。

這種遊戲的製作簡單,來錢快,有很多遊戲公司都是透過這種遊戲一波回本,然後直接放棄。

吃相確實難看,肆意把玩家們當成韭菜割,遊戲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引導消費,不氪金體驗極差。

沒辦法,有時候現實就是這樣,辛辛苦苦做遊戲,一旦有某個環節跟不上,專案直接就黃了。

而抽卡遊戲,製作簡單,只需要把美工做得好一點,其他的照搬RPG遊戲就行,來錢還非常快。

在這樣的影響下,本該非常龐大的手遊市場,最終只剩下了那麼幾家,完全不復剛開始的活力。

有不少人認為,智慧手機的興起必將對PC端遊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事實上的確造成了不小衝擊。

但手遊本身的發展也沒多好,從剛開始的百花齊放,慢慢地變成了巨頭壟斷,玩家的選擇在變少。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的手遊市場還是一塊未經完全開發的寶地,星空互娛完全有機會去主導局面。

自由之戰、生存、神速三款遊戲已經初步打響了名號,可以進軍氪金遊戲領域,但要把握好尺度。

既要讓平民玩家不氪金也能感受到樂趣,又要讓氪金玩家體驗充錢就能變強的爽感,還是很難的。

如果光做一個純氪遊戲的話,憑藉星空互娛現在的美工水平,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出一款遊戲來。

但這樣做毫無意義,還會影響星空互娛三大遊戲的口碑,賺錢當然沒問題,可不能無下限去賺錢。

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好的,現在星空互娛透過三款遊戲,已經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他們成立的專案組完全不需要擔心資金問題,甚至連能不能回本都不需要太擔心。

隨著星雲OS使用者的逐漸增加,憑藉著強悍的硬體優勢,只要他們能做出好遊戲來,就不怕沒人玩。

在生存中,只有星雲手機支援高畫質+高幀率,而且星雲大區沒有外掛,遊戲體驗感瞬間就拉開了。

神速中,想要體驗競速遊戲流暢的超越感和高幀率遊戲的快感,同樣只有星雲手機或平板能做到。

同時,神速也是最吃配置的一款遊戲,除了星雲手機外,目前能有不錯體驗的只有各品牌旗艦機。

從一定程度上看,對平民玩家不太友好,而最友好的,日活躍使用者發展最快是moba遊戲自由之戰。

這款遊戲從名字上看,跟從外國引進來的moba遊戲很像,但在人物建模、風格上的寫實感卻很強。

而且並不是歐美範的審美,國風元素非常濃,走的路子跟王者幾乎一樣,但在前期可以完爆王者。

英雄戰跡,也就是後來的王者想要在自由之戰的碾壓之下存活下來,劉大郎認為還是比較困難的。

主打的高顏值女性角色,在新推出面板時,吸引的不光是男性使用者們的眼球,還有不少女性使用者。

要知道,星雨-沐、凝兩代手機,購買者有%是女性,這樣的資料已經稱得上非常不錯了。

不得不說,在智慧手機領域,男性依舊是主力消費者,星雨在宣傳中也並沒有宣稱主打女性市場。

而是主打顏值、輕薄、拍照、綜合體驗,男性使用者就不拍照了?男性使用者就不在意顏值了?還是說,男性使用者就得拿大板磚出門?

很明顯不能這麼算,所以如果把星雨宣傳成專為女性市場打造的產品系列,那就把路給走窄了。

縱觀整個智慧手機發展歷程,就會發現,所有的主打女性市場的手機品牌,無一例外全都倒下了。

而最終能站住腳的只有蘋果、華為這兩個從不宣傳主打女性市場的品牌,還有ov的兩大線下系列。

35歲以下的女性使用者,追求蘋果和華為的比例要遠遠高於35歲以上的女性使用者,兩極分化很嚴重。

oppo的reno,vivo的s,透過高顏值的外觀吸引使用者,就是賣顏值的,只針對追求顏值的日常使用者。

嚴格意義上來說,星雨系列也沒什麼價效比,但它強就強在有硬體加持的同時,還有星雲OS最佳化。

聯發科MT6795確實不怎麼樣,但驍龍也沒好到哪兒去,大家都是半斤八兩,誰也不用去笑話誰。

但透過星雲應用的加持,使得自由之戰這種不吃配置的遊戲在星雨使用者中比其他兩款要更受歡迎。

於是乎,在很短的時間內,自由之戰的女性使用者在快速增加,同時這也帶動了男性使用者的增長。

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星空互娛在未來的遊戲營收很有可能比星雲科技的硬體收入還要更高一些。

當然,前提是星雲手機在華夏有足夠的市場份額,星雲OS使用者足夠多,才能在未來創造更多收入。

可現在擺在星雲科技面前的,依舊是蘋果這座大山,打敗三星並不困難,但想打敗蘋果太難了。

劉大郎依稀記得,在mobdata的主流手機調研報告中曾提到過:

2018年的蘋果手機吸引人群主要是女性和未婚族,以及一些月收入小於3000的隱形貧困人口。

很多人對這項資料表示質疑,表示公司裡的人一半用蘋果,一半用華為,根本沒其他品牌什麼事。

由此推論出這項調研報告不準確,但如果這麼看的話,那一半用蘋果,一半用華為,別的品牌呢?

照這麼說,小米ov都是屌絲機,都是廠妹機,高價低配智商機,那為什麼它們的發展在加快?

還有的人在說,某某明星,某某大主播,用的手機也是蘋果,難道他們的也是月收入不高的群體?

且先不說明星、大主播總共加起來才有幾個人,就拿明星來舉例子,用什麼手機自己能決定嗎?

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中,就連耳墜都是精挑細選過的,至於主播則更簡單了,他們更注重實際需求。

而且還會分遊戲,moba手遊和FPS手遊用的手機完全不是一個方向的,按需購入才是正確的選擇。

可有多少人是從小被蘋果給影響到大的?在某個年齡段想要擁有而無法獲得的心是不是在躁動著?

而當他們有機會購買手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蘋果,當然,這種選擇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畢竟選擇什麼品牌的手機,是每個人的自由,但其中一些人高高在上的心態,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高收入同樣有喜歡蘋果的,喜歡可以,只要正常的喜歡完全沒問題,但為什麼要去踩別的品牌呢?

還要去惡意攻擊使用其他品牌手機的使用者,有意思嗎?能不能把手機當成一個正常的工具來看待?

或許這份資料是假的,但華夏使用者們已經賦予了蘋果這個品牌太多的意義了,想洗卻根本洗不掉。

星雲科技針對蘋果的行動失敗了,劉大郎痛定思痛,認為星雲科技的整體實力還是有些不夠強大。

而且,想要把蘋果真正趕出華夏市場,恐怕有點困難,因為華夏果粉並沒有三星粉果斷的特點。

在三星note7爆炸事件中,三星粉對這件事的反應非常激烈,配合國產廠商聯手把三星給踢了出去。

而同樣的,星雲科技想要透過蘋果降速門事件來壓縮蘋果市場份額,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恰恰相反。

此時再去爭論一個大資料包告的真實性已經不重要了,星雲科技面臨的阻力可不光只有蘋果公司。

最關鍵的是,星雲科技沒辦法像蘋果一樣肆無忌憚地開啟其它市場,他們的產品根本走不到世界。

國際巨頭給的壓力有點大,星雲科技只能透過最原始的方式來打市場,整體進度可以說非常慢。

且經過這次事件後,蘋果也反應了過來,知道在華夏市場面臨的挑戰更多了,便加大了營銷支出。

隨後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前幾天報道蘋果降速門區別對待的各大主流媒體紛紛消失不見了!

在網路中,星雲科技每天面臨的輿論壓力都越來越大,每天都有無數的水軍去攻擊,很快又消失。

既然他們要黑,星雲營銷部也不會客氣,藉著熱度大力宣傳星雲產品,擴張星雲科技的線下渠道。

星雲科技的支持者也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還要去死磕蘋果?

有人願意死磕,那就讓他們去就行了,在同樣流暢的基礎下,為什麼不選擇高刷+星雲閃充組合呢?

高刷屏或許有人感知不出來,但星雲閃充的充電速度,只要上手了之後,再回去可就有點難了。

畢竟蘋果在蘋果X之前,用的一直都是5V1A的半盧閃充,在充電速度上已經被星雲科技給完爆了。

再加上星雲OS針對華夏使用者做出的種種最佳化,網上輿論戰熱度越高,星雲手機的銷量同樣也越高。

星雲分部、星雲商城、星雲專櫃、星雲直營店、星雲售後服務中心、還有大郎科技的大郎直營店。

各種線下渠道鋪設出去,帶來的銷量提升效果非常顯著,不管網上怎麼吵,線下一直是出貨大頭。

憑藉著精美的外觀和良好的使用體驗,再加上越來越完善的售後服務,產品想不賣出去都有點難。

唯一讓劉大郎不爽的是,星雲手機銷量增長的同時,蘋果手機的銷量也在增長,並沒有佔到便宜。

蘋果透過簡單的道歉,外加一些優惠補償,就把華夏果粉給打發了,彷彿在跟他們耀武揚威一般:

“看,你星雲科技能拿我們怎麼樣?還想搞我們?只要我們給點優惠,華夏果粉依然愛我們!”

在風口浪尖上,原本平時不見人影的星雲售後服務中心也忙碌了起來,一些挑事的人都跳了出來。

打著維修手機的名號,故意抹黑星雲科技,還散播大量謠言,直接被星雲科技法務部給搞定了。

喜歡玩是吧?那就送你們去吃低保!就這還不算完,鐵打的造謠事實裡,居然還會出現陰謀論:

“星雲科技仗著自己的律師團隊強大,把前去維修手機的星雲使用者送去吃低保,太氣人了!”

“是啊!以後誰還會買他們的手機?出了問題都不敢去修,萬一說我造謠讓我去吃低保咋辦?”

面對這些言論,數不清的星雲使用者和星雲科技支持者站了出來:

“666啊,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能不能有點自己的判斷力?”

“合著你去造謠別人,別人還得哭著求你不要造謠嗎?”

“我的三觀再一次被震碎了,世界上怎麼會有這種垃圾?”

星雲粉絲們是真的服氣,這TM的也能顛倒黑白?最可氣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不懂真相的人信了!

明明簡單查一下就能知道的事,他們就是不願意做,反而要跟著一些黑粉不明所以的去亂黑。

沒問題,他們不願意,星雲營銷部直接把證據懟他們臉上,一些無知的群眾這才銷聲匿跡了下來。

還有一些人則根本不相信,他們只相信自己第一眼見到的,對於這種人,他們也沒什麼好說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妄圖改變人的固有認知,這是一件愚蠢的事。

星雲科技越強大,支持者就越多,同時黑粉也會越來越多,想尋求突破,那就得透過別的方式。

於是乎,劉大郎再次把目光集中到了【科技寶典】中,截止到目前,他已經有了297萬點積分。

這些積分已經足夠他兌換完整版的5G通訊技術了,還能剩下197萬點積分,用來完善各個生產線。

如果到了年底,劉大郎手裡的積分還會翻上至少五倍,今年最賺錢的不是賣手機,而是星雲投資。

劉大郎也體驗了一把什麼叫投資控股的快樂,但光靠這個,星雲科技有些愧對於科技公司的名號。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兌換了完整版的5G通訊技術,同時又把星雲科技的幾條生產線進行了一下擴張。

到了年底,他還會再給星雲科技的生產線進行一次新的升級。

“賺錢不易,可花錢太容易了,分分鐘說沒就沒了!”

當星雲科技拿到的技術領先優勢越來越全面、越來越高階時,也就沒必要再介意所謂的輿論了。

5G通訊技術是一次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同時也是星雲科技進入國際市場搶奪蘋果市場的機會。

歷史上蘋果唯一一次在高階市場的份額遭受重創,就是因為5G時代的到來,足以證明其重要性。

這一次,星雲科技不會把關鍵決定權寄託在別人手上,他們要親自主導戰局的走向,拿下勝利!

沉寂了這麼久的星雲通訊終於拿到了完整版5G通訊技術,在星雲通訊內部,絕大部分都是NPC。

在之前,星雲通訊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時只有一次,那就是跟華為合作的時候,別的就沒有了。

人們只知道華為、中興、星雲通訊甚至ov都在研究5G通訊技術,可具體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

儘管星雲通訊拿到了完整版5G技術,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

從研發到申請專利再到商用,當然,一些核心技術星雲通訊不會申請專利,拿在手裡比什麼都強。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透過5G通訊技術來研發出屬於星雲科技的5G射頻晶片,這才是真正的關鍵點。

而且星雲科技的5G通訊技術比後來商用的5G技術還要強。

它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畫質(3D)影片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極致業務體驗。

還能解決人與物、物與物通訊問題,移動醫療、車聯網、智慧家居、工業控制等物聯網應用需求。

5G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劉大郎要的是星雲科技能在5G時代中成為主導者,進而進軍多個行業領域。

在明年一月份,華夏5G研發試驗會正式啟動,這是星雲科技的機會,也是各大國產廠商的機會。

“儘量把5G商用元年提前,這樣的話,星雲科技就可以抽出身來,進軍更高階的領域當中!”

移動終端只是星雲科技的開始,一些人還幻想著操縱輿論來打壓星雲科技,他們拿什麼打壓?

無論華夏果粉願不願意,蘋果在華夏的市場份額,星雲科技吃定了!星火-燼就是今年最後一張牌!

各大主流媒體目前對星火-燼都採取了一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在風口浪尖中,他們也不願意湊熱鬧。

但他們忘了,星雲科技跟蘋果不一樣,他們的產品,每一代都有一個讓消費者無法拒絕的理由。

而星火-燼,在整體配置上比星火-熾猛多了,還有其他方面升級…

再加上星雲科技的熱度,線上線下渠道,星火-燼沒理由失敗。

與此同時,遠在東南亞的菠蘿科技,張波正在宣佈一件大事:

“從今天起,菠蘿科技將成為蘋果最好的夥伴!我們要感謝蘋果為我們帶來的產品設計靈感!”

把山寨說得一本正經,張波還是第一個,菠蘿科技已經準備好了足足六款新品,準備進軍市場!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天命

浪人行

熊出沒之三寶守嶺

並肩看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