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鹽法!國之根本

天啟二年,正月初七。

乾清宮。

東暖閣。

“鹽法乃是國之根本!!歷朝歷代對鹽政都極為重視,如果鹽政出現任何問題,損失的不止是國庫,更會出現鹽貴傷民的情況,特別是走私販鹽,這更是要嚴厲打擊的!!”

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東暖閣內響起,在殿外值守的諸太監宦官,眾大漢將軍,無不能感受到壓抑的氛圍。

事實上就是這樣。

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校,看著滄桑不少的袁世振,心底生出感慨與唏噓,即便是他也沒有想到,袁世振離開京城去各地巡察,變化會這麼大。

黑了。

瘦了。

由此也不難想象,袁世振此前幾個月都經歷了什麼。

“袁侍郎,適才你講這麼多,想要整飭鹽政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想過沒有?”

內閣次輔錢謙益表情嚴肅道:“在山東試行鹽改,朝廷要擔多大的風險?不久前,一批白蓮餘孽、建虜暗樁等魑魅魍魎,被陛下所譴強軍鎮壓圍剿,且廉政院還在督辦漕運案,眼下山東是人心惶惶,這個時候你想在山東試行鹽改,是怕山東還不夠亂嗎?”

“沒錯!”

內閣群輔孫如遊緊隨其後道:“現在對於朝廷而言,當務之急是穩定住地方安穩,這不止是山東一地的事,誰都未曾料想到山東竟暗藏這麼多的白蓮餘孽,既然在山東發現了,那臨近地方是否也存有白蓮……”

“商榷鹽法,就說鹽法,別扯東扯西。”

孫如遊的話還沒講完,朱由校皺眉打斷道:“清剿白蓮的事情,自有人去處置,出了任何問題,朕會追責,眼下這場御前廷議,講的是鹽改,難道依著伱們之見,遇到些問題,別的事情就不做了?”

這下孫如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東暖閣內的氣氛也微妙起來。

事實上在這場御前廷議召開前,內閣的這幫大臣,一個個想的都是山東的事,畢竟出這樣大的風波,這在先前是從沒有過的,這個年啊,的確是讓很多人都沒有過好,特別是跟漕運有牽扯的。

除了齊黨以外,像浙黨,像東林黨,甚至於說宣黨,昆黨等在京鄉黨,那一個個都是戰戰兢兢啊。

太突然了。

原本只是查一個漕運案,儘管這讓很多人都很被動吧,但一切還都能循規蹈矩,無非是找一些替罪羊罷了。

可是在毫無徵兆下,所有人毫不知情下,天子居然就調動大批軍隊,在山東清剿鎮壓一批白蓮餘孽、建虜暗樁等魑魅魍魎。

這件事本身倒沒什麼,可問題的關鍵是他們不知情啊,無法知曉天子的意圖,無法揣摩天子的想法,這才是最危險的訊號。

更別提在這個寒冬下,在京的衍聖公去世了,而在山東那邊,崔呈秀所領廉政院卻把孔胤植給抓了,關鍵抓的還不止他一人,曲阜孔家的一些人也被抓了。

樁樁件件發生的事情,當相隔較短時間匯聚到京城,被這些派系的人知曉後,那造成的震動與衝擊太大了。

這是從沒有過的事情!!

“陛下英明!”

袁世振上前作揖道:“臣原本是想將鹽改在北直隸試行,但臣在聽聞山東之事後,卻改變主意了。”

“既然山東藏著這麼多的問題,不止地方存在隱患,甚至漕運還存在問題,那臣覺得其他地方肯定也有問題。”

“既然隱患和問題都暴露出來,那為何不趁著這股亂象,將朝廷重視的鹽政,在山東好好梳理一番?”

“要知道山東也是產鹽重地,特別是海鹽,如果能將山東鹽政整飭出來,臣能向陛下做出保證,先前所徵鹽稅絕非上限!!”

齊黨要完啊。

聽到此言的錢謙益、孫如遊幾人,心底無不默契的暗暗驚呼,本身一個漕運案,就讓他們成為眾矢之的了,更別提在山東還出現白蓮餘孽了,特別是在兗州、東昌等地,還存在隱瞞山東巡撫衙門,私自徵發徭役的事情,這樁樁件件之下,讓在京的那幫山東籍官員,特別是聚在一起的那批,這個年根本就沒有過好,甚至是惶恐難安的。

“畢卿,你是戶部尚書,你覺得呢?”

朱由校倚著軟墊,看著一直沉默的畢自嚴開口道。

“臣覺得鹽改可行。”

在不少人的注視下,畢自嚴上前道:“適才袁侍郎講的那些,臣都認真想過,既然鹽政乃是國之根本,那有些事情的確是要變。”

“像各省鹽政分級管控,像籌設鹽政直轄稅警,像深化官督商銷,像官辦鹽場整頓,像海鹽曬制改革,像灶戶轉民等,諸如上述種種設想,臣覺得沒有一地比山東更合適,雖說兩淮才是最合適的吧,但距離中樞終究是太遠了。”

這下,一些人警覺起來。

兩淮的鹽政,那可不能輕易去動啊!

“朱卿呢?你是內閣首輔,講講你的想法。”

朱由校敏銳的覺察到這一點,看向朱國祚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動兩淮,不如動山東。”

朱國祚表情嚴肅道:“拋開畢閣老講的那些,臣覺得鹽改的確要進行,就說國庫,雖說過去得到紓解,但是國庫可動存銀並不多,多數都要提前支配好,新的一年才剛開始,誰能確保今後朝廷不會遇到別的事情?”

“要是朝廷真遇到了,可國庫存銀卻不夠,那到時就麻煩了,鹽改,不止是開源那樣簡單,更是一次表明決心的事情。”

這才是內閣首輔該有的風采!

朱由校露出讚許的神情,中樞朝堂,地方官府存在派系爭鬥是正常的,不存在反而不正常的,只要有人,就必然有意見分歧,就必然有利益之爭,人越多,這種現象就越明顯,想徹底隔絕掉黨派,這不現實,也不可能。

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

平衡是最好的。

失控是最壞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極其考驗上位者的眼界與城府了,如何將派系之爭,控制在可控範圍內,是必須要辦成的。

這也是朱由校為何提拔朱國祚就任內閣首輔的原因。

至於方從哲,亦或葉向高,再怎樣德高望重,還是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叫他們坐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那黨爭就不可能可控。

個人再怎樣好,可卻沒有一點定性,遇事猶猶豫豫,那就是最大的壞!

“那就儘快形成票擬呈遞御前吧。”

想到這裡的朱由校,看向眼前內閣諸臣道:“國庫沒有可支配的大額存銀,這的確是最危險的,此事必須儘快明確下來,山東的亂,在朕看來就是不作為所致,待漕運案查清楚後,內閣要給朕明發上諭,通傳到各地去!!”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再見,海棠

是盈不是迎

這一抹花香

財子

行俠盜

雙鳥飛

因為懶所以全點了被動

脆皮玉米粒

沈總!您拋棄的奶寶月入百萬了!

一啊鴨

性格缺陷使我活的悲慘失敗

東方易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