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口外貿易

“陛下,重開張家口堡榷關,新增殺胡口堡榷關,這或許沒有太大問題。”

畢自嚴表情嚴肅,講出心中所想,“唯獨這個歸化城設榷關,恐想要促成會很難,畢竟該地歸屬土默特各部,而我朝與上述諸部的關係,眼下並不是特別的好,再者言遠離我朝疆域,深入歸化城境內,只怕沒人敢前去展開貿易。”

畢自嚴提到的土默特各部,實則是生活在土默川一帶的,該地是前套平原,而與之毗鄰的,還有河套諸部和東土默特各部。

農耕文明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即便經歷再多戰亂,也終將走向一統,也必然走向一統。

不過遊牧文明就不同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獨特的文明體系,使得廣袤的草原治下,或許在某一時期下,會存在一個極強的統一遊牧勢力,但是往往伴隨著締造者的離世,該強盛的遊牧勢力,就會走向四分五裂。

“促成是很難,但沒有去做,不代表不能成。”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凡事都莫要過早下定論,此事朕覺得要先做起來,不能成再設法解決,涉及北地諸關一事,朕有一些想法,卿家可以先看看。”

“是。”

畢自嚴應道。

重開北地諸關一事,乃是朱由校謀劃的大戰略的重要一環,其目的就是要打通進出草原的通道,為今後征服草原做準備。

在很多人的認知下,進出草原是很輕鬆的事情,畢竟草原嘛,必然是地域遼闊,地勢平坦,可事實上並非是這樣,不管是從北直隸出發,亦或是從關中出發,再或是西北邊陲出發,其實適合大規模行軍的地帶很少。

古代行軍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沒有充足的後勤補給,你就算出動的精銳再多,也終將會飲恨草原。

險峻的地勢,複雜的地形,是必須要全部摸透才行,有哪些適合大規模行軍,有哪些適合小股出擊,乃至是後勤補給線該怎樣規劃,這裡面蘊含的門道很多,想要成為一名統兵打仗的將校,不說各方面軍的統帥了,就說一支偏師主將,你要是沒有本事的話,結果就是所統偏師全軍覆沒!

所以重開北地諸關的最終目的,不止是跟草原各部展開貿易往來,以增加戰馬的儲備規模,增添以草原貿易為主的產業,更重要的是提前勘探好地形,為今後可能爆發的草原大戰做準備。

“陛下,您打算將重開的北地諸關,悉數交由宗人府來主抓?”

看完卷宗的畢自嚴,表情變了,心生驚意的說道:“在這我朝可沒有先例啊,北地諸關重開,按理應由戶部統轄,而在當地設立衙署,以確保各處榷關運轉,但現在要由宗人府主抓,那此事必然會引起很大爭議。”

“口外走私一案,卿家應該清楚吧?”

朱由校卻開口反問道。

“清楚。”

畢自嚴點點頭道。

儘管此案最初動靜很小,但隨著一批廠衛歸京,大批查抄的錢財,以及被逮的魑魅魍魎被處於極刑,此事在京引起的轟動不小。

不過那時的京城,那時的朝堂,遇到的事情眾多,此事就很快過去了。

但是作為戶部尚書的畢自嚴卻很重視此事。

在朝廷明令禁止關停榷關期間,居然在山西境記憶體有一批人,私底下對口外展開走私,甚至還賄賂很多地方官與將校,這可絕非是什麼小事。

只是讓畢自嚴詫異的是,按理來說此事要繼續深查下去,但此後卻沒有任何風聲,這難免讓畢自嚴多想。

“北地榷關重開,就必然會面臨一個問題,即遠離京城控制下,是否還會存在走私現象。”

朱由校表情嚴肅道:“天下熙熙皆因利來,天下攘攘皆因利往,既然朝廷要重開北地榷關,那麼就必然會有人蜂擁,畢竟朝廷想依託榷關征稅,就會有人想依託榷關謀利。”

畢自嚴點點頭表示認可。

這是必然的事情。

“那卿家能夠確保北地榷關重開後,上述諸關不存在任何問題嗎?”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向畢自嚴提出問題,“最為重要的一點,打通歸化城榷關一事,戶部有司能夠辦到嗎?”

畢自嚴沉默了。

他無法做出保證。

“讓宗人府全面負責,朕就是想達成幾個構想。”

朱由校繼續道:“其一,具體到對應的衙署,今後敢出現任何問題,那朕就主查負責此事的宗人府。”

“其二,國庫能多一筆穩定財源,宗人府主抓北地榷關,每年要按一定額度,向戶部移交相應榷關銀,不管榷關好壞,這筆銀子都必須要繳。”

“其三,先前朕特設十三行,將在京勳貴都納歸其中,由此使得天津十三行逐步發展起來,朕打算今後在歸化城,設另一處商號,讓新晉勳貴都參與其中,以武裝商號的形式,代表朝廷進駐歸化城。”

這……

畢自嚴面露驚意,他怎樣都沒有想到,天子居然會想在歸化城,設立武裝商號,這樣是能確保自身安穩,但問題的關鍵是生活在土默川的土默特各部,如何會同意這種事情啊。

而最為關鍵的一點,若此事真能促成,那該處的武裝商號,豈不是一家獨大了?

可畢自嚴哪裡知道,朱由校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有時壟斷要比分散強。

特別是存有嚴重走私的局勢下。

重開北地諸關,勢必會讓大批的人蜂擁,但是想要扼制走私,就必須要另闢蹊徑,比如掌握更超然的塞外商路。

歸化城就是一個扼制點!!

做任何決定或決策,都不能脫離所處現實背景,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也容易摔跟頭。

“當然,想參與進武裝商號,那新晉勳貴在職者,從今以後,不能在軍中統領超過相應規模的親衛家丁。”

朱由校撩撩袍袖,語氣鏗鏘道:“朕要在京營先做試點,將親衛家丁這一私人武裝力量,徹徹底底的跟大明軍隊剝離開,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陋習,才導致吃空餉喝兵血的現象肆無忌憚,朕今後必要徹底杜絕這一陋習。”

“陛下,臣有一言。”

畢自嚴卻開口道:“那不知不下是否想過,若武裝商號勢起,可能會對朝廷造成什麼影響?”

“朕當然想過。”

朱由校卻笑笑道:“豢養家丁家將成風,但那是之後要考慮的事情,何況朕也要相應對策扼殺,眼下對於朝廷而言,最重要的是開源,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卿家覺得朕所言是否正確?”

武裝商號,這是對外開拓的一項標誌。

大明在中前期的對外開拓中,僅靠官方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壓力太大,但要是能讓私人介入其中,逐步明確相應的法令,讓大明上下知曉大明律法的威嚴,確保在本土境內不會有任何變數,至於海外嘛,秩序的建立必然伴隨著流血。

何況真的等到大明控制住大批海外疆域,那麼在大明本土的一批群體,勢必也要給他敕封出去的,想要留在本土,那就要守本土的規矩,家丁就別想了,大片土地也別想了,如此一來只怕會有很多人做出相應的選擇……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權力巔峰從鎮長開始

流年似水D

不要惹瑪麗,否則會變得不幸

喜歡珙桐

民間靈異短篇故事

人生很短

玄幻:是善是惡

自信的梅花鹿

仙元神尊

神楚凌雲

大漢:開局救公主,我被封巴蜀

男波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