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線戰區的狀況,因天宮鳶和華芙朵的到來,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打算剿滅五萬聖耀軍的中原大部隊,在得知南軒國的長皇女,其實是北境王安排在敵營的內應後,就聽從天宮鳶的指示,接受了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

投降。

宇文隆、白柏子等中原將士,起初不接受四國將士的投降,關鍵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是,孫不同說的沒錯,四國外寇罪大惡極,就是為了慘死的南境百姓,他們也不能放過這群畜生。第二點是,宇文隆等人並不知道,聖蠍大皇朝出賣了四國,他們無法確信,四國領袖是否撒謊。萬一這是敵人的陰謀,我方接受敵方的投降,他們卻兵不厭詐,

轉眼又投靠聖蠍大皇朝,那該如何是好?

現在天宮鳶來到北線戰區,解決了上述兩點因素,即可促使中原部隊,暫時放過五萬聖耀軍。

引用天宮鳶的話,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遠征軍,在中原南境作惡多端,本不該得到赦免。

但是,如今他們願意作為中原部隊的馬前卒,替中原將士反攻詩崑山,暫且繞他們一命也無妨。

畢竟,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將士,在中原南境壞事做絕,等中原勢力戰勝聖耀軍團後,就是卸磨殺驢,他們也只能認命。

天宮鳶以前曾說過,背叛者終將死於背叛。

她打從一開始,就沒想放過任何敵人,現在只是利用對手罷了。

除此之外,端木靜女確實是北境王的內應,中原大軍總不能連友軍也打。

宇文隆等人還從端木靜女口中得知,聖蠍大皇朝確實出賣了四國,將他們的主力軍,當做吸引中原大軍的誘餌。

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遠征軍將士,想反咬聖蠍大皇朝一口,就不足為奇了。

簡而言之就是,宇文隆等人無需擔心三國領袖撒謊騙人,他們都是帶著誠意,向中原大軍舉白旗投降。

又或者,他們已經被聖蠍大皇朝逼上絕路,除了投降別無選擇。

唯有中原大軍放過他們,他們才有活路。

說句不過分的話,現在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將士,對聖蠍大皇朝的恨意,可謂空前絕後的高漲。

他們將作為中原大軍的炮灰,與聖蠍軍決一死戰。

這、就是中原大軍願意放過他們的原因。

三國將士為什麼如此憎恨聖蠍大皇朝?

沒有人比天宮鳶更會煽動人心。

端木靜女只是把天宮鳶對自己說過的那些話,原封不動複述一遍,告知韶王爺、王世子、哈力士將軍,以及三國的將士。

三國的將士,得知聖蠍大皇朝的真實意圖後,他們的內心只能容納兩種情緒,一是憤怒、二是絕望。

如果他們在北線戰區,被中原大軍圍剿,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家人會怎樣?

他們的國家會被聖蠍大皇朝吞併,而他們的家人,或許會變成供養聖蠍大皇朝的祭品。

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將士,在聽完端木靜女的話後,立馬就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這一戰,不單止關乎他們的生死,還涉及到遠在故鄉的親人們。

假設他們戰敗身亡,他們的親朋好友,都將淪為聖蠍大皇朝的活祭品。

韶王爺、王世子、哈力士將軍、以及三國的將士,大家都能從端木靜女的口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得出一個結論。

聖蠍大皇朝要生存,四國就必須滅亡。

聖蠍大帝出賣四國,已經不能用‘背信棄義’四個字,單純地、簡單地、一概而論。

十三國同盟與中原勢力交鋒至今,明面上看似勢均力敵。

實際上,封鎖南境邊緣區的計劃失敗,居車國投靠中原勢力後,十三國同盟早已外強中乾。

他們在這場仗,投入了太多,損失了太多,至今他們還無法佔領南境邊緣區,就註定入不敷出。

不吹不黑的說一句,若非聖蠍大皇朝出奇制勝,攻下了詩崑山的武林盟大本營,十三國同盟入侵中原的計劃,恐怕就到此為止了。

假設十三國同盟,沒能攻陷武林盟大本營,他們的軍備物資,將無法繼續支撐這場戰役。

到時候,十三國遠征軍會因為補給跟不上,不得不逐漸撤退……

哪怕是現在,聖蠍大皇朝攻陷詩崑山戰區,也僅僅是給前線大軍續上一口氣,讓十三國遠征軍能夠多堅持些日子。

正如天宮鳶說的,聖耀聯軍的儲備糧,不足以維持他們和中原勢力,打一場長線戰爭。

更何況,聖蠍大皇朝國內也缺食物……

對於聖蠍大皇朝而言,今天與中原勢力的交鋒,不成功便成仁,他們已到生死存亡之秋。

聖蠍大皇朝為了延續與生存,就必須斷尾求生,唯有出賣四國,聖蠍大皇朝才能儲存自己。

聖蠍大帝為了聖蠍大皇朝,為了聖蠍大皇朝的子民,背信棄義什麼的,根本不在話下。

現在能讓聖蠍大皇朝活下去的路子,只有一條,那就是犧牲四國的利益,獻祭四國的遠征軍,從而將這場仗延續下去。

這麼說吧。三國將士聽完端木靜女的話,大家心底都有數,對於聖蠍大帝而言,獻祭四國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選題。

三國將士不敢想象,自己戰死沙場之後,六國同盟會如何踐踏他們的家園,蹂躪他們的妻女。

戰爭很殘酷,殘酷到會人吃人……

最終,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將士,腦海中都寫滿了‘吃人’二字。

黃酆國明顯是看透了聖蠍大皇朝,所以當機立斷,選擇背叛盟友。

在這一刻,三國的將士,都如同被天宮鳶一語點醒的端木靜女,他們看到了殘酷的現實,看到了殘忍的真相。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聖蠍大皇朝是他們必須剷除的勢力,否則他們將國破家亡,妻兒老小都會成為它國蹂躪的物件,甚至是入口的食糧。

絕不能容忍!絕不能放過!他們就算拼了命,也要將聖蠍大皇朝拉入地獄!

只有聖蠍軍敗亡,遠在故鄉的家中老少,才能安穩的生活。

南軒國、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將士,都深切地明白到,他們的命,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一條生命。

他們肩負著家人的安危,他們無路可退,哪怕與聖蠍軍同歸於盡,他們也在所不惜。

這、就是中原大軍願意放過他們的原因。

說句心底話,宇文隆和白柏子,都沒料到北境王麾下,居然還藏有天宮鳶這號人物。

宇文隆他倆並不知道天宮鳶是誰,但是……天宮鳶去了五萬聖耀軍一趟,就完全煽動起他們的仇情,讓四國將士發自內心,咬牙切齒的憎恨聖蠍大皇朝。

這是宇文隆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情況……

現在的四國將士,非常可怕。

五萬聖耀軍與十二萬中原大軍交鋒,死的死、殘的殘,可謂一路潰敗逃亡。

講道理,五萬聖耀軍士氣低迷,將士們理應心灰意冷,感到十分頹靡和悲傷。

然而,五萬聖耀軍投降之後,他們的眼中充滿怒火與戾氣。

用白柏子的話說,如果中原大軍在北線圍剿五萬聖耀軍時,是與眼下的四國將士交兵,我軍的傷亡人數,恐怕會是現在的三倍以上。

此時受天宮鳶煽動仇情的四國將士,已經變成一支痛恨聖蠍大皇朝,為了家園,為了家人,必須奮起反抗的哀兵。

事到如今的四國將士,都心甘情願帶頭衝鋒,作為一支敢死隊,為中原大軍充當炮灰。

因為四國將士都知道,他們不能戰敗!他們必須勝利!

家中妻兒老小的命運,將取決於他們能否在戰場上,擊潰聖蠍大皇朝。就這樣,位於北線戰區的十二萬中原大軍,以意想不到的形勢,在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三國主力軍的幫助下,宛如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橫掃詩崑山北線

戰區。

短短的十多天,北線戰區的十二萬中原大軍,便將戰線推進到詩崑山周邊。

位於北線戰區的十二萬中原大軍,已經抵近聖耀聯軍的大本營,具備進攻詩崑山的條件。

把話說回來,十二萬中原大軍在北線戰區勢如破竹,一鼓作氣攻到詩崑山附近,孫不同難道就不會從中作梗嗎?

不會!天宮鳶可以斷言,孫不同肯定不會作梗。

天宮鳶放任孫不同不管,就是因為她知道,孫不同肯定會為了自身利益,在戰場上大出風頭。

無鋒上座可以利用孫不同,天宮鳶也可以將計就計,讓孫不同重挫聖蠍軍。

現在孫不同最需要什麼?他最需要功績!

孫不同發現五萬聖耀軍,偷偷摸摸的在北線集結,本該算是立了一功。

如果中原部隊成功圍剿五萬聖耀軍,孫不同自然居功至偉,乃本次作戰的大功臣。

可惜,無鋒上座和孫不同商定的計劃,出了一些問題。

南軒國的皇長女,居然是北境王的人。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哪怕孫不同沒有發現五萬聖耀軍的動向,北境王也一樣能知道,有五萬聖耀軍偷偷摸摸的在北線集結。

這就使孫不同發現敵軍的功勞,變得十分雞肋。

再則是,孫不同本想剿滅五萬聖耀軍,從而彰顯他的能力與功績。

結果天宮鳶橫插一手,把四國的主力軍給招安了。其中的南軒國,更是北境王的內應。

到頭來,本次作戰的大功臣,又變成了周興雲。

孫不同雖然有功,但他的功績,實屬可有可無的存在。

亦或者,如果沒有孫不同,本次的作戰說不定會更加順利,因為南軒國的長皇女,是北境王的女奴。

孫不同多此一舉,反而導致中原部隊,大水衝了龍王廟,誤傷了我方內應。

總而言之,由於天宮鳶橫插一手,導致孫不同的功績,不再像之前那麼亮眼。

孫不同想要積累軍功,就只能在戰場奮勇殺敵,全力協助十二萬中原大軍,打穿詩崑山的北路防線。

無鋒上座也是百密一疏,沒有預料到當前局勢。

孫不同告訴無鋒上座,詩崑山戰區有許多隱秘小徑的時候,無鋒上座也告訴孫不同,聖蠍軍在詩崑山戰區的佈防。

無鋒上座告訴孫不同這些,一是方便他出入詩崑山戰區,好和自己取得聯絡。二是為了讓孫不同更好地配合他行動。

殊不知,當四國將士投降之後,中原大軍反攻北線時,孫不同竟為了自身功利,帶著孫家軍襲擊其哨崗,把聖蠍軍北線的前哨站通通拔了。

現在北線的中原大軍,長驅直入攻到詩崑山周邊,孫不同極其孫家軍,當真是功不可沒。

今時今日的孫不同,仿若又變回了秀桀軍的領軍人物,在軍中意氣風發好不快樂。

正在南線戰區的無鋒上座,要是知道了此事,估計會氣得大罵孫不同鼠目寸光愚不可及。

無鋒上座不會因孫不同的舉措感到意外,畢竟孫不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了自身利益,連家族都能出賣,更別說區區聖蠍軍。

丹夏國、巴梁國、大祁王朝的主力軍將士,與聖蠍大皇朝勢不兩立,他們自願充當炮灰,悍不畏死的衝鋒陷陣,助中原大軍反擊聖耀聯軍。

宇文隆和白柏子兩位中原大將軍,瞧三國將士痛改前非,不遺餘力協助他們攻陷敵陣,也對他們許下承諾。

三國將士入侵中原南境,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萬死難贖其罪。

哪怕三國棄暗投明,中原勢力也會在戰後秉公辦事,依法論罪而罰。該殺的殺、該賠償的賠償……

不過,三國的將士,每當在沙場上,擊殺五名聖耀聯軍的人,即可獲得一個將功抵罪的名額。

確鑿的說,每殺五個聖耀軍計程車兵,即可得到一個‘贖罪’的名額。

每殺一名聖耀軍的武將,即可得到十個‘贖罪’名額。

三國將士要有能力,擊殺聖耀聯軍的大將軍或領袖,三國均可獲得千人份的赦免。

如果,三國將士取得敵方古今強者的首級,那麼中原可以對他們犯下的惡行既往不咎。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遠在故鄉的妻兒老小,三國將士只能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和聖蠍軍的將士至死方休。

對於今時今日的三國將士而言,他們最害怕的事情,已經不是戰敗和戰死,他們最怕的是,聖蠍大皇朝的存在。

就像聖蠍大帝必須獻祭四國,才能保住聖蠍大皇朝一樣。

四國將士只有毀了聖蠍大皇朝,他們才能保住家園和家人。

所以,哪怕中原大軍不作為,四國將士也會拼盡全力,和聖蠍軍魚死網破。

十三國同盟形成之初,任誰都沒有想到,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獲得四國主力軍的鼎力相助,十二萬中原大軍在北線戰區的攻勢,自然就一帆風順飛速推進下去。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鬼道入仙

瘋狂秋葵

問仙之重臨巔峰

默神尊情

穿越異界,我成了災厄之主

閒筆翁

末世:開局萬億物資,我卻重開了

我勿忘白

重生播放廳

烏桕三山

蜜果

青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