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質疑仗義

陳青兕!

婁師德看到這三個字,腦中便浮現那位出身寒微,卻有凌雲之志的小兄弟,得知他如願以償的升為一縣縣令也為他感到高興。

儘管當初因為裴炎在場,他更多的是一個看客,說話也有所保留,可對於陳青兕的見解極為認同,甚至超過了裴炎。

裴炎對於江南的瞭解終究只限於暗訪的那些見聞,婁師德在揚州十年,對江南的瞭解更深更詳細,所以也更明白陳青兕的建議對於江南的弊端是何等的一針見血,對他的才能很是佩服。

還曾想著既然在江南為官,終究有相見之日,可以坐下來細談。

但這才赴任多久,又鬧出了這麼大的動靜?

他忽然有一種感覺,自己若繼續如此下去,真就要讓他後來居上了。

盧承業也微微皺起眉頭。

到了他這個身份地位,自然不會如小輩一樣,去爭高下長短,家族地位。

可是族中後輩屢屢讓一個鄉村小子壓著,心中也有些不喜。

開啟《三字經》,逐字品味,盧承業神情肅穆,眼中滿是震撼,當即就決定將此文章寄回族裡,讓盧家子弟以此書為啟蒙之物。

想著陳青兕不過二十出頭,竟有此才略,不免暗自遺憾,蕭家真是撿了潑天機遇,竟遇得此子。

不然當為盧家女婿……

此時赴宴諸人也驚歎出聲。

更有一老者居然嚎啕大哭起來。

盧承業望向自己對面哭泣的老者,暗暗稱奇。

老者姓曹當名一個威字,他本人其實並不出奇,甚至於有些平庸。

能夠坐在他對面,沾的是他父親的光。

曹威的父親名叫曹憲,隋唐學者、大文字學家。

精通諸家文字之書,尤深諳文字學。

復興了自漢代以來不再流傳的經學與小學,復興了幾近失傳的大篆古文。

太宗皇帝對曹憲很是敬重多次徵召,他以年老為由拒絕。

但讀書時,太宗皇帝每遇到奇文難字,滿朝文武皆無人識得的時候,會不遠萬里從長安遣使來求教曹憲,曹憲皆能為之注音並作答其意。

曹憲在家鄉揚州專心教書育人,教授弟子至數百之眾,有教無類。

揚州名士大多至其門下學習,於貞觀十九年病故。

曹威並未得其父真傳,才學也遠遠不如,可在揚州這一地,曹威憑藉“曹憲之子”這四個字就能受到最高的待遇。

石仲覽見曹威控制不住情緒,趕忙勸慰,問道:“曹先生何至如此?”

曹威抹著眼淚道:“某這是喜極而泣,家父憲公晚年曾多次想修啟蒙之學,屢屢嘗試,不知如何入手,抱憾而終。

今日拜讀《三字經》,想起家父所憾,此文不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啟蒙之學?”

盧承業對於曹憲這樣的人也很是敬重,說道:“此《三字經》,朗朗上口,簡短精煉,短短三字,背後都有一段先賢故事,導人向上,靈活不枯燥。

可祭告憲公,讓他安心.”

石仲覽道:“理當如此.”

他望了一眼四周,道:“諸位對此文,都有何見解?”

《三字經》作為華夏三大啟蒙書之一,自現世以後,便居於首席,名副其實的蒙學之冠,自然不會有人出來譁眾取寵。

不過還是有人提出了質疑。

質疑的並非《三字經》,而是作者陳青兕本人。

位於次席的中年儒士說道:“據在下所知,這陳青兕不過二十出頭,還出生於鄉村,焉能有如此見識才學,寫出如此文章.”

婁師德尋聲望去,卻是揚州都督府司馬張銳。

此人出身於吳郡張氏,正是張凌生父。

他兒子因戀慕蕭妙宸,幹了蠢事。

為了給蕭家一個交代,至今不能蒙蔭出仕。

對於陳青兕這個禍首,自是厭惡。

可如今陳青兕名望日盛,張銳心中不免恐懼,擔心讓對方知道真相,對自己兒子不利。

《千字文》、《開蒙要訓》這兩本啟蒙之書,雖是個人所作,卻也是得到朝廷授意與支援,功不屬於個人而是朝廷。

但《三字經》卻是一人所為,也就是說每一個學習《三字經》的孩童都能視為陳青兕之學生。

依照這般發展下去,陳青兕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他兒子張凌將會成為家族棄子。

張銳此言一出,也得到了不少人附和。

畢竟陳青兕太年輕,不管是出於嫉妒還是別的原因,都不免受到懷疑。

婁師德忍不住道:“在下與陳兄相識,陳兄此人胸懷韜略,又有凌雲之志,出口成章,絕無可能為了一時之名而斷自己前程的道理.”

婁師德此刻出面為陳青兕說話,倒是讓盧承業大感意外。

婁師德這個江都縣尉準確來說是張銳這個揚州都督府司馬的直系下屬,只是不得其看中,跟自己走得近。

向來低調沉穩的婁師德竟然會為了陳青兕得罪自己的直屬上司。

這便是婁師德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他為人寬厚,即便日後當上宰相也是謹小慎微,便是受到侮辱都不在意,但對於自己所欣賞之人,卻能仗義執言。

這份魄力,以至於狄仁傑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讚嘆一句:“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石仲覽笑道:“張司馬此言多慮了,此文並非陳縣令為了揚名而託人送於鄙人之手。

而是為了在青溪縣宣揚教化,為縣中的孩童能夠更好的學習,從而編寫出此文。

陳縣令甚至還未意識到此文之奧妙,是鄙人恩師見獵心喜,方才遣人修書將此文送來,這才為你我所得知.”

“青溪縣受叛賊迫害,民生凋敝,人口凋零。

陳縣令聚人口,分田地,開縣學,修老院,人雖少,所作之事,卻件件為民。

恩師那脾氣鄙人素來知曉,若非陳縣令為人值得信賴,絕不會對他如此讚譽推薦.”

張銳聽聞此言,卻也不說話了,恨得是咬牙切齒。

有石仲覽作保,質疑之言也淡了下去。

圍繞《三字經》品評探討,皆讚不絕口。

這個時代詩詞是小眾,錦上添花,但《三字經》這種有深刻教化意義的文章,卻是時下所需。

僅憑此文,陳青兕也能在士林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新書能追定的弟兄們儘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援一下!謝謝!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葵夏

番茄炒飯

火影直播:從雪之國開始

悠沉公子

只想擺爛,卻被迫營業

榕呀呀呀

誰許你情有獨鍾

妧蘇

亦安小眠

困困弦

夏日正濃

懶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