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提前籌備預防

陳青兕在李治心中的地位越發重要。

現在的他,幾乎只要向上稟報,都能在第一時間得見。

偶爾遇到李治正在跟宰相們處理事情,也會讓內侍將他請到偏殿,備上茶水點心等候,儼然是親信近臣的待遇。

這天不巧,李治正在與宰相們商議事情。

陳青兕在偏殿嘗著宮裡的糕點,想著科舉的事情,等了大約半個時辰,才得到了李治的傳召。

李治顯然剛剛處理完其他事務,臉色有些疲憊。

但面對陳青兕,他還是強行提著精神,笑著讓他入座。

陳青兕回禮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

陳青兕知道李治的務實的風格,沒有多說別的話,將統計的人數,如實彙報。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喜意,驚訝道:“果真有這個數?”

兩萬人考生!

在後世人眼中兩萬或許不多,後世每年的高考人數,是兩萬的百倍千百。

然而在這個時代就是天文數字。

要知道現在距隋末大動亂結束不過四十年,整個大唐人口也不過四百萬戶。

科舉還在萌芽階段,即便是宋朝,科舉大興的時代,初期考生都不及此刻。

李治有些興奮,真有這個數量,豈不是意味著他能很快的擺脫關東士族?

但興奮過後,又覺得數字太虛。

兩萬,實在太多。

李治沉吟片刻道:“會不會有問題?記錄不實?”

陳青兕搖頭道:“陛下對此事極為重視,許多旨意都親自下達過問。

地方官員不敢亂來,記錄不會有假,只是制度上有所欠缺,這是臣的忽視.”

科舉制度是隋朝誕生的,這毋庸置疑。

但為何後世人多有說法,將科舉制度的源頭定格為唐朝,便在於隋朝的科舉開了歷史的倒車。

科舉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南朝齊時,就有了秀才科策試的說法,“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

將考試成績分為上、中、下、不及格四等,而不及格者“不合與第”,不予授官。

南朝梁時,梁武帝在建康設立五經館,考試及格就給官做,各地寒門士子紛紛投館就學,形成了考試取士之風氣,甚至明確提出了對寒門庶族子弟不論出身,隨才錄用的規定。

隋朝的時候,隋文帝楊堅整合了前朝的經驗制度,創出了科舉。

然後隋煬帝楊廣分科目而舉士人,弄出了進士科。

所以科舉制度由隋朝誕生,有事實依據。

可隋朝的科舉將最精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核心給丟棄了,成為了一項取悅官僚系統的制度,只有得到一定級別高官的舉薦才能參加科考,也不是規定時間考試。

是皇帝心血來潮,興致一來,說一句“今日風和日麗,宜辦科舉.”

然後廟堂大員你舉薦幾個人,我舉薦幾個人,將人選一湊合,選個時間考試,挑出拔尖的人入仕。

這就如九品中正制一樣,完全就是取悅達官貴胄的遊戲,比南北朝時期的秀才取士都不如,失去了科舉本質的意義。

直到唐朝開始,科舉迎來新生,允許讀書人投牒自薦,可自行報名參加考試,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薦。

考試也是定期舉行,為國選材。

當然唐朝的科舉也存在弊端,因為試卷不糊名,考官對考生的態度就非常重要,提前得到考官的喜愛欣賞,甚至於賄賂等手段,能夠將自己的名次提前,甚至內定三甲。

庶族寒門中進士及第不容易,但不管怎麼說,考中進士還是可能的。

陳青兕此番改了這個弊端,卻也誕生新的漏洞。

投牒自薦沒有設定門檻,阿貓阿狗只要自詡讀書人,願意出路費都能參加考試,導致出現瞭如今考生氾濫以及考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

應對這種情況並不難,在各地州府甚至於鄉縣設定考場,經過兩輪篩選,便能有效控制考試人數以及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可是陳青兕臨時臨急的被李治推上考功員外郎的位子,受命負責來年科舉。

哪有時間逐步挑選生員……

何況在天下各州府開設考場,還要官員負責,不管是修建費用,還是人員俸祿都是巨大的開支,也不是說幹就幹的,得一步步,慢慢來。

但顯然如此漏洞給有心人盯上了。

他們甚至不需要出手,只要派人鼓動士人,煽動風氣,自然會有一群沒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天縱奇才,定能一舉高中的蠢貨,不遠萬里的入京趕考。

李治知道這不是陳青兕的錯,新的制度出來,肯定存在未知的風險與問題,這世上哪有萬全的事情,將問題解決就好了。

他真正在乎的是這背後是不是有貓膩。

“愛卿,其中會不會有貓膩,那群人暗中搞鬼?”

李治已經將陳青兕視為心腹,有些話也不藏著掖著,他這般重視科舉,就是為了打破關東士族對朝廷基層官員的壟斷。

“十有八九!”陳青兕說道:“臣甚至可以大膽的猜測,他們不只是推波助瀾,甚至還安排了人故意搗亂,企圖破壞此次科舉,讓此次科舉改制,成為一個笑話.”

李治眼中閃過一絲厲聲,說道:“他們真有這膽子?”

陳青兕沉聲道:“臣從不懷疑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利益會使出什麼下作的手段。

何況此事並不難,比如讓某人受了刺激,大鬧考場,擾亂次序。

或者刻意製造事端,鼓動考生,煽動考生情緒。

兩萬人,太多不穩定的因素.”

李治手指在御桌上點了幾下,道:“可有解決之法?”

陳青兕道:“有,但需要陛下支援.”

李治笑道:“直說無妨!”

陳青兕道:“不能將兩萬考生聚在一起,人多易亂,不好控制。

可設東南西北四處考場,將考生分割。

此外,嚴明考場紀律,直接下發公文。

於考場鬧舞弊者,終身不能參加科舉,甚至不能為官。

於考場搗亂者,徒刑,視輕重而定,三代之中,不得參加科舉,受人蠱惑者,蠱惑之人,罪加一等。

此外需多派人手,應對突發情況,維護考場持續.”

“閱卷官,抄錄官需要增加……”

“還有……”

他一條一條說著,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做了提前籌備預防。

李治看著口若懸河的陳青兕,眼中越發欣賞與期待。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界:金手指三個願望複製太陽系

果然存在即合理

向野而生長

粥瑤瑤

重生到平行世界,我靠現代歌逆襲

愛吃雞翅膀f

我和先生的日常生活

太了不起的雪落

夢四郎

乾太子

神陵雲都四天王

驍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