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受降城體系

其實陳青兕壓根不在乎鄭仁泰的想法,也無須向他解釋什麼。

自己憑藉本事破敵,鄭仁泰還能如何?

咬自己一口?

但面對王方翼,陳青兕還是展現了自己的謙虛,免得他這個當屬下的為難。

陳青兕作為隨軍都監,鄭仁泰一聲不吭的北上,不管出於哪方面的原因都是說不過去的。

王方翼顯然也明白這點,只是鄭仁泰儘管不對,對他本人卻禮遇有加。

陳青兕這裡不計較鄭仁泰的過失,還特地不讓她為難,這份胸襟氣度,鄭仁泰遠比不上。

王方翼並未多言,只是感激地行禮作揖而去。

陳青兕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更不去理會鄭仁泰。

此番首功已經握在手中,吃了最大最肥的肉,自不打算再去搶湯喝。

他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處理,此次鐵勒叛軍南下,暴露了北方邊陲嚴重的漏洞。

因參天可汗道的存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能夠直接深入靈州腹地。

如果此次鐵勒有當年突厥那般強盛,直逼長安都有可能。

這太危險了……

這一次是發現的早有了防備,如果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北方的遊牧民族突然來襲,不說一口氣順著參天可汗道與秦直道直接殺進京畿重地,靈州境內首先得遭受破壞。

《司馬法》有一句話很精闢: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靈州沒有自己的防禦體系,一旦遇襲,將會陷入被動。

在陳青兕的記憶中,自李世民覆滅突厥以後,因為漠南漠北都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動亂,太宗朝、高宗朝都沒有重視靈州的防線。

原因無非是因為太強,不太重視防守,誰不服直接派兵覆滅,根本不給他們猖獗的機會。

以至於在後來的武周朝吃了大虧。

歷史上武則天執政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權柄,連殺了好幾位大將,朝廷戰力急轉直下。

靈州因為不設防,給後突厥欺負的欲仙欲死,武則天還被迫割地求和。

直至大唐出將入相的名臣張仁願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體系,在靈州以北朔方地帶,建造了三座受降城,鞏固了河套地區的防備,在三座受降城的體系下,唐朝加深了對於漠南的掌控,以至於百年內河套地區基本無戰事。

陳青兕並不覺得強大了就不用防守,就拿此次鐵勒叛亂來說,如果有三受降城體系,鐵勒壓根就不敢叛亂。

一個好的防守體系,他的效果不只是防守,還有威懾,加強地區地域的控制,將未知的威脅挽扼在搖籃之中。

想要漠南漠北真正和平,只靠內附的遊牧民族遠遠不夠的,建立一套防禦體系才是萬全之法。

陳青兕讀史的時候,看過三受降城大體介紹,只是三受降城的具體位置他並不知道,只是知道三受降城的本質是以攻代守,守中有攻,建在河套草原要衝上,將北方遊牧民族牢牢擋在漠南之外。

雖然不知成與不成,自己能不能重現三受降城的體系,但總得試上一試。

陳青兕道:“我準備去漠南黃河一帶看看,這裡就交給你了.”

他對狄仁傑的能力深信不疑,懷遠縣的戰後修復工作託付,他也能放心幹自己的事情。

狄仁傑為人最是實在,並不多話,但只要給他任務,保管幹的漂漂亮亮,挑不出半點毛病。

陳青兕帶著周奎離開了府衙,他並沒有直接動身前往漠南,而是去了靈州城,尋城中耆老,詢問誰最瞭解漠南的地形情況。

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一個熟知地理的人陪同,遠比他領著一群兵若沒頭蒼蠅一樣亂竄更好。

耆老的答案讓陳青兕有些訝異。

“當然是張都尉,張都尉酷愛繪畫,喜寫遊記,常巡視四方,利用職務之便,將所到之處,所經之地一一繪下寫下,還會尋一些野史雜記。

老朽敢斷言,張都尉在此地任職雖不滿十載,可對於靈州、漠南的瞭解,遠勝我等任何一人.”

陳青兕有些錯愕。

張榮?

他細細一想,似乎真有意向。

此戰需要有人將兵馬藏匿在某地,不能讓鐵勒斥候發現。

此人地位不能太低否則無法服眾,也不能跟黃河壽走得太近,提前暴露自己的意圖。

最後他選擇了靈州掌兵的第三把手張榮……

聽得他的要求,張榮第一時間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說靈州城以西,靠近賀蘭山的地方有一處非常隱蔽的樹林,可供兵卒藏身歇息。

陳青兕當時沒有多想,現在聽耆老說來,恍然明白,那是張榮對周邊地形地勢,瞭如指掌之故。

黃河壽、張榮一併北上追擊鐵勒敗卒殘部。

黃河壽現在無任何訊息,但張榮押解擒獲的葉護敗卒已經在返回的路上了。

陳青兕又等了兩日,張榮帶著回統部葉護敖實的首級,綁著骨侖屋骨葉護賴夷畫回到了靈州。

這一次陳青兕並沒有大開殺戒,只是將所有俘虜一併收監,等最後凱旋押送京城獻俘。

能不能上太廟,這個陳青兕說不準,唐朝武德太盛,這場戰役儘管打得漂亮,可在這個時代,有些微不足道。

陳青兕找上了張榮,直接道明瞭來意,“聽說張都尉對於靈州漠南瞭若指掌?在下冒昧想請張都尉為嚮導,去漠南黃河兩岸河套地區探查地形.”

張榮對陳青兕現在很是信服,加上迫於形勢,自己也收了不少好處,想要陳青兕替他美言幾句,毫不猶豫地道:“願聽先生安排,不知何時動身?”

陳青兕向來雷厲風行,說道:“越快越好!”

張榮也道:“末將交代幾句,這便陪都監前往.”

他招呼來親衛,交代了重要兵事,與陳青兕一同北上。

陳青兕閒來無聊,與張榮聊天:“聽說張都尉喜畫風景,愛寫遊記,不知是否有幸鑑賞.”

張榮黝黑的臉上露出一抹羞澀,擺手道:“陳都監莫要聽人瞎說,某是大老粗,哪裡懂得畫畫,寫文章,陳都監乃當代大儒,在您面前說這些,可羞煞我了。

是犬子仁亶,來信說想看一看靈州、漠北之景象,這才硬著頭皮將自己所見所聞繪製下來.”

他口說犬子,但言語中有著那麼一絲絲的自豪。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中有未來

箢欣芷笙

符咒基礎理論對話錄

真頁子

吾乃魔主

太冷了啊

火影:一統忍界後立地成仙

紅茶不甜

末世:我被迫成為聖母

何處篝火

正相望

燈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