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失敗的敷衍

考功司主事崔自正熱情的跟陳青兕介紹著五位與他同職位的考功員外郎:趙友建、杜斐、王德玄、賈大隱、袁知一。

趙友建大腹便便,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杜斐與趙友建相反,高高瘦瘦,雙手修長,好似竹竿一般。

王德玄生的很是粗獷,絡腮鬍子,一點也不像是文人,倒有幾分猛張飛的感覺。

賈大隱文質彬彬,身上的書生氣味很重。

袁知一穿著一身華服,氣度恢弘。

五人都非簡單角色:趙友建出身趙郡李氏,杜斐出身京兆杜氏,王德玄是太原王氏,袁知一是汝南袁氏,唯獨賈大隱的家室背景遜色一些,洺州賈氏,父親是大唐最出名的儒家學者,經學家賈公彥。

面對崔自正的介紹,五人都帶著客套的笑意與陳青兕問好。

彼此默契的互望一眼,不再說話了。

趙友建、王德玄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為了今日,兩人私下裡多次會晤,甚至得到了家族的支援。

陳青兕入京以後,發展的勢頭可怖,庶族寒門對於打破文化禁錮的陳青兕推崇備至。

關東五姓最見不得陳青兕的崛起,何況是由陳青兕主導的科舉。

不管怎麼樣,唱反調就對了。

杜斐、袁知一則是笑看這一切。

兩人心中明白,趙友建、王德玄爭歸爭,最終的結果輪不到他們。

五姓子弟,憑什麼負責科舉?

兩人都將來年的科舉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結果讓天降的陳青兕奪去,自是不忿,同意了趙友建、王德玄陽奉陰違的建議,避免此類事情再度發生,當然兩人並不準備衝鋒。

賈大隱這邊有些複雜,對於主持科舉,身為考功員外郎,他自有想法,陳青兕的空降,讓他有些不服不滿,然他家學淵源深厚,父親賈公彥與陳青兕是同事,都在國子監任職,對其頗為推崇。

尤其是《師說》一文,愛不釋手,賈大隱自己亦是如此,態度複雜。

同時身在官場,身不由己。

陳青兕註定只是吏部的過客,而他在吏部還有很長一段路走。

趙友建、王德玄的說辭很有煽動性,歷來主考官皆從吏部考功員外郎中選出,陳青兕臨時受命考功員外郎,全權負責科舉之事,若我等助他大功得逞。

有此先例,以後每任主考官皆效此法,不從考功員外郎中擇取,而是隨意擇一位心儀之人,臨時授考功員外郎之職,我等又待如何?豈非永遠都於考功司為他人作嫁?

考功員外郎以下諸多官吏,誰不想憑藉科舉一飛沖天?

這天降真要成為一種慣例,考功司上下所有人的利益都將受損。

考功司核心胥吏無不認可這說法,賈大隱若是不從,將會成為當中異類,難以自處。

崔自正見此也不意外,拉著陳青兕、楊德裔閒聊。

楊德裔也看出了端倪,微皺眉頭,卻也不好發作。

五人都是面帶笑意,可就如老牛一樣,抽一鞭子,走一步路。

這種情況最危險,不配合沒關係,就怕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

會壞事的。

陳青兕心中略微瞭然,說道:“崔主事,將考功令史、書令史都召集起來吧,方便在下挑人.”

崔自正一口答應,吩咐身旁的副手。

考功司有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都在司內辦公,只是盞茶的功夫,四十五人就聚在了院外。

崔自正很熱心的說道:“陳先生,考功司的令史、書令史皆在這裡,還有五位考功員外郎。

依照老規矩,一切以科舉為重為先,你隨意挑,選擇誰是誰.”

陳青兕看著下面聚集的人群,心中有了定計,說道:“科舉,國之大政。

陛下尤為重視,特命我為考功員外郎,負責來年科舉,依照慣例特來考功司選擇助手。

只是在下對諸位並不熟悉,無法辨別諸位是否適合擔當重任。

待會我會將由在下改革制定的科舉流程規則細節,詳細說出。

爾等聽後,可寫建議觀感寫下。

由在下品評選擇……”

趙友建聽到此處,差點笑出聲來。

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考功司所有人都不願意見到規矩在陳青兕這裡打破,只怕無人響應,無人上交,屆時看這位主考官尷尬不尷尬。

趙友建心中有感,望向王德玄。

兩人會心一笑。

陳青兕看著下方諸位,將自己對科舉的改革從流程到規則逐一說明。

從最開始皇帝定考題範圍,主考官定考題,一直到科舉考試中的糊名、譽錄製度,還有殿試,一整套流程,甚至於放榜後的繞城賞花慶祝都有所涉獵。

周邊的楊德裔、崔自正、趙友建、賈大隱等人一開始都漫不經心。

並沒有將陳青兕口中的改革放在心上,這科舉自隋朝起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科舉年年都在改革。

一個傳承千年的制度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次次的走彎路,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摸索,透過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匯聚成的政策。

故而作為考功司的當事人來說,在他們看來科舉不管怎麼改革,都不會超出他們的認知範圍。

結果陳青兕此番提出來的科舉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識,與他們所知道的科舉根本就不是一個玩意,完全就是全新的東西。

只是瞬息間,有見識的人已經意識到此次科舉變革,將會於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若是成功,將會永遠記載史冊之上。

即便失敗,也會是一段佳話。

根本來不及後悔,屏息凝神,將陳青兕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牢牢記著,爭取能夠得到陳青兕的青睞,成為推動科舉變革中的一員。

利益,面對更大的利益,不堪一擊。

趙友建、王德玄冷汗淋漓,科舉如果真嚴苛執行陳青兕定下的規矩來,他們士族在人脈上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沒有了干謁和行卷,多了糊名、譽錄,他們只能與庶族寒門一起老老實實的坐在一個考場裡,拼著真才實學……

這並不是關鍵,殿試的出現,讓進士及第的選擇權成為了皇帝的專利。

趙友建、王德玄環顧四周,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在認真聆聽,包括杜斐、賈大隱、袁知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其實,結婚也挺好的

典典呀

攻擊起始點月背!

吳澤宇

穿成墮仙在凡界

更方

修仙偵探

夢想卑微

龍中梅

豺瀧

別說了,我只是想安穩的修仙

赤後伯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