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文道合一

只是上官儀也沒想到來的如此之快!

陳青兕的崛起速度,亦令人歎為觀止。

想他年紀輕輕名動天下,受兩代帝王器重,成為名御用文人,常為皇帝起草詔書,被士人追捧,所寫詩文更是冠以上官之姓,號稱上官體,受天下士人模仿。

縱是如此,也蹉跎了十餘載,才有今日地位,成為中書侍郎。

但就是如此,已經讓人欣羨。

可陳青兕只是短短三年,已經是兵部侍郎,固然平級略輸一籌,卻也晉升廟堂核心,難以撼動了。

“原本某打算在仕途上壓他一籌,讓他心存顧忌,不敢妄自胡來。

待他成氣候的時候,你我已經老矣,便如今日之許相,管他身後如何。

可誰能想到他升遷之快,近乎可怖,要不了多久,只怕位居你我之上.”

聽到上官儀這推心置腹的話,薛元超失神道:“果然,婦人之仁,令得你我陷入如此禁地.”

在陳青兕入京的時候,便有不少心懷叵測之人想要看他們鬥。

尤其是關東五姓士族。

上官儀、薛元超兩人皆是文采斐然計程車林翹楚,朝廷重用他們,也是用他們的文采,收士人之望。

相比陳青兕這純粹的寒族,上官儀、薛元超兩人屬於落魄的貴族。

陝州上官氏、河東薛氏祖上皆有一定地位,兩人本就有大才,又得朝廷扶持,理所當然的成為京畿士人的翹楚,身旁聚集了許多人。

其中自少不了關東貴族……

陳青兕不管是江南士人的身份,還是寒門大儒的身份都不容於五姓。

故而在陳青兕入京時,已經有不少人攛掇著上官儀、薛元超對陳青兕下手。

上官儀最終否決了一切建議……

當時不少人說他們是婦人之仁,薛元超此刻之言,指的就是如此。

那個時候的陳青兕是最好拿捏的……

上官儀心裡也湧現幾分後悔,但雙目又沉陷清明,搖了搖頭道:“符超萬不可如此想,伱我與他們終究不是一路人,不可丟了身為君子應有的底線……”

這也是上官儀一直秉持的態度,文壇上的事情,就應該在文壇上解決,而不是用其他的卑劣手段,透過針對陳青兕這個人,來達到目的。

薛元超看著上官儀,歎服道:“遊韶兄的君子之器,讓人佩服。

若弟有兄這般豁達,也不至於如此亂了分寸.”

上官儀道:“這可不像平時的你?”

薛元超一臉愁苦,說道:“弟心亂了,陳侍郎的言語過於激昂,弟都忍不住為之所動。

可以想象,現在士林中會是什麼情形?”

上官儀愕然,隨即又有一分了然。

其實上官儀在內心深處是認可陳青兕的,上官體的出現,本質上就是對南朝腐朽的靡靡之音做的一個改革。

只是改革的不夠徹底,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修辭之美,本意還是宮體詩,以服務於帝王貴胄的遊戲。

但不可否認,相比南朝那些描述床笫美人的豔詞,已經有了進步。

上官儀已經意識到改變,只是他往前走了一小步,而陳青兕這裡是走了一百步。

陳青兕直接繞過了初唐四傑的摸索,陳子昂、劉希夷、張若虛三人的奠基,直接給人展現盛唐時代詩仙李太白、崔顥、韓愈這類文壇頂尖人物的風采。

步子邁得太大,上官儀不適應,但並不妨礙他理解。

但是他不能說,他是宮體詩的領軍人物,連他都選擇妥協,那他本人就無任何存在價值。

薛元超的情況比上官儀更加嚴重。

上官儀是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而薛元超是不知道自己的定義,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他十一歲便入弘文館學習,入仕後又兼任弘文館學士,人生前求知的二十年都在弘文館。

他在這裡積極參加宮廷的文學唱和生活,是李世民、李治兩朝宮廷唱和的主要人物。

在當時詩人中,聲名最盛者為上官儀和李義府,他深受兩人的影響。

但其實薛元超跟駱賓王、王勃、盧照鄰是一路人,都是文壇的改革派。

只是他未能正視自己……

歷史上他被貶蜀地十年,在特定的環境下,完成了自我昇華,完成了對上官體詩風的超越,比上官儀多走了一步,成了詩歌革新的積極支持者。

而在陳青兕的出現,面對陳青兕煽動的改革風氣,讓薛元超一邊覺得有道理,又接受不了自己二十年學了一個腐朽的文化,直接幹碎了薛元超的“道心”,讓他對自我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完全陷入了迷茫狀態。

上官儀道:“或許盛唐體的出現是大勢所趨,某卻覺得上官體亦有存在的價值意義。

南朝靡靡之音,固然不妥,可誰能否認徐摛、庾肩吾、徐陵的才華?便讓後世來評價吧……”

上官儀在這一刻,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薛元超卻依舊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有些無法自拔。

**********

許家宅邸。

許敬宗下值歸家,見自己的孫兒許彥伯手上拿著一本折書畢恭畢敬的等在一旁,微微頷首道:“去書房說!”

許敬宗並不知詳情,今日他在皇宮裡當值,陪同李治一起處理事務,直至方歸。

但自己最寵愛的孫兒如此等待自己,也知發生了特殊的事情。

祖孫兩人來到書房。

許彥伯將手上的折書雙手呈遞,說道:“這是陳侍郎今日在國子監裡說的話,現在大半個長安都讓他振動了.”

許敬宗一聽陳青兕,眼睛不由微眯,細長的白色眉毛直接搭在了眼角。

“是他出招了?”

許敬宗第一個反應就是陳青兕並不甘心讓自己壓一籌,接過折書細看:

原本微眯的雙眼看著折書上那尖銳的字句,也不免徐徐睜開,認真觀看:文章道弊五百載。

漢魏風骨,斷絕於晉宋,齊、梁間南朝詩文,彩麗競繁,卻過分追求詞采之華麗,缺內在之靈魂。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立言見志。

我輩讀書人,當發言真率,無所畏避,焉能只追求空洞陳詞?辭藻絢麗?

陳青兕彷彿化身成為了後世的鍵盤俠,抨擊著這時代的詩文偏重形式、內容空虛、脫離現實。

只追求華麗的辭藻,沒有了感情寄託,徒有文采而沒有內容。

洋洋灑灑的千餘字,說的是酣暢淋漓。

但最核心的在於最後一句。

“文道理當合一!”

文章與道理應當相互融合、相互協調。

文章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美感和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傳遞深刻的思想和理念,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啟示和領悟。

“好一個文道合一!”

許敬宗拍案叫絕。

誠然許敬宗道德敗壞,但無可否認他乃當代最頂點的文學大家。

也是因為如此,許敬宗才知道“文道合一”這四個字,在這個時代的殺傷力。

一瞬間,許敬宗也明白了陳青兕的用心,搖頭自語:“這小子,了不得.”

武皇后透露的訊息,讓他成功將自己手上的袁思敬推了出來。

他太瞭解李治了,只要對他口味,為他排憂解難,他不會吝嗇一個禮部侍郎。

何況袁思敬是他精挑細選出來的,能力才略都是一時之選,並不輸於高智周。

故而篤定自己一定能幫助袁思敬上位……

卻不想陳青兕並沒有受到自己的影響,而是重新開了一盤棋局。

關隴勳貴已經掀不起風浪了,將會併入各處,成為李治朝廷的一份子。

接下來除了自身的發展,自然是要將關東五姓壓下去……

陳青兕此次掀起的文化改革,一旦成功,足以成為士林魁首,以寒門之身,掌握文壇權柄,這對自視甚高的五姓貴胄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這一下,局勢又讓他板回來了。

許彥伯看著讚不絕口的祖父,帶著幾分遲疑的說道:“陳侍郎說的確實是好,只是會不會對祖父造成影響?”

上官儀好歹是上官體,許敬宗卻是宮體詩之王,大半身都在侵淫宮體詩。

原因無他:李世民喜歡。

許敬宗將“媚上”二字刻在骨子裡的。

許敬宗笑道:“你阿耶一大把年紀,思緒早已枯竭,與我有何干系?頭疼的是上官儀,是薛元超,是那些為了上位,將半身心血用在學習南朝文風的人.”

許敬宗現在是又豁達又小氣。

這種不影響他自身利益的虛名,他完全不在意,只要不動他核心利益,一切都好說。

尤其是陳青兕這樣的人,許敬宗更是寬容。

畢竟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沒必要與陳青兕這樣廟堂未來的頂樑柱交惡。

許敬宗正想叮囑自己的孫子幾句,外邊卻傳來管事的聲音。

“郎主,郎君,陳侍郎的管事姜辰親自送來了一份邀請函,說是給郎君的。

老奴覺得很是重要……”

許敬宗示意許彥伯去取。

許彥伯從書房外取過請帖,返回書房的途中開啟細看,眼眸中透著幾分欣喜,又微皺眉頭,快步將請帖遞給自己的祖父,道:“陳侍郎這是要舉辦一場詩文宴,特地邀請孫兒參加.”

許敬宗會意笑道:“你覺得該不該去?”

許彥伯遲疑片刻,道:“孫兒說不準,孫兒有些想去,可是怕給阿耶尋來麻煩.”

許敬宗道:“儘管去吧,傻孩子,這是人家的好意。

去沾沾光,對你未來大有好處.”

許彥伯聽懂了自己祖父的言外之意,問道:“阿耶是說,陳侍郎會成功?”

許敬宗道:“一定會.”

他悠悠道:“不管是宮體詩,還是上官體,對上盛唐體都沒有半點勝算可言.”

“原因有很多,核心在於兩字:簡單.”

“只要識得文字之人,心中有點墨水之人,不管好壞都可作詩寫文。

宮體、上官體卻過於繁雜,求辭藻之華麗,先得有有足夠的才學堆砌辭藻,知道足夠的典故來填充內容,更甚至需要大量的名望來創讓人認可信服的高深字句.”

“宮體、上官體流行於貴胄之間,並非無人宣傳,而是絕大多數的人寫不了,更寫不好.”

“盛唐體卻沒有這點弊端,就如《憫農》,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稍通文墨之人,一讀就懂.”

“過於簡單,傳播的自然就快,也就能夠得到認可.”

許彥伯道:“可是入門容易,精通卻難。

除了陳侍郎,又有誰能用簡單的幾個字句,化腐朽為神奇?”

許敬宗道:“世人卻不這麼想,這世上從不缺自視甚高的蠢貨.”

“此外我大唐之氣象萬千,無所不容,而宮體、上官體卻受限字句之間,遠比不上盛唐體包羅永珍……”

“當然以上都是屁話……”

看著自己孫兒驚愕的眼神,許敬宗一字一句說道:“陛下不會讓陳侍郎輸.”

說白了,就是陳青兕背後有人,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有人給他託底。

這天下終究掌控在李家人的手上。

許彥伯作揖道:“孫兒明白了.”

議政廳。

今日是辛茂將、許圉師當值,兩人處理完手上的事務,相互聊著天。

現在長安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文道合一”。

兩位相公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談及此事。

許圉師在文學上依舊是陳青兕的小迷弟,對於他提出的理論自然是讚不絕口。

“南朝文風脂粉氣太重,屬實是一群醉生夢死之人,自我放縱,全無教化之意。

反之陳侍郎的文道合一,才是真理大道。

先輩創字是為闡述道理,而非自我沉淪.”

辛茂將只是在一旁笑笑,並不與之爭辯。

他心底其實有些認可的,畢竟陳青兕的詩文他讀得懂,但是許敬宗的詩文,他卻需要翻譯。

不過他是許敬宗的心腹,許敬宗又是宮體詩的魁首,他自然不敢多言。

許圉師突然眯眼笑道:“辛相公,袁思敬、高智周兩人,你更看好哪個能夠升任禮部侍郎?”

他現在處在看戲階段,禮部侍郎有兩位,一位空缺,袁思敬、高智周在爭奪,另一位卻是他的人。

所以禮部侍郎跟他沒有關係,所以樂得看戲。

便在這時,一道聖旨傳來:“禮部侍郎夏昱……遷商州刺史……”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命令方塊:旅途尚未結束

未來的一瞥

末世融合:反派每天都在努力演戲

窈樂

圓神,啟動!

數學的狗

重生1998:帶著系統做富豪

偉之槿

靠子孫燒香,把我供成真仙

愛吃蒸南瓜

修個破仙

紅醬白阿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