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獻策優勢(二合一)

李績長於戰術而短於戰略,更兼也如這個時代的大多人一樣,陷入了迷障之中。

李治、李績是最早接觸陳青兕《吐蕃論》的兩人,他們也都明白吐蕃的潛在危險以及可怖的野心,他們知道吐蕃很強,也給予了吐蕃足夠的重視。

但他們最大的問題也在於這個足夠重視……

他們這個足夠重視,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輕敵。

他們從來未將吐蕃當作一個真正值得重視的對手,只是承認他們有實力……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劉仁願能力如何,陳青兕或許不夠了解,但是李治、李績兩人卻很清楚。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劉仁願四人,前三位都是為朝廷征戰多年的宿將,

至於劉仁願,那更是朝廷著重培養的第二代將官。

年紀輕輕就以武勇晉封上柱國,隨英國公李勣攻打漠北薛延陀,安撫九姓鐵勒,受命經略遼東。

隨後跟隨盧國公程知節出討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後來還作為朝廷全權代表,多次前往漠北撫慰回紇、鐵勒諸部,又奔赴吐谷渾、吐蕃宣敕,乃是朝廷全力培養的全方位人才。

這四人任何一人單拿出來,都是顯赫一時的大將,對上中小型國家都是能滅國的存在。

李治、李績實在無法理解,朝廷都派出了這樣的陣容,為何陳青兕還覺得不夠?

“小陳先生心思重,天縱之才,憑藉各方資料,便能看出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他對吐蕃、還是新羅的分析,可謂字字珠璣,只是終究是各方面匯聚的資料,受資料誤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績作為軍方之首,自然得站在自己人這邊。

儘管他對陳青兕很是看好,對於他的才能遠見極為信服,卻也不信自己的老戰友身經百戰的老部下會在與吐蕃的對決中失利。

相比陳青兕,李治當然更加相信李績的判斷。

李治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頷首道:“朕也覺得如此.”

李治安心離去了,李績自身反而有些睡不著,在想陳青兕擔心的點在什麼地方。

實在想不通,李績讓人叫來自己的好孫子李敬業……

“阿爺!”

李敬業來到了李績的面前,親暱在他身旁蹲下。

李績有兩子五孫,但幾個子孫中唯有李敬業是可造之材,其餘都是中材,治理一方善可,可想要撐起李家的門楣,還得看這個長孫。

為了培養李敬業,李績特地將他從長子李震手上接到自己身旁教導。

李敬業也不負厚望,弓馬騎射樣樣精通,兵書韜略也應口即來。

李績對此很是滿意,輕輕拍了拍李敬業的手,說道:“走,陪阿爺出去走走,這些天憋在府裡,身子骨都要黴了.”

李敬業知道李績的恢復情況,也未阻攔,只是道:“要出去可以,得乘馬車,不許騎馬.”

李績頷首道:“好!聽你的……”

李績上了馬車,吩咐道:“去宣陽坊,小陳先生宅邸.”

李績終究放心不下,決定找陳青兕親自談一談。

吐蕃這一戰大唐不能敗,一旦失敗影響甚遠。

同一時間,陳青兕也在自己的書房裡想著對策。

此次能否保住青海湖,影響甚大。

這不是簡單的勝負問題。

鐵勒五部為何反叛,朝廷撫慰的官員在瞭解情況以後,已經有了定論。

主要原因就在於李治繼位之後,長時間徵召各部出戰,使得部落上下累積了不少的怨氣。

鐵勒五部如此,其他如突厥、契丹、室韋這些部落也相差無幾,只是畏懼朝廷的強大不敢宣洩。

一旦在青海湖失利,傳揚開來,將會給朝廷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何況讓吐蕃佔領青海湖,本就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事情。

只是……

陳青兕一時半會兒,想不出什麼法子說服李治同意讓蘇定方從西域撤軍,返回青海湖主持大局。

他最開始的想法是讓李績掛帥。

李績老謀深算,在軍隊裡的威望無人可比,由他主持大局,青海湖自是穩妥了。

誰想李績竟好巧不巧的生病了。

青海湖已經處在高原之上,有一定程度的高原反應,李績這一大把年紀,怎麼受得了?

蘇定方是唯一的選擇。

“郎主,李英公與其孫李少卿求見……”

陳青兕立刻道:“快,將兩人請至廳堂……對了,去搬一張胡床至廳堂.”

陳青兕來到廳堂,見一個英武青年扶著面色有些憔悴的李績,忙快步上前問好。

正好下人將胡床搬至,陳青兕道:“英公長輩,在晚輩面前,無需多禮,怎麼舒服怎麼來.”

李績也是豁達之人,也知自己狀態,長期跪坐,少不得出醜,將身子斜靠胡床上,笑道:“還是小陳先生想的周到。

汝多與小陳先生學學,唯有做到事事心細,方能常處不敗之境.”

李敬業忙作揖道:“見過陳先生,祖父常在人前提起你,今日終於有幸得見.”

陳青兕看著這位給武則天帶來不小麻煩的人物,也展開了互吹模式:“都說英公長孫有其風範,今日得見,李少卿英姿挺拔,果真不凡.”

李績揮手製止了兩人互吹,道:“以後你們私下裡可多多往來,現在別在老夫面前來這套.”

他板正了臉,說道:“小陳先生,老夫有種感覺,伱似乎未能完全吐露實情。

此次吐蕃入侵青海湖,內外結合,一舉摧垮吐谷渾的抵抗力量。

正如你所言,吐蕃對此籌謀已久……確實是位值得注意的敵人。

但總得來說,吐蕃還是無法與我朝對抗的,不論是財力還是軍力,都有明顯的差距。

小陳先生為何覺得,我軍可能不敵?”

陳青兕自然不能說吐蕃有噶爾東贊,有論欽陵,只能道:“晚輩並非不信我朝宿將的能力,只是以為此戰關係重大,不只關乎青海湖的得失,還關係朝廷威望,尤其是當下,鐵勒五部謀叛不久。

若不能得勝,恐四夷不定。

這才覺得,老虎搏兔亦用全力,何況吐蕃不是兔,而是狼.”

“狼不是老虎的對手,可擁有傷及老虎的牙齒與利爪,故而晚輩才堅持讓英公,或者邢公掛帥.”

李績頷首道:“這倒是說得通了.”

他緘默了片刻,道:“那就這樣吧,小陳先生也不用多想了。

如果年初唯有這場病,老夫倒不介意活動一下筋骨。

只是就現在老夫這情況,還真有心無力。

蘇邢公那邊,其實亦不合適。

讓他掛帥,只會讓局面更糟.”

陳青兕愕然道:“這是為何?”

李績說道:“小陳先生只看中了蘇邢公的軍事才略,卻忽視了人心。

蘇邢公的軍事才華,大巧若拙,老夫也佩服的很。

只是軍中是講資歷威望的地方,蘇邢公此次西征,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假。

卻不足以讓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劉仁願四人對其心服口服。

尤其是蘇邢公本有事務在身,將他叫回來統領四將,豈不是說明朝廷不信任他們四人?”

“將帥不和,做不到令行禁止,蘇邢公縱有通天之能,焉能取勝?”

陳青兕表情微變,這確實是他的疏忽,歷史上不就是有這麼一出嗎?

負責東線的薛仁貴調到了西線統帥大軍攻打吐蕃,然後將帥不和,郭待封不聽薛仁貴命令。

讓論欽陵抓到了機會,一舉奠定了勝局。

論欽陵是當世一流的名將,將帥不和這種破綻,只要出現,他不可能不察覺不利用的。

陳青兕摸著下顎,一時間似乎所有路線都給堵死了。

李績起身道:“好了,既是如此,小陳先生就放寬心吧。

就算沒有老夫,沒有蘇邢公,前線將帥也不會失了我軍威風。

小陳先生得相信他們,我朝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不止兩人……”

陳青兕親自將李績、李敬業送出宅邸,看著兩人遠去的背影,低聲說道:“可我不信哪!”

陳青兕轉身回到了書房。

李績的提醒,讓陳青兕意識到讓蘇定方掛帥是行不通了,空降會出大事的。

這也給了他一個新的思路,忽然陳青兕想到了一件事,快步來到一旁的書架上:當初他為了寫吐蕃威脅論,收集了很多西南方向的書籍,其中就有關於青海湖的介紹。

他翻來翻去,找到了一幅吐谷渾的地圖,看著潦草的地圖,陳青兕的眼睛越來越亮。

第二日一早,陳青兕找到了李治。

李治正準備與諸相商議關於青海湖戰事的排程問題,聽聞陳青兕求見,眉頭不免微皺。

有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就惹人反感了。

畢竟這大唐,他李治說的算。

不過想了想,李治還是決定見一見陳青兕。

陳青兕行禮完畢。

這一次李治並沒有讓他入座,而是問道:“陳愛卿,急匆匆的求見,可有要事?”

陳青兕道:“臣昨日思得破敵之計,特來獻策.”

李治先是一怔,立刻變臉,道:“愛卿先入坐,坐下慢慢說.”

**********

伏俟城,城樓。

噶爾東贊站在城牆上雙手拍著自己的大肚子,眺望著青海湖方向,藍天白雲之下,遠處聖潔的雪山,眼前湛藍的湖泊,周邊碧綠的草地,構成了一幅純淨、獨特、壯美的自然畫卷。

“好好好!”

噶爾東贊忍不住放聲大笑。

作為吐蕃史上唯一的戰略家,噶爾東贊比任何人都清楚青海湖對於吐蕃的重要性。

只有拿下青海湖,吐蕃才擁有稱雄的資本,沒有青海湖,吐蕃永遠不可能稱王稱霸,充其量不過是曇花一現。

大笑過後,噶爾東贊恢復了冷靜,目光依舊炙熱的看著青海湖,問道:“現在的情況如何?”

噶爾東贊身後站著兩人,一位是吐蕃的副論達延莽布支,一位是吐蕃能夠奪取伏俟城的第一功臣,吐谷渾的副相素和貴。

達延莽布支說道:“欽陵現在屯兵莫離驛,進攻慕容諾曷缽。

贊悉若在周邊掃蕩,還是有一些吐谷渾的族部不願意歸降,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奔逃。

大論,此戰兩位公子表現得都很好,尤其是欽陵,他對戰機的把握,實在太了不起了.”

面對吐蕃的大舉入侵,吐谷渾自然也不甘示弱,聚兵抵禦。

兩軍在積石山附近對壘。

雙方試探性的進攻了幾次,彼此都沒有佔到便宜。

直到噶爾東讚的二公子,噶爾欽陵贊卓,簡稱論欽陵,發現了吐谷渾軍右翼異常。

原來負責右翼的吐谷渾伏連部在戰前族部戰馬得了馬瘟,他們此番騎的是未經閹割的馬匹。

未經閹割的馬匹並不適合激烈的戰場搏殺……

論欽陵針對右翼發動了猛攻,果然一受到巨大的壓力,伏連部的戰士無法與馬匹配合,形成崩壞局面。

為了護住右翼,吐谷渾的丞相將中軍的力量,調往右翼支援。

副相素和貴也抓住了機會,臨陣倒戈,直接攻破了吐谷渾的中軍,全軍潰退。

贊悉若、論欽陵兩人瘋狂撕咬追擊,完全不給吐谷渾機會聚兵再戰。

噶爾東贊滿意的點頭:“欽陵用兵,在吾之上.”

素和貴也道:“大公子贊悉若恩威並施,已經降服了五千吐谷渾部眾,也很了得.”

如果說論欽陵是破敵,那贊悉若就是收心,從內部瓦解吐谷渾。

噶爾東贊再道:“贊悉若可繼吾衣缽.”

贊悉若在軍略上沒有論欽陵那麼出彩,但他是個全才,戰略軍略內政都有很高的造詣。

聽到二子表現,噶爾東贊很是高興,說道:“傳令,去將二人叫來.”

達延莽布支詫異道:“這是為何?”

噶爾東贊目光深邃,道:“我們的敵人從一開始就不是吐谷渾,而是……唐廷.”

他望向東方,說道:“他們的援兵就要來了,我們的兵得養足了精神,不能在吐谷渾身上多花費力氣。

老夫已經派人去跟唐廷求和示弱,讓他們以為我們懼怕,不敢與他們正面交鋒,將他們引到青海湖這裡戰鬥。

他們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在這裡打,我們有優勢!”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珠露華溼

小hzx

室友的黑料

寒知了

二次分化後,弟弟羞紅了臉

麥昆

地理的世界

小熊態

他們超愛

以倫Elon

南方來物

白茶清歡閒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