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

楊察前往廣西比較快,他先走陸路到湖北,然後坐船南下,走湘江以及靈渠,順利抵達了廣西南路治所桂州,也就是後世桂林。

而狄青那邊出發地比較晚,畢竟他要帶一萬大軍,而且還不是帶騎兵,都是步卒。

加上各種火器、火炮、小鋼炮、火藥物資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光輜重車輛就載了滿滿幾千輛馬車,自然是慢。

臨行那天,趙禎、趙駿以及范仲淹召見了狄青,一來是鼓勵他一番,二來也是面授機宜,告訴他怎麼消滅李朝,並且在消滅李朝之後,治理李朝的辦法。

三月上旬,幾乎是在楊察剛剛抵達廣西南路,開始為準備打仗做籌備工作的時候,狄青率領著火器營也已經完成了整裝待發,今日就打算啟程。

崇政殿內,三月春暖花開。

屋外暖暖的陽光灑落進來,曬在人身上,給人一種慵懶舒適,空氣裡好像都帶著沁人心脾,舒暢溫和的感覺。

幾個人坐在崇政殿。

這不是狄青第一次來,倒也沒那麼拘謹,站在殿內正中央,向著上面的趙禎以及左右兩側的趙駿范仲淹拱手行禮。

“免禮,狄卿。”

趙禎笑著說道:“你是朕的親衛出身,又屢立戰功,讓朕欣慰的同時,也讓朕顏面有光啊。”

狄青連忙說道:“陛下謬讚,臣既是大宋士兵,自當竭盡全力,死而後已。”

“好。”

趙禎滿意地點點頭,又勉力了幾句,接著最後才道:“你兵馬備齊,即將出徵在即,今日喚你過來,除了例行的叮囑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說。”

“請陛下明示。”

狄青說道。

趙禎就道:“讓知院跟伱說吧。”

狄青扭過頭看向趙駿。

趙駿沉聲道:“此番出征,消滅李越並不難,你只需要記住以下幾點。”

狄青就拱手等著趙駿的指示。

趙駿說道:“一,只可走大路不可走小路,西南山高林密,極易設伏。小路大炮不好施展,一旦中伏就不好打了。”

“是。”

狄青應了一句。

“第二,當地的水必須燒開了喝,不可喝生水,以防疫病。”

“是。”

“第三,春夏之時,蚊蟲變多,一定要注意預防蚊蟲叮咬,軍營帶上驅蚊的草藥,每日安營紮寨,在帳篷內燻燃驅除蚊蟲。”

“是。”

“第四,你們的任務是消滅李朝的有生力量,打擊他們的主力即可,至於他們麾下各部落襲擾軍隊,莫要理會,不要被他們牽著鼻子走,他們騷擾就讓他們騷擾,如果他們不正面決戰,你們便直接打進升龍!”

“是。”

“第五.”

趙駿一口氣說了十多條注意事項,頗有點光頭遠端遙控的意思。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干預狄青的戰術打法,只是告訴他一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及他們的戰略目的,具體作戰方式和現場佈置,還是由狄青自己處理。

等說完這些注意事項之後,趙駿才最後說道:“漢臣。”

“知院。”

狄青認真聽著。

“這些事項注意到位,消滅李朝並不困難。”

“卑職相信知院。”

“消滅不難,難的是如何治理。”

“請知院告知。”

“很簡單,你消滅了李朝之後,可以採取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

“不錯。”

趙駿點點頭:“你此行的目的,是徹底消滅李朝的王室,將他們的社會結構打散,變成各個部落制,扶持當地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上位,打壓他們人數較多的民族。”

“但末將聽說那邊的情況如大宋一般,只有他們本地安南人,其餘人極少。”

狄青撓撓頭。

他既然要攻打越南,那自然要對那邊有所瞭解,因此這段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

趙駿笑道:“極少也可以扶持,哪怕是他們本地的安南人,也可以分而治之。如住在海邊的,給他們一個新稱呼。住在山裡的,也可以給個新稱呼。反正讓他們自己相信自己與其他安南人不同即可。”

別看越南屁大點地方,以大宋的國力,想吞併輕而易舉。但實際上越南易戰難治,幾乎很難被中原王朝吞併。

事實上不止是越南,唐宋之時,即便是廣西、廣東、福建這些很多人以為的中華傳統區域,古人治理起來都很困難。

這種情況直到南宋衣冠南渡,大幅度開發嶺南才得到改善,明清的時候,南方沿岸諸省,才算治理好。

究其原因,第一是越南實在是太偏遠,且這個地方又窮又亂。

從經濟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一個地方的叛亂並不可怕,朝廷只需派兵鎮壓即可。

但如果這個地方老是叛亂,中央就需要派重兵鎮守,且這個地方又窮距離中央又十分遙遠,出兵成本極高。

那麼並非核心統治區域的賠錢地方,中原王朝放棄也很正常。

第二是越南是多民族國家,他們的民族構成跟漢人很像,主體民族京族佔據了絕大多數人口。

其餘少數民族比例極少,而且多是邊境地區過來的其它國家民族,如漢人、傣族、壯族等等,在民族構建和認同上,京族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

一旦越南的主要民族進行反抗,那麼很容易就帶動整個越南的反抗,中央朝廷在當地的統治就會被瓦解,從而無法進行有效治理。

綜合這兩點,就是歷史上越南雖然多次被納入我國版圖,並且甚至他們也用漢字,會漢語,卻始終不能融入中華的緣故。

而趙駿告訴狄青的辦法,那就不得不說提起“大缺大德”的歐洲殖民者了。

發明的這一手可以說是對付當地少數民族的利器,甚至別說是有少數民族,就算是隻有一個主體民族的國家,他們都能給分成兩分。

如盧安達大屠殺當中的兩個主角胡圖族與圖西族,原本就是一個民族。但歐洲殖民者到了當地之後,強行把他們兩個種族分開,並且扶持人數較少的圖西族做統治階級。

結果造成了雙方開始決裂,本來一個民族,卻內鬥不止,互相內耗之下,反而讓那些外來殖民者從中漁利。

大宋自然也可以這麼做。

反正越南自秦漢時期就併入中華的版圖,只是打得下來守不住而已。

現在趙駿的做法雖然也大缺大德,但你就說守沒守住吧。

狄青聽了之後雖然沒太明白裡面的深意,也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但既然是知院吩咐的,那就照辦。

於是拱手說道:“是。”

“好了。”

趙駿就說道:“這些事情你牢記在心,與楊察好好配合,爭取今年就讓越南改旗易幟。”

“是。”

狄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擔任趙駿的護衛,早就已經習慣性言聽計從。

“老範,送送漢臣。”

趙駿對范仲淹道。

范仲淹應該也有些事情要交代給狄青,關於軍事上的,那就讓他們去說吧。

老範點點頭,就起身道:“漢臣,我送你出宮吧。”

“多謝相公。”

狄青應了一聲,隨後向趙禎趙駿請辭,這才與范仲淹離開。

等他們走後,趙禎老毛病又犯了,擔憂道:“漢龍,這不是帶嚶大缺大德的辦法嗎?會不會不太人道?”

筆記本里有不少死耗子的影片,趙禎看了很多,早就已經對西方殖民者的套路瞭然於胸。

趙駿笑道:“帶嚶的套路確實不人道,但不得不說確實好用。”

趙禎無語道:“這會不會引起當地人強烈反抗?”

“方法得當的話應該是無礙的。”

趙駿沉思道:“而且我也不認為我們用他們的方式就是不人道,因為我們的方法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哦?”

趙禎來了興趣,問道:“這是何解。”

“很簡單。”

趙駿笑道:“帶嚶是隻管殺,不管埋,只玩套路,最後鬧得當地人互相殘殺,他們則只從中漁利,而我們.”

說著他還比劃了一下:“我們是管殺又管埋,為什麼我說大宋最後頂多頂多只能在東亞做一極霸主呢?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一個儒家文化圈,而越南,也勉強算是裡面的一個小老弟。”

“我們先用西方殖民者的套路,把他們分而治之。隨後再大肆推動我們的儒家文化,宣傳一個思想,那就是安南人也是漢人,是先秦時期透過戰亂去南方避難的漢人。”

“這一點我們有《漢書》為證,在秦漢以及隋朝都是漢人的領土,並且他們安南人也把大宋稱呼為北人,又人人都說漢話,講漢字,過春節,都是證據。”

“只要我們在當地推廣教育,編寫教材,把他們就是漢人,大宋是他們母國的思想根深蒂固,就能實現民族融合,從而合法佔有越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把他們的民族意識構架給打碎,讓他們的民族意識融入到漢人的民族意識當中。”

“漢人的特點就是包容,一旦他們本地的安南百姓開始認同自己漢人的身份,並且我們的統治與當地本土王朝的統治沒什麼區別,那麼就會對大宋朝廷不再生出牴觸心理。”

“現在就是吞併他們最好的時候,因為目前越朝的民族意識還未獨立,甚至都還沒有構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和什麼人。”

“如果有一天一群跟他們說一樣的話,用一樣文字的人站出來告訴他們,你們是跟我們同種身份。那麼在接受漢文化長達千年之久的安南人心中,就很容易接受以及認同這些觀點。”

趙駿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依舊保持著笑容。

越南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社會各階層都普遍使用漢語、漢字。

在那之前,連越南話和越南文字都沒有。

還是明末時期,由西方的傳教士在越南透過羅馬音的方式,幫越南完成了文字和語言的改造,然後等二十世紀越南建國後,才被胡志明定為官方語言。

所以嚴格來說,此時的越南跟當時東南亞很多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一樣,說漢語,用漢字,連封建體制也是仿照的中原王朝。

如李朝目前的官制很有意思,宰相為平章軍國事,樞密使以及太尉,除了太尉外,其餘跟宋朝沒什麼區別。

基於這幾種原因,如果真按照趙駿的方法辦,把安南人的民族意識構架徹底打碎,讓他們的民族意識還未覺醒之前,就率先把他們的身份編織成從北方逃難到南方去的漢人。

那麼他們確實很容易就被同化。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趙駿要的是越南北部,也就是紅河三角洲。越南南部他沒什麼興趣,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更加容易實現他的想法。

因為越南北部從漢代以來大部分時間就是中國領土,漢代是交趾郡。南北朝時是南朝的宋平郡,隋朝時期又變成交趾郡,到唐朝則成為了交州總管府以及安南都護府。

整個越南北部一直到公元939年唐朝末期,五代十國初期中原王朝四分五裂,到處打仗才真正開始獨立出去。

也就是說,越南北部正式獨立到現在為止,也不過短短百年時間。

所以不管是歷史還是從文化上,大宋都有吞併越南北部的理由和契機。

這裡。

本就是漢人自古以來的領土!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微水之戀

愛理的狗

不及告白

霧馭

醒來發現物件跑了?換一個!

使用者名稱503678

時空旅人的奇幻之旅緣

菲惜雅

穿越:我的新世界

caomingya

景物登臨閒始見

喚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