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

趙駿顯然不知道將門以前有多混亂。

由於朝廷的放縱,使得將門勳貴子弟肆意妄為。

從宋初開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至於讓將門勳貴奉旨斂財。

史料記載,石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

王仁贍破蜀之日,“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楚昭輔“頗吝嗇,前後賜予萬計,悉聚而畜之。

其餘崔彥進、曹翰、張鐸、田景鹹、王暉、李漢超等宋初將領,個個都是撈得缽滿盆滿,滿肚肥腸。

嚴格來說也不怪他們,是趙匡胤逼著他們這麼幹的,如王全斌杯酒釋兵權之前挺好一個人,“輕財重士,不求聲譽,寬厚容眾,軍旅樂為之用”。

杯酒釋兵權後,他像換了個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帶頭,放縱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憲章,專殺降兵,擅開公帑,豪奪婦女,廣納貨財,斂萬民之怨嗟,致群盜之充斥。”

顯然這麼做純粹就是為了自汙求保,不得已而為之。

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宋初將門勳貴雖然沒了兵權,卻有了頗高的政治地位,十分囂張跋扈,即便是幹了壞事,趙匡胤和趙光義也往往會保下他們。

如此上行下效,不少將門勳貴子弟自然也不會太收斂,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甚至還有人隨意殺人,吃人的一位將二代王繼勳。

不過到了宋真宗宋仁宗時期這種情況就好了許多,初代武將基本上都被解除了兵權,兵權被皇帝牢牢住在手裡。

再加上趙恆和趙禎又跟將門沒那麼深厚感情,基本上就不怎麼包庇他們,反而開始重用文官,一旦御史、諫官之類的彈劾武將勳貴,往往就會嚴厲懲治他們。

所以到了這個時期,武將勳貴的二代三代們收斂不少,至少不敢明著再搞事。

也因此趙駿還以為武將勳貴們特別低調,卻不知道他對軍隊內部情況不怎麼了解,根本不知道武將勳貴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還是幹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情。

還天真地以為將門勳貴們是對前景有所擔憂,只要給他們樹立典型,讓曹家發家致富,其他家族也能順利跟進,從而解決冗軍的問題。

於是,在九月初政制院常例會議上,趙駿提出了慶曆四年願景計劃,徹底解決三冗問題。

既,在軍隊上,淘汰大量老弱病殘,給老弱分發田地。成立國營公司,讓不能打仗的青壯參與修建河道、開挖水渠、水利設施等工程,甚至還可以參加海外航行。

目前暫時保留的軍隊數量大概在八十萬即可,預計淘汰四十萬人左右。剩下的八十萬人當中,廂軍佔三十萬,禁軍佔五十萬。如果地方廂軍老弱過多,將調撥部分禁軍轉為地方廂軍。

在武器裝備上火器先供應范仲淹率領的那五萬精銳禁軍,另外七十五萬部隊依舊以冷兵器為主,哪怕鋼鐵產能即將爆發式增長,但也需要時間,哪這麼快的速度?

所以集中優先供應精銳,保證軍隊戰鬥力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一番措施,也能解決被淘汰後的幾十萬士兵的生存問題,同時把原來的軍費開支,轉變成為了工部的建設開支,變相地削減軍費,增加建設費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官員上,強調官員優選優調,政績出色的優先安排升職和調派,若是政績不出色,甚至政績很差,哪怕不貪不佔,也得不到升遷,還要記過以及降職、罷官處理。

在冗費上,縮減政府開支,慢慢削減各級官員的福利,將這部分轉移到績效工資上。並且對皇室支出進行限制,防止出現內務府一個雞蛋8兩白銀的情況。

北宋唯一一點好就是對宗室嚴格控制,五服內的宗室不準出京城,採取“厚養而不用”的政策,只給予工資俸祿以及封地食邑,不給官職兵權。

而且南北兩宋的國祚都不長,只有一百多年,所以宗室數目不多。到宋仁宗時期,只是經歷了趙匡胤、趙光義、趙桓、趙禎四代。

而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三兄弟,加起來一共24子,60個孫子,227個玄孫,到第四代,整個宗室子嗣只有1062人。

北宋末年的時候三兄弟的宗室數目都不到一萬,金軍南下,又大肆殘殺宗室,因此南宋末年趙姓宗室人數都不到五萬,跟歷朝歷代的宗室之患比起來,還是差距很大。

因此趙駿除了提議讓外姓大宗正司丞,負責嚴加管理宗室以外,倒是沒有對宗室支出下手,甚至還打算過幾年等合適的時機,放開宗室管制,允許宗室中優秀的人才入仕、擔任官員之類。

按照趙駿的計算,目前北宋一年開支能達到八千萬貫以上,包括達五千萬的軍費開支,約一千六百萬貫的官員俸祿開支,數百萬貫冗費開支。

然後就是加起來才一千萬貫左右的教育、建設、研發、補貼、收購、憮恤等等亂七八糟的花銷。

如果能夠把軍隊從目前大概一百二十多萬的在冊數量,裁減到八十萬人的話,軍費開支直接能減少三分之一,冗官和冗費那邊再減個幾百萬貫,一年能節省大概兩千萬貫左右。

以漢代王景、明代潘季馴修黃河的花銷來算,這筆錢要是投入到黃河治理當中,別說一個黃河,三四個黃河都修好了。

所以趙駿對於這件事情還是非常看重。

而為了打消將門的顧慮,趙駿一邊向將門傳達善意,一邊拉著曹家組建了一支海貿船隊。

這支船隊自然不是前往北美,而是前往高麗和日本。雖然目前前往日本和高麗的船隊餘日增多,市場佔有率漸漸趨於飽和,但架不住趙駿在日本有人啊。

從九月份船隊組建,到十月份出發,先抵達高麗,再往日本。將船上的貨物傾銷之後,於十一月底返航,慶曆四年一月初就抵達了通州口岸。

並且由於往來貿易都是硬通貨,從日本帶回來的硫磺、銅、鐵基本上都是朝廷消化,直接出錢購入,所以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曹家出資十餘萬貫,最後分了二十多萬貫,利潤達到了一倍。

除此之外,趙駿還讓曹家清理了他們之前直管的部分營兵約四千餘人,組建工兵建設軍團,把汴梁下游的幾個修河工程包給了他們。

自九月份開工到來年一月份也基本完工,拋去給士兵修河的工錢,這一趟又是七八萬貫的淨利潤收入。

曹家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

本身曹琮完全沒有拒絕朝廷的意思,只是他一家代表不了其他家的意見。

趙駿認為,只要曹家做了榜樣,其他家也會很快跟進。

慶曆四年一月十日,政制院常例會議上,趙駿坐在主位上,環顧看著眾人。

因為明天就是趙駿三十歲的生日,所以他還是很高興。

雖然過一次生日就大一歲,但總歸是個喜慶日子,何況今天下午就是準備攤牌的時候。

“玉米、紅薯、土豆等作物也已經在京畿路推廣種植下去,產量倒是沒那麼誇張到畝產千斤,不過比稻麥稍微要高一點。”

“而且還不佔農田,這樣的話,只要朝廷給予一定補貼,相信大量的百姓會願意耕作這些作物。”

“化肥的生產方式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納入了各地地方官府的政績考量當中,缺點是石膏的價格日益暴漲,現在朝廷正在緊急開挖石膏礦,不過這東西倒是不缺,全國各地都有。”

“武安鋼鐵廠透過擴大生產,達到了半年產量鋼約四百萬斤,換算成漢龍常說的噸,約兩萬多噸。堪比目前大宋一年產鐵的八分之一了。”

“其它還有些雜事,看去年一年工作總結,各項資料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比如去年下半年海洋貿易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千九百萬貫,比前年下半年增長了三百萬貫,可喜可賀。”

范仲淹做著發言報告,笑著說道:“另外等今年的大裁軍專案規劃完成之後,我們就有足夠的人手開始挖洺水到漳水之間的運河,就可以在邯鄲建設鋼鐵廠,讓我們的鋼鐵產量再次提升,都是好訊息啊。”

“只要在谷底,怎麼樣都是向上攀爬。”

趙駿也笑眯眯地說道:“大宋現在正是上升期,以前缺的只是走向未來的眼光而已。現在有政制院把控局面,只要堅定不移地跟著政制院走,國家會好起來,百年之內,我的東方一極戰略,也必然會完成。”

呂夷簡、王曾他們其實也已經知道了今年的規劃,之前瞞著他們是因為沒找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法,造成他們嚴厲反對,但現在既然已經找到了辦法,那自然就無所謂了。

反正他們在軍隊裡倒沒什麼利益糾葛。

呂夷簡咳嗽兩聲,今年開春以來,政制院幾個老人的身體情況都不太好,歷史上這些人都是在最近幾年相繼去世,能夠還活著,純粹靠趙駿帶來的藥保命。

他咳嗽完後,才沉聲說道:“冗官和冗費的事情,下定決心,想想辦法,其實也不是不能執行。但這冗軍之事,老夫一直覺得,是不是該一步步來,每年裁撤個幾萬人就足以,何必一刀切?”

“每年裁撤幾萬人,一百多萬人那得多久?”

趙駿皺眉道:“現在正是大發展時期,可不能畏手畏腳。何況朝廷也給這些人找好了生計,前途未嘗沒有比在軍營裡強。”

“還是那個問題,在軍營裡穩定,士兵們不一定會答應而且”

呂夷簡猶豫了一下,沒有說。

“而且什麼?”

“而且其實我們都聽說,空額怕是不止二十萬。”

王曾試探性說道:“缺口怕是很大。”

他們其實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但好歹做了那麼多年宰相,自然也聽說過一些耳聞。

“.”

趙駿沉默了一會,才說道:“好吧,沒太大關係,只要他們都同意,好好配合改革,空額大點也無妨吧。自己祖上造的孽,自己也得還啊。”

誰讓自家祖上杯酒釋兵權,讓武將勳貴們奉旨斂財呢?這事要是追究得話,估計得把趙匡胤從墓里拉出來鞭屍。

所以趙駿也真沒辦法怪罪武將勳貴們,只能怨自家祖上給子孫後輩埋了雷。

“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我們開出的條件吧。”

晏殊最後說道。

現在趙駿指明方向,大家自然也就一致還是支援解決三冗的毛病。

畢竟一不涉及自己利益,二來文官集團確實對三冗問題有些看法,所以在有部分支持者的情況下,眾人還是願意跟著趙駿走。

接著大家就又說了一下去年的收穫總結以及今年的規劃方向。

等到上午巳時初,也就是早上9點多鐘才散會。

趙駿今天沒有在政制院辦公,他去年規劃了不少事情,但主要還是為了解決三冗之弊,做了不少前期的處理工作。

比如加大監管和調查,組織生產建設,繼續開拓水利設施,在汴梁周圍以及河南地區,把原來無法利用的荒地修出水渠,多開發出了約八十多萬畝農田。

宋真宗到宋仁宗時期耕地是爆發式增長時期,從宋初億畝,到宋仁宗初期有億畝,只是到宋仁宗晚期,又忽然下降到億畝。

這裡面自然是因為大量的土地兼併,地主和有地官吏隱瞞田地少納賦稅導致。

現在其實土地兼併也嚴重,但朝廷在扼制這種現象,規模沒有繼續擴大。而且隨著地方官府截留了部分稅務,地方官府就能開拓水利設施,增加田畝數量。

因此這個時候正處於全國建設時期,每年的增長還是非常不錯,光去年全國就增加了九百多萬畝,有望在未來二十年內,達到北宋巔峰時期億畝的農田數量,讓生產力爆發式增長。

眼看現在形勢一片大好,趙駿自然也要著手準備完成三冗問題,他打算今年二月份就讓老範主持改革三冗問題的新政。

這樣從慶曆元年開始,第一輪吏治,第二輪休養生息,第三輪革除弊病。

三輪新政。

整個大宋都會變得健康向上起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安撫既得利益群體的將門勳貴集團了。

所以上午他就讓曹修去通知各大將門勳貴,以趙禎的名義,邀請大家一起中午吃個飯,商討一下這個問題。

趙駿就沒有在政制院辦公,大概十點左右,他去了崇政殿,和趙禎談了一下會上要說的事情。

這次也算是另類的一種杯酒釋兵權,和他們好好談一下,能和平解決問題最好。

等商量好了細節之後,到晌午時分,各路被當做豬一樣養的將門勳貴紛紛拖家帶口,被皇帝以宴會的名義召進宮中,參與會議。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多次重生

虛史

異界之文娛之路

黙無言

修真界的權利遊戲

秋葉清風

遲到的天堂來信

許願柒

陰陽眼殯葬師

皖魚吃番茄

變成星星

憨憨愛著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