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

慶曆六年十一月,朝廷徵召了一些民夫,在京城郊南,修建了一些軌道。

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軌道就已經修出了二十公里長。

汴梁就有個小型鋼鐵廠,現在正在瘋狂供應鐵軌,上萬民民夫,於沿線不斷鋪設道路,一直向南延伸。

這條軌道在趙駿的設計當中,自然不是什麼奇觀,而是南北鐵路的一部分。

之前說過,汴梁東西運河非常方便,唯獨南北溝通卻非常難受。

如果要走運河的話,就必須要繞一段遠路從黃河渡口進入汴口才行。

所以趙駿就一直計劃把南北打通,讓河北、河南、南陽等地的經濟連通起來。

但可惜的是受限於條件,他沒辦法挖一條運河。

主要原因在於成本、空間、地勢等等因素。

雖然像元朝那樣,強行挖一條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也不是不行。

可以說趙駿不僅僅是擁有後世的知識,這些地圖,筆記本里存放的很多知識,都成為他的資本。

完全可以從武漢轉道漢水,在襄陽卸貨,轉火車一路運到汴梁去。

“我不這麼認為。”

“至於之前老範說應該在陝西與河北分別修一條鐵路,這樣將來跟遼國西夏打仗的時候,就能迅速派兵進攻。”

如此一來南陽盆地這個產煤、產鐵的大礦區就能與汴梁連線在一起。

同時長江水運的一部分貨物就不需要再從下游揚州入運河,再轉道淮南、京東路,最後到汴梁來。

“因為說句難聽點的話,現在我們要想消滅西夏和遼國很難嗎?一點都不難。”

這地圖可不是大宋的地圖,而是趙駿從後世帶來的地圖,是地理書裡的圖冊。

如此就能全國性的鐵路大發展,大宋國力就真正開始扶搖直上了。

一番操作之後,不僅從四川、湖南、廣東等地的貨物將大大減少運輸的時間,同時也讓河北與汴梁的聯絡更加緊密。

工業化發展之後,各地鋼鐵、紡織行業將大大發展。

因此元朝只能花費巨大的代價修河渠。

他雙手一攤,表示反對范仲淹先修河北與陝西鐵路的提議。

它們不是白被燒,如今已經成為了趙駿的政治籌碼。

“所以至少目前我認為應該先發展經濟為主,把大宋的國力再提升一個檔次。這樣消滅西夏和遼國就更有把握,火車修建之後,也更利於我們控制遙遠地區。”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產煤和產鐵的重要區域,比如河南平頂山就是產煤大市,南陽盆地煤礦和鐵礦資源極為豐富。河北就不用多說,後世我國第一大鋼鐵產區。”

說句難聽點的話。

此時外面下著大雨,十二月天氣愈發寒冷,氣候也經常古怪,有的時候晴朗幾天,居然還很炎熱。有的時候忽然一夜之間降溫十幾度,甚至還下起了凍雨和大雪。

趙駿搖搖頭道:“難的是打下來怎麼治理,即便是把遼國和西夏消滅,這些党項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就會服我們?會融入我們?我看沒那麼簡單,融入進來,也得很多年。”

趙駿的意思很簡單。

之後再向陝西、山西、江浙、廣東、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形較為複雜的地區擴充套件。

“先把汴梁城市圈發展起來,再慢慢輻射到整個河北、河南的平原區。”

就算趙禎今天暴斃了,九歲的趙昉登基上位,被奸人矇蔽,說要把趙駿拉出去砍了,政制院這些人都得聯手把趙昉廢掉,換皇次子趙昕上來。

有了這些東西,趙駿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最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趙駿認為應該運河加鐵路兩管齊下,同時進行。

可一來元朝把首都定在了北京,元朝統治階級需要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來連通經濟和政治中心。

因此趙駿其實根本沒必要像元朝那樣費時費力費財地挖河流。

雖然地理書被趙駿給燒了,不過圖片卻被他用膝上型電腦儲存了起來,之後又經過他的繪畫重新出現。

“汴梁作為天下中樞,自然是首先發展起來的城市圈,就像英國倫敦一樣。”

十二月中旬,距離船隊歸來接近大半個月後,政制院內,趙駿正在會議室的桌案上的地圖進行繪畫標記。

另外就是如今的大宋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初級階段,即將正式邁入工業化。

而南方的話,可以先從汴梁修一條鐵路,穿過河南、南陽盆地到荊湖北路的襄陽。

大宋首都在汴梁,燕雲之地甚至都不是國土,連通南北無需直接修河到北京去,只要連通河北就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完全可以讓遼國和西夏充當咱們的原材料提供國和商品傾銷國,要是把他們滅了,我們上哪去搞材料和賣東西呢?”

而大宋則不一樣。

先把汴梁到南陽的鐵路修好,之後再在河北、河南、山東、淮南等平原區修出密集的鐵道網路。

汴梁往北修到黃河白馬渡口,這樣就把河北的運河連通,以後河北就不需要再逆流黃河上游,轉道汴河。

到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就尤為明顯,氣溫嗖嗖地往下掉。政制院內的諸多宰相們一個個都穿上了厚實的棉大衣,聽著趙駿講解戰略規劃。

又恰好蒸汽火車完善,橡膠成為了這個佈局的最後一環。

“鋼鐵是工業的第一步,接著才能全國性地開始修鐵路,造船廠,蒸汽輪船遠航全世界。”

二來元朝依舊是古代封建王朝,唯一的溝通南北方式也就只有運河。

至於滅遼國和西夏,也許就是以後順便的事情,但現在趙駿表示可以先不滅。

滅了的話大宋還得消化,還得拿錢治理。

還不如讓遼國和西夏先充當大宋的原材料生產國跟商品傾銷國,以此做到利益最大化。

畢竟到趙駿這個位置,就必須要考慮國家的利益至上。如果像元朝那樣只打不治,最後也無非就是個短命的大王朝而已。

“這一點老夫倒是贊同,反正到了老夫這個年紀,估計也看不到將來覆滅遼國和西夏的場景,還不如遲些。”

呂夷簡說道:“只是依漢龍之見,我們多久才能建設好國家,對外正式出兵宣戰?”

他們也很好奇,誰又想等太久呢?

“不會太久。”

趙駿笑道:“年關到了,依照慣例,各國都要遣使來大宋見禮,當我們展示火車的時候,未來三到五年,就是遼國和西夏被一頓胖揍的時候。”

“這”

眾人驚訝。

王曾和晏殊若有所思。

李迪和張士遜年紀大了,反應不過來。

張士遜納悶道:“為何?”

“因為那樣只會讓遼國和西夏看到他們與大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再不想辦法,就將徹底滅亡,所以他們在未來三五年內,必須要有所動作。”

趙駿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管他們有任何動作,大宋都可以拿來當藉口出兵,到時候他們想存活下去都難,只是要看那時我大宋要不要滅亡他們。”

“有道理。”

王曾贊同道:“若我是耶律宗真與趙元昊,看到大宋的強盛,只會愈發肝膽俱裂,又如何不會擔憂呢?再拖下去,恐怕將來他們再無還手之力。”

這就好像原來遼國、大宋、西夏之間,戰鬥力把遼國比作100,西夏比作90,大宋比作80的話,之前西夏和遼國都能摁著大宋打。

但如今遼國和西夏國力有所提升,一個戰鬥力達到了120,一個達到了110,看上去好像都變強了,可回頭一看,原來80戰鬥力的大宋那就不是國力提升了,那都屬於坐火箭了,戰鬥力飆到200往上走。

而且這個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拉越大,換了任何人當西夏和遼國皇帝,都得憂慮難安。

所以趙駿才預測未來幾年,遼國和西夏很有可能再次主動挑起戰事。

一旦他們再次挑起戰事,大宋這一次就可以考慮是消滅他們,還是隻擊敗他們,然後像安南那樣扶持偽政權先半殖民。

畢竟打下來確實是痛快了,可治理依舊是個老大難題。

還是需要一步步來。

比如先把燕雲十六州奪回來,然後再步步奪回東北。

蒙古大草原的話,等將來鐵路修過去再取也不遲。

眾人正做著未來鐵路規劃的時候。

外面有人敲了敲門,趙駿就說道:“進來。”

一名政制院秘書進來道:“報,工部剛剛派人來報,說鐵路已經在今天早上正式竣工。”

“哦?”

趙駿驚訝道:“這麼快就修到了尉氏?”

秘書回答道:“是大雨導致修河那邊停工,工部就把人都轉移到了鐵路這邊。”

現在大宋已經有點用人荒了。

到處都在搞建設。

朝廷在汴梁四處招募工人,才湊了一萬人,要在一個月內修一條四十公里長,到尉氏縣的兩段路,工期非常趕。

歷史上後來美國修太平洋鐵路的時候,九年修了三千多公里,平均每月也只能修三十公里左右。

不過鐵路的難點在於開鑿隧道,太平洋鐵路很多地方要鑿隧道耽誤工期,平原區就沒這麼麻煩,一路鋪設枕木和鐵軌就行,速度會比較快。

原本趙駿是打算一萬人一個月內就完成,沒想到這才二十來天就搞定了,這是打算提前一千年上演中國速度嗎?

“那我去看看。”

趙駿站起身,隨後看這眾人說道:“今天就先散會,外面那麼大的雨,你們就別去了,我去看看。”

“額”

眾人雖然也想去瞅瞅,可趙駿說的也確實對。

最近天氣越發寒冷,又是暴雨傾盆,這些宰相們都六七十歲的人了,身子骨頂不住,就只能算了。

范仲淹張了張嘴本來想去,但他下午兵部那邊還有事,最後也就只能沒去了。

趙駿出了政制院,現在才是中午,可外面天空幾乎是灰色的,無數白色的線條滴落。

侍從打著傘,送趙駿一路到了宣德門外,然後護著他坐上了馬車。

馬車浩浩蕩蕩,周圍百來護衛,向城南而去。

此刻城南距離汴梁約五六公里外,一座簡陋的車站拔地而起,裡面有一條筆直的道路直通南方。

道路上鋪設了兩條軌道,基座不是水泥,就是一些沙石上面鋪了枕木和軌道。

沒辦法,如果要用水泥當基座的話,工程量和成本就太大了。

不過軌道只要拼接在一起,就非常牢固。除非人為破壞,否則的話基本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當趙駿的馬車抵達火車站的時候,工部右侍郎蘇舜元連忙過來迎接。

這次工程就是他主持修建。

“見過知院。”

蘇舜元上前拱手行禮。

“嗯,修得如何了?”

趙駿走下馬車,披著厚實的棉衣和棉披風。

外面風雨飄打,寒風像是刀子一樣刮在臉上,讓他略微有些睜不開眼睛。

等稍微適應過來,就看到荒野上,煙雨當中,一群群民夫穿著蓑衣,從南方的鐵道盡頭緩緩回來。

“這是工人們回來了。”

蘇舜元眺目看著遠方說道:“此修至尉氏七十里,我們選擇的是從兩方同時開始修,如此就能加快工期,今天早上正式竣工。”

趙駿奇道:“這樣修的話,就不怕修到一起對不齊嗎?”

“不會的。”

蘇舜元笑道:“在修之前就已經規劃好了道路,鋪上碎石子,規定鐵軌距離,工人只需要按照碎石子上面的標註釘入枕木和鐵軌就行。”

“工部人才輩出啊。”

趙駿嘆了聲古人的智慧確實不容小覷。

風雨當中至少兩三千名民夫回到了汴梁,工部組織人手開始發放工錢。

趙駿在諸多官員的陪同下,視察了鐵路沿線大概四五公里,到下午才又返回火車站。

這個火車站簡陋得像是幾間平房,外圍也只是用柵欄圈起來,連檢票口都沒有。

但在這個火車剛剛問世的年代,工業還未真正發展壯大,能修建出一條三四十公里長的鐵路就已經是個奇蹟,倒也無需在意火車是否簡陋。

回到車站後,趙駿做出指示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鐵軌建好不代表就能通行。唯有真正通行,才算是檢驗合格。”

“是。”

蘇舜元說道:“明日工部就會與物理研究院將一臺蒸汽機在鐵軌上組裝好,進行試執行。”

“嗯。”

趙駿說道:“年關將至,按照慣例,周邊諸國將遣使者來大宋向陛下慶賀新年。陛下此次準備在新年初始,邀請萬邦使者觀禮,以彰顯大宋國威,切不可出亂子。”

蘇舜元正色道:“請陛下和知院放心,下官定會不負囑託。”

“好。”

趙駿稱讚道:“我大宋未來可期,一騎絕塵,自明年始!”

眾人看向外面的車站。

淅淅瀝瀝的雨還在下,但所有人都已經在憧憬,那一列列火車在上面行駛的風景。

從明年開始,至少汴梁到尉氏的火車將通車。

順利的話,之後尉氏、鄢陵、臨潁、舞陽、方城、南陽等沿線將很快鋪設好鐵路。

自此南北通渠,汴梁以北有運河直通河北,南方則有鐵路抵達南陽。

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的貨物,將再也不用先由長江運到浙江,再從浙江返航來汴梁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飛花落楓葉

望城憶

穿越:釣系美人的生娃之路

一隻氧

玉見23的新書

玉見23

拜託我的狐仙宮司

鏡流的魔芋爽

修仙廢體的我能抽取天賦

努力成為一隻米蟲

系統禁止條令:躺平,你想都別想

咖啡凍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