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都是因為宋國

新法下詔之後,八月下旬,汴梁城裡就愈發地熱鬧起來。

街頭巷尾,茶攤酒鋪,很多人在議論紛紛。

對於朝廷改國名,增設國旗、國徽、國歌這件事,百姓們都在看熱鬧。

畢竟以前從未有這種事,何況這種事好像離他們還很遙遠。

但對於各個衙署的部門來說,就是個重要事情了。

新法之下,各個衙署、部門都要懸掛國旗、國徽,各個學校沒有也要舉行升旗儀式,唱國歌。

這些東西它們本來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它們代表的意義不同,它們象徵著國家。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旗國徽與國歌就像是“龍”一樣,屬於精神象徵。

因此新法下達之後,汴梁織造局和冶煉局就忙得不行,開足了馬力開始繡國旗,造國徽,用於各個衙署。

不過本身這種事情,短時間內想要有效果是不現實的,需要潤物細無聲。

根據去年統計部的資料,慶曆二年改革之後,全國各地興起修路大潮,改革後的第一年,全國共計修繕了約兩千多公里的鄉、縣道路,效果顯著。

在民間商業極度繁榮的情況下,哪怕是從國外大量進口銅礦,國內也持續開採,銅幣的缺口依舊非常大,並且中小型交易也非常不便。

畢竟現在大宋的教育還是非常差,不說跟後世接近十五萬所小學比,單說那萬的高中數量,就是大宋望塵莫及的數字。

紙幣出爐,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預計到明年年初,印刷廠就能夠正式印刷第一版大宋紙幣,從而讓商業邁入紙幣時代。

已經分為秦鳳路和永興軍路的陝西,現在正在植樹造林,按照趙匡胤和趙光義時期就制定好的政策,慢慢恢復關中的生態環境,改變水土流失的狀況。

從汴梁到襄陽,一條鐵路正在修建,去年年底汴梁到尉氏的鐵路已經通行,現在過去了十個月後,鐵路已經修到了葉縣。

現在仗打完之後就是全力發展經濟和教育建設,未來幾十年內教育都是重要的發展方向,等到基礎人才培養起來,學校自然也會如噴井式地壯大。

民間在短短的十餘年間,從原來的積貧積弱,財富大量湧入到老百姓的手裡,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包括對官員的認知變化也是,想要把他們從以前高高在上的思想中拉出來,回到為國為民的初衷,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全國交通道路方面,從慶曆二年開始,大宋就已經在籌備進行全國性基礎道路修繕工作。

如今這個時代是大宋最好的時代,經濟上升,糧食產量暴漲,百姓餓了有飯吃,冷了有衣穿,沒錢還有工作。

朝廷取消一切徭役制度,改為僱傭制度。

唯一受傷的可能就是財政了。

汴梁大學以前是不對外招生的,只招收汴梁高中優秀畢業生以及科舉進士,明年也將正式對外進行考試招收學子。

不過財政情況相信等過兩年就又會好很多,因為目前大宋的商業發展並不是受限於體量,事實上作為一個已經擁有一億人口的國家,如今的商業其實還滿足不了國內市場。

化學院內,按照朝廷的指示,化學家們透過將棉纖維和亞麻纖維熬煮成漿糊,再加入適量的石油與橡膠提取物,最終制造出了適合製作紙幣的材料。

隨著大基礎建設,花出去的錢如流水,也虧得趙駿改革軍制,砍掉了一半多的兵力,又頂著巨大壓力查完了軍中一切貪腐和吃空餉問題,填補了財政虧空。

其餘開墾良田、興修水利、擴寬河道等等舉措,亦是不勝列舉,全國上下都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建設時期。

在教育方面,全國各路已經修建起了超過二百多所學校,包括一百多所小學、數十所初中、二十多所高中,慢慢完善數理化的基礎教育。

物理學院最近則一直在研究電力,電力是發明出來了,可如何調節電力和輸送電力還是個問題。

否則的話,如果還按照以前天下六分兵冗佔五分的情況,大宋別說搞建設,就算是養活現在的百姓都困難。

九月初,燕雲的風吹過了河北,撫到了汴梁。

七層浮屠鐵塔下,汴河邊上,楊柳在風中輕輕搖曳。

不過萬事開頭難,現在學校少原因是理科人才少,老師就更少,並不是說朝廷建不起學校。

這還只是修繕原有的官道。

所以現在大宋國內的市場進行內部消化綽綽有餘。

另外又開闢了約四千多公里的新道路,極大改善了以前道路坑坑窪窪,行走不便,交通困難等問題。

這需要各方面的培養,比如思想教育、權力監督、獎罰措施等等方方面面,所以趙駿也沒有急於一時。

這條鐵路就是按照趙駿設想的,環全國境內鐵路的第一步。

即連線湖北到汴梁,從而讓四川走長江到湖北之後,不再需要走浙江再從淮南去開封。

阻礙大宋發展的還是老問題。

雖然現在修繕的僅僅只是夯土路面,然而大基建後,預計未來幾十年內,這些道路都會重新進行修建,讓它們變成水泥路。

並且由於是南北同時修,進度非常快,以平均每個月20多公里,加在一起大概五十公里的里程在鋪設,因此預計到明年年初,第一條鐵路京襄鐵路就能正式全線通車。

或者說缺容易流動的資金。

相信等過這些技術都能解決的時候,就是火電和水電修建的時候。

外部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湧入,財富也在隨著新政推動下不斷流入民間,百姓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與日俱增,衣食住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能消費得起。

雖然招收的目標還是各路的高中優秀畢業生,而且還必須參加考試,考核透過才能入學。

修築堤壩、建設道路、開墾良田、興修水利都要給工錢。

只要這條鐵路修好,那麼四川與汴梁之間的聯絡就會進一步緊密,同時也能夠極大改善目前可以說已經不堪重負的運河貿易。

但相比於以前,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可以說目前的修葺工作,就是為了未來建設國道而做準備。

等到去年的時候,經過四年多時間的發展,修繕的原有基礎鄉道、縣道、州道總里程達到了一萬三千多公里。

缺錢。

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的政體變化,也僅僅只是在民間稍微掀起了點波瀾,百姓就當一件新鮮事在聽,聽完之後,也就沒有再繼續進行關注。

大宋全天下的造錢監開足馬力,也很難滿足日益高漲的國內需求。

因此紙幣的流通刻不容緩,帶動消費的同時,也能夠保證朝廷財政收入——只要紙幣可以被回收、兌換金銀銅、用於納稅,就完全可以承擔信用貨幣。

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趙駿的每一步都高瞻遠矚,往往是大宋缺什麼的時候,就能立即補上,從而不至於出現發展停滯的現象。

而就在大宋的發展已經走上了正軌,每年的gdp都以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的時候,日本這邊的情況卻非常不好。

大宋這邊是欣欣向榮了,日本那邊國內經濟都快接近崩潰。

南宋時期,日本漸漸從閉關鎖國的狀態恢復過來,又開始與中原王朝進行官方交流,大力促進民間商貿發展。

結果由於宋朝工藝品大量流入,導致國內的手工業幾乎被摧毀,日本的本土錢幣“乾元大寶”也被宋朝的錢幣取代,整個國家的經濟都被南宋給控制。

後世日本光出土的南宋銅錢就多達350萬枚以上,還有很多未出土以及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貨幣,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日本經濟狀況。

為此執政的平氏非常煩惱,差點動了再次閉關鎖國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現在的日本經濟比南宋時期更誇張。

國內的手工製造業完全失去了競爭力,全被大宋的商品壟斷。

日本民眾現在從業者只有少數幾種選擇,一是耕地做農夫,二是經商從石見地區港口將大宋的商品買來運入其它地方販賣,三是充當體力勞動者。

比如挖礦、搬運、押送等活計,大量女子在石見港口碼頭充當妓女、侍女、陪酒女,全國的人口也大量往石見地區流動。

要知道公元1047年的日本全國人口也才五六百萬左右,現在光石見地區就有數十萬,比京城還多。

其它地方的經濟環境非常惡劣,全國各地的金銀銅都被運往石見,然後裝上宋人的船隻,被宋人運到了國內,換來糧食、茶葉、絲綢、墨水、書籍、毛筆等等。

這種情況讓目前執政的關白攝政藤原家和現任天皇后冷泉天皇十分擔憂。

不過礙於藤原家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目前後冷泉天皇並無實際權力,最終讓他們遲遲不能聯合在一起商量出對策,因此現在國內也完全是處於放任自流的一個情況。

直到最近幾年,很多地方的豪族漸漸不再開始向朝廷繳納貢租,並且紛紛招兵買馬,有趨於獨立現狀的時候,才引起了藤原家和天皇的注意。

大宋慶曆七年,日本永承二年九月,平安京,目前日本的首都皇宮當中。

後冷泉天皇、攝政關白兼左大臣藤原賴通、右大臣藤原教通、內大臣藤原賴宗、大納言藤原能信、中納言藤原長家等人盤膝而坐。

在日本古代政治體系當中,主要以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參議之類的職務為主。

滕原家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日本高官職務,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權勢有多大。

但因為左大臣攝政關白藤原賴通與右大臣藤原教通這對親兄弟之間存在不小的矛盾,導致這幾年藤原家內鬥不止,無心理政,讓各地豪強漸漸強盛,日本朝廷威信大跌。

矛盾來源於藤原賴通的長子藤原通房在三年前病逝了。

由於藤原賴通的親生次子藤原師實現在才五歲,所以藤原教通就想讓自己的長子藤原信家繼承藤原家的權勢。

簡單來說,就是老大的繼承人太年幼,老二就想讓自己的長子繼承家族,老大這邊自然不幹,使得兄弟失和,這幾年一直明爭暗鬥,讓地方慢慢坐大。

不過隨著外部威脅愈發嚴重,這對兄弟之間為了家族利益,自然也得拋棄成見,再次合作在一起,商量起現在的對策。

“安倍氏自以為強盛了,就可以挑釁朝廷的權威,實在是不能容忍.”

內大臣藤原賴宗開口說道:“而且除了安倍氏以外,常陸國的中村氏好像也有不臣之心.”

“各地貢租愈發地稀少,安倍氏甚至直接斷了貢租,如此下去,國之不國.”

大納言藤原能信也說道:“臣覺得必須要對安倍氏嚴懲才行.”

右大臣藤原教通說道:“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殺雞儆猴,唯有消滅了安倍氏,才能夠震懾其餘宵小,臣也建議派兵出征.”

“派兵肯定是要派兵的,但你們覺得該派誰去比較好?”

“就讓國守藤原登任去吧.”

“他的兵力不足,能不能剿滅安倍氏怕是不好說.”

“可以先試探試探.”

眾人說著。

藤原教通就問後冷泉天皇道:“陛下,是否派人前去質問,試探安倍氏一番?”

“嗯,大太政的意思呢?”

後冷泉天皇盤膝坐在主位上,穿著“黃櫨染御袍”,手裡拿著個木板,目光看向旁邊的藤原賴通。

藤原家能夠掌權可不僅僅是靠著家族都擔任高官,還有莊園體系。

目前日本有些像晉代世家門閥時期,各地豪族都豢養農奴,開闢莊園,耕作糧食。

平時這些農奴是家族的佃農,戰時就變成士兵。

因此日本各地豪族手裡都是有兵馬的,比如這次叛亂的安倍氏就是日本東北地區陸奧國的大豪族,手底下有數千農奴,就是有數千兵馬。

歷史上安倍氏叛亂,陸奧國國守藤原登任派兵討伐,結果就被安倍氏擊敗,於是朝廷又派河內源氏的武將源賴義鎮壓。

之後源賴義擊敗了安倍氏,佔領了陸奧國,為源氏的壯大奠定基礎。

他孫子的曾孫源賴朝,最終擊敗了執政的平氏,建立了鎌倉幕府。

所以可以說這一次安倍氏叛亂,對後面日本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全日本說是有幾百萬人口,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口都被各地豪族佔據,六十多個國家,幾百號豪族,每家分個幾百幾千人,土地和人口相當分散。

而藤原家就是體量相當大的莊園主,麾下兵馬過萬,權力自然被他們掌控,就連天皇也得看藤原家的臉色。

此刻藤原賴通沉默不語,片刻後才輕聲說道:“我覺得你們還是沒有看到這件事情的本質.”

“什麼意思?”

藤原教通皺眉道:“各地豪族多有不法,不服王化,難道不該出兵嗎?”

“不.”

藤原賴通搖搖頭道:“該出兵,但我想提醒你們的是,事情為什麼會這樣.”

“你說說.”

藤原教通說道。

“這一切,皆是因為宋國!”

藤原賴通語不驚人死不休,讓周圍幾人,寒毛倒豎。

宋國?

那是他們能討論的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丁達爾格桑花

Anther琳

逐光前的新書

我愛西紅柿炒蛋

快樂與不快樂並存

向日葵給的陽光

小竹馬追夫記

悄悄話

病嬌師尊師姐都不對勁

想念卻又討厭的家

重生,雪中玫瑰

愛幻想的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