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大宋該圖窮匕見了

激戰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隨著晌午的陽光透過陰雲灑落在大地上,初冬的殘陽掠過,榆關西城門外,已是一片滿地狼藉。

宋軍埋伏了兩千槍手,配合城裡數百士兵,對洶湧而至的遼人展開了猛烈攻勢。

那種情況下,大堆遼軍士兵聚集在西城門口附近,直接變成了宋軍的活靶子,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到處都是屍體。

中彈未死者,當場斃命者,或者馬匹受驚導致士兵摔下來摔傷者躺了一地,各類哀嚎聲音不絕於耳。

狄青冷酷地下達了清掃戰場的命令,把還未死透的敵人送上西天,去見遼人信奉的佛教如來,接著就下令趁著新的遼軍還未來之前,馬上開始向城中搬運火炮。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遼人那邊逃走之後,就又席捲而來。

因為在述律啜裡吉背後還有一支一萬餘人的渤海、女真隊伍,得知前方榆關被宋軍戰局,在逃走的述律啜裡吉的鼓動下,領軍將領馬不停蹄地率領人馬向榆關殺去。

之所以毫不停歇,是述律啜裡吉等人逃跑之後,便遠遠地召集殘兵,觀察宋人城池情況之時,發現宋人正在從船上解除安裝火炮下來,猜到他們肯定是要在榆關上安裝火炮,因此這才急不可耐地前來進攻。

畢竟一旦宋人安裝好火炮之後,再配合步槍兵守住西門,又有河上船隻掩護,那麼整個榆關就如同鐵桶一樣,就再也無法攻下了,因而遼軍才如此拼命地想要阻攔宋軍火炮入城。

不過那已經是晚上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他就在自己的地盤上完成了兩次反擊戰,哪怕宋人有火槍,可他佔據地利優勢,有他們自己西夏的火炮,想來擊退宋人應該是無礙。

這使得宋朝非常缺馬,沒有機動性的情況下,在與西夏的戰鬥當中屢戰屢敗,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是.”

宋真宗時期,由於他爹李德明與大宋關係不錯,因此當時青塘與西夏都保持對大宋的戰馬供應,造成那時大宋戰馬的價格比較穩定,一般的戰馬維持在20貫左右,好一點的也才50貫。

“野利旺榮是幹什麼吃的,他當初說好至少能守住兩個月,怎麼才短短數日就被攻破了?”

這個訊息太令人震撼了,以至於李元昊原本剛剛擊敗宋軍的喜悅全部消散,換來的是頭暈目眩,整個人現在就只剩下一種接近崩潰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青塘、西夏、遼國三方輸送,戰馬價格一路狂跌,從慶曆元年開始,最初要一百多貫一匹的戰馬,到第二年就跌到了八十貫,到如今更是隻要十多貫一匹。

親衛隊應下,放那騎兵過去。

本來他是想著先讓青塘和卓囉城那邊頂住宋人的主力,他先率領西夏的主力迅速完成對宋人偏師的打擊,隨後馬不停蹄地趕往西邊,集結全西夏的兵力,對宋軍進行迎頭痛擊。

騎兵飛奔到近前,他渾身髒兮兮的,頭髮都成綹子,艱難翻身下馬,哭喪著臉道:“大王,宋人攻破了卓囉城與邈川城,我軍慘敗!”

李元昊能夠設伏,利用火炮擊潰任福率領的繞道奇襲的宋軍,再讓以冷兵器為主的騎兵追殺,已經算是奇蹟。

李元昊舔了舔乾燥的嘴唇,這是西夏七里平,也是宋軍直奔興慶府最近的道路。

而就在狄青斷絕榆關通道,來一名遼軍殺一名,來一隊誅一隊,來一軍砍一軍的時候。

因為一來宋軍不缺戰馬,二來身背火器,被人追趕的時候,可以在馬上往後射擊,以至於西夏人不敢追得太靠近。

‘可惜了。

由於宋朝逼著李元昊和耶律宗真簽訂了合約,不許他們再禁止戰馬輸送,加上遼國為了換取所謂“歲幣”,用三千匹沒有閹割過的優質戰馬,差不多是166貫每匹的價格換到了五十萬貫,讓宋人可以培育戰馬。

李元昊站在山巔,遠眺東南方,大量宋軍被衝得七零八落,其餘宋軍留下一地屍體,狼狽而逃,身後則有無數西夏士兵拼命追趕,可又追不上。

要知道此次李元昊的戰略任務主要還是掩護遼國進攻,其次則是奪取青塘,然後在西線自己的地盤上擊敗宋軍。

他千辛萬苦謀劃,把主力藏得那麼嚴實,最終戰果卻不是很理想,宋人來了一萬多人,卻也只是在最初期的火炮攻勢下,死傷了可能不到千餘人而已。

現在卻不一樣了。

李元昊差點沒穩住身子從馬上掉下去,還是旁邊親衛扶了一把才不至於跌落下馬。

哪知道西面戰場敗得也太快了。

李元昊回過神來,歇斯底里地怒吼道。

但李元昊也聽到了聲音,扭過頭面沉如水地道:“讓他過來.”

‘不過也是無奈,賣了那麼多牛羊馬匹,才能造出這些火炮過來,有失就有得。

‘本來宋人沒有那麼多戰馬的,都是上次和談,被人家逼著簽訂條約,以至於讓宋人擁有了那麼多戰馬。

還在山坡下,就被李元昊的親衛隊給攔住。

因為對於他來說,現在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導致西夏人很難在宋人士兵被轟炸之後,透過近身冷兵器作戰繼續擴大戰果。

到時候不僅完成了牽制宋軍在西北的兵馬任務,還能謀取青塘,擴大他們西夏的實力。

‘算了,能成功伏擊到宋軍已經很不容易,現在趁著宋人大敗,我們也可以收繳他們的戰利品,甚至順勢一路猛攻,攻下他們的邊寨。

要知道他可是在半個月前才出發過來的,再加上宋軍進軍時間,這就意味著宋軍可能最多也就數日時間就攻破了二城,這與他想象中至少堅持一個多月完全不一樣。

報信計程車兵哭喪著臉道:“宋軍趁大雨無法動用火器,也無法出城檢視的時候,在南城門外佈置了炮兵,等大雨停下後就轟擊了南城門,野利將軍猝不及防.若不是那場大雨.”

李元昊心裡想著。

“什麼?”

可到了他在位期間,從景佑年開始,就禁止對大宋進行戰馬輸送。

再加上遼國的持續封鎖,讓大宋那邊獲取戰馬的難度日益上升,戰馬價格一路狂飆。

“報!大王,壞事了.”

西北戰事也幾乎進入了尾聲。

根據北宋中期官員畢仲詢的《文獻通考》記載,從寶元年到康定年再到慶曆年,當時戰馬價格從六十多貫漲到了一百多貫,好一點的戰馬甚至一度到一百五十千錢,也就是195貫的價格,可見戰馬有多昂貴。

便在李元昊遠眺東南方,看著手下士卒一路追殺潰逃的宋軍時,一騎飛奔而來,面色惶恐。

有了戰馬之後,宋人機動性大幅度提升。

雖然重型火炮跟威遠炮等野戰炮的機動性還是提不上來,可有火槍的宋人已經是非常強悍了。

大雨?

李元昊愣了片刻,雨中火炮確實無法發射,似乎好像也怪不到野利旺榮。

但他還是甚怒不已,若非知道此時抽刀殺人會令軍心渙散,恐怕現在就想宰了眼前報信計程車兵。

“鳴金收兵!”

李元昊大吼道。

“大王,此時我們應該趁勝追擊才是,怎麼能收兵呢?”

旁邊有將領勸道。

現在埋伏了宋軍偏師,正該擴大戰果。

再怎麼樣至少也要殺到宋軍,四處劫掠一番以彌補他們西夏的損失,眼下收兵的話,就虧大了。

然而李元昊卻怒火中燒道:“再不收兵,等人家北上攻破興慶府嗎?蠢貨!”

現在西線已經崩潰,卓囉和南失守之後,就意味著宋軍可以長驅直入,北上直接攻打李元昊的老巢興慶府。

為了擴大戰果連家都不要,相當於為了一座上路一塔放棄水晶基地一個道理。

李元昊再蠢也不可能犯。

當下李元昊就急忙勒兵回防,不管有沒有把卓囉和南奪回來,至少也得保證宋軍不再繼續北上直取興慶府。

西夏五月份佔據青塘,宋軍八月份展開還擊,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陸續把青塘收復,並且又攻下了西夏的卓囉和南地區,戰果可謂是非常豐厚。

等到十月份的時候,李元昊率領主力大軍回援,卻被張亢與景泰率軍擊退。

直到此時西北的韓琦才知道李元昊居然藏了主力,不過也沒什麼用,雖然擊敗了任福,但大宋的戰略任務卻已經完成,成功地拿下了大片領土。

十月上旬,遼國那邊戰事才剛剛打響,范仲淹率領河北路大軍包圍遼國析津府,狄青領偏師自海上出發,斷絕榆關通道。

汴梁這邊倒是還尚未得到戰報,畢竟離得太遠,在沒有電報的年代,想要得到析津府的戰報已經是四五天後的事情,得到榆關方向的戰報,更是可能得至少半個月才有訊息。

因此政制院這邊卻還不知道狄青那邊的情況。

他們最近正在忙著另外一件事情——政制院十月份改組之事。

從景佑三年九月份成立政制院以來,這個部門就已經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

按照大宋最高憲法賦予的權力,政制院全稱為“大宋國家政務發展與制度革新院”,簡稱政制院。

這個部門總攬全國政務,對除了政制院同知以下的所有官員都擁有一切任免權力,對所有部門起監督、管理、決策乃至執法權,擁有除軍事以外的一切權力。

可以說政制院就相當於古代丞相擁有的相權,政制院知院趙駿就是擁有除絕大多數禁軍以外,擁有廂軍和皇城司禁軍指揮權的皇帝。

說趙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顯然是有失公允,因為名義上的上面那位,也經常被他威脅、恐嚇、cpu,甚至是毆打。

所以如今趙駿權勢非常大。

十月八日的早朝結束之後,趙駿就端著一壺茶坐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旁邊晏殊正在和他閒聊。

“今天早朝還是挺熱鬧啊,官家當場奪情了宋公和蔡公,他們就又能連任了.”

“但與之相對的,他們自然也要放棄推薦的權力.”

“有舍才有得嘛.”

“怎麼感覺拉日叔你好像很高興的樣子.”

“哪有,不過漢龍你的地位卻是穩如泰山,當年你還跟老夫說要當常務副皇帝,怎麼樣,現在如願了吧.”

晏殊笑著說道。

早上政制院改組的事情已經提上日程,蔡齊和宋綬裝模作樣地上書表示要辭職下崗了。

畢竟現在朝廷有規定,州縣以下依舊是按照以前一樣,三年磨勘,也就是當三年知州或者縣令就應該調任它地,這也是為了防止知州和縣令在地方上與地方勢力勾結,從而墮落腐敗。

路以上就屬於高階大員,五年一換。

包括各路轉運使、安撫使等五司主官,還有政制院下轄的五十多個部門主官,都以五年期限。

政制院是個例外,可以幹兩任,總計十年。

然而趙禎當場宣佈,趙駿這個知院不受任期限制,可以一直當下去,引得朝野震盪,很多官員頗有微詞。

雖說趙駿受到整個政制院宰相以及他們附屬勢力的支援,而且他自己也有不少小弟,如李迪、夏竦、楊察、楊告、趙抾、陳希亮等,在朝野當中勢力很大。

但丁謂當年權傾朝野都還有無數人反對呢,更別說趙駿這個非進士出身,又不是下級官員步步升上來的黑馬了。

一步登天聽著舒服,可也必須要承擔的是無數人的嫉妒、眼紅、不服。

所以這十年來趙駿看似一帆風順,可朝野上下很多人看著,稍有不慎,就是無數人上書彈劾。

要不是政制院諸多宰相和趙禎的態度堅決,怕現在也早就下臺了。

“拉日叔你這話說的,你這個老同志覺悟還是低了,官家和萬民百姓把這個位置給了我,我要做的就是服務於官家,服務於大宋,服務於萬民百姓,怎麼能說我是常務副皇帝呢?”

趙駿眯起眼睛喝了一口老幹部茶,那狡黠的眼神就像是一隻小狐狸。

在官場浮沉也那麼些年了,又跟著呂夷簡這個官場鬥爭經驗極為豐富的老狐狸學了那麼久,總該是增長了許多智慧。

“你呀,在我面前還耍滑頭,都是知根知底的人,用得著這樣打官腔嗎?”

晏殊笑著調笑了一句。

自從呂夷簡和王曾下崗之後,他現在就隱隱取代了呂夷簡的位置,只在趙駿之下了,兩個人說話自然就沒有那麼多顧慮。

畢竟晏殊的政治態度其實一直很明朗,那就是做個政治不倒翁,不偏不倚,站在絕對中間的位置。

而且即便趙駿推行什麼政策,他也是全力支援的,那自然也就無需當外人看。

兩個人說話間,外面就有政制院的值班官員匆忙進來道:“知院、同知,西北戰況報告,我軍已經攻下了青塘和卓囉和南,現在李元昊正在率軍回防.”

“哦?”

趙駿接過那官員給的戰報開啟掃視了一眼,這是韓琦的上書,向政制院說明了一下現在西北的情況。

“韓琦很急啊,聽說他甚至親自抵達了前線觀戰,催促將士們奮勇殺敵.”

晏殊湊了過來。

趙駿笑道:“政制院改組在即,他能不急嗎?不過也沒他的份,就算有人舉薦他我也不會答應的,這人打仗不行,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不過資歷太差,政制院需要的是一群老成持重的人.”

這話也明顯,意思就是政制院需要一群老頭。

倒不是趙駿打壓年輕人,而是他需要考慮自己的利益。

政制院年輕化是一件好事,然而越年輕就越說明有自己的政治主張。

像慶曆新政那群新黨,還有後來的王安石、呂惠卿等人,都是三四十來歲,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宰相,然後大刀闊斧的改革。

若是他們進政制院,有自己的政治主張,與趙駿的政治主張違背,顯然就可能會造成政制院內部不穩定。

所以進來一群老頭更容易控制。

老頭年紀大了沒那麼大動力搞改革,政制院自然也就變成趙駿的一言堂。

雖說這樣做好像有點打壓異己的意思,然而很多時候就必須要這麼做才能維護得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否則就可能會造成政治權力的流失。

而且這已經是最溫和的方式了,相比於後世西方政治選舉,馬克吐溫那篇《競選州長》都算是正當競選手段了。

何況趙駿現在在搞的是強人政治,以強大手腕讓國家發展起來,肯定是不會提拔一些阻礙進來給自己找不痛快,因而在政制院入選宰相的時候,他肯定是要親自把關的。

晏殊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笑了笑道:“既是如此,你自己好好把握就行.”

“現在咱們在西北的戰略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奪了西夏的那麼大片土地,也該西夏肉疼了,接下來就讓韓琦好好守著西北吧.”

趙駿想了想,隨後說道:“從今年開始,讓韓琦嚴厲打擊西北的走私商販,斷絕與西夏的一切商貿活動,並且嚴厲制裁他們,不允許任何西域商人與他們貿易,我要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讓西夏經濟陷入癱瘓,讓他們內部自己土崩瓦解.”

謀劃如此這久,到了今日就該圖窮匕見了。

西夏和遼國都大力發展軍火去了,而且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被宋國控制。

現在開始經濟制裁,沒有了商業,他們的牧民沒有了茶葉、鐵器來源,他們的牛羊無法售賣,冬天來了就只能凍死。

到時候整個草原都將陷入經濟崩潰,恐怕要不了多久,都不需要大宋出手,西夏和遼國就會陷入內亂,從而讓大宋輕易擊敗攻佔。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進自己寫的文,被迫攻略男主

川啾啾啾

起個破名好難

天雲工作室

穿越:漠北女王的男人們

花小櫻

重生後我要手撕姐夫一家

擱淺淺

海島的罪惡槍聲

不會釣魚的漁夫

我愛上了我的女金主

小石頭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