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告別過後,徐重光便向秦州軍高層暫且辭去了自己的職務。

當年李書文被遼東軍大帥張成梁親自登門拜會,聘為遼東鎮三軍總教官,地位極高,深得三十餘萬遼東軍一致擁護。

遼東鎮三軍總教官這個職位,李書文之後是宮寶森,宮寶森之後是傅劍秋。

傅劍秋不僅是三軍總教官還是遼東軍未來掌舵者張如松(慫)的師父,關係很不錯,歷史上,張如松晚年,還曾特別派人來神州大陸尋找傅劍秋後人的下落,希望能見上一面。

這亦是不久前的長安兵亂,徐重光會參與其中的原因。

在這之前,徐重光在秦州軍,便如同當年李書文於遼東軍一樣,亦是擔任秦州三軍總教官的職務。

他希望此去歸來,能帶來給秦州軍帶來更多的武術教官。

相比於三十餘萬的遼東軍,秦州軍在到陝北秦州之前,有十萬人左右,到達秦州後,只剩下經過一年多元氣的恢復,也未滿十萬人。

但徐重光從這支軍隊中看到了如當年秦國那樣虎狼之師,並堅信他們必將如同秦國當年橫掃六國一樣,將如今這割據各地的晉、川、桂、齊、寧、漢等勢力統統橫掃,消滅!

重光山河,照耀神州!

只有在這樣的軍隊當中,形意門歷代所追求的以武強國,衛國,護國才有實現的可能!

擔任三軍總教官二年的時間了,加上有李金樹等原本就會武術的人幫忙,講武堂第一批的學員業已畢業,故而徐重光短暫的離開,不會給秦州軍造成太大的波動。

徐重光離開秦州,往老家走,準備恢復本來面目,以裴慶之的身份重出武術界。

上一次北拳南傳,五虎下江南,可好景不長,兩廣國術館,因為李濟深被軟禁,兩廣國術館曇花一現被迫解散,僅僅只推行了兩個多月,但即便如此,可這次北拳南傳卻意義重大,它就就像是一根釘子一樣,深深的紮在南方武林的肌膚上。

從那之後,八卦掌、形意拳等北派拳師在廣東紮下根來,民間的武館蓬勃發展。北派搶了南派的生意,故而有了金樓之戰,金樓之戰打的招牌是南拳北傳,實際上還是南北武術的較量。

但此刻他們還不清楚,一根比釘子更粗十倍的錐子,就要直接將他們扎穿了。

他們還在跟宮寶森打嘴炮了。

一代宗師裡,宮寶森也是在佛山待了很長一段的時間後,才開始了他的隱退儀式。

不久後,徐重光以裴慶之的身份,重出江湖,他做的事情,就是挑戰北方各地的習武之人。

他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會去挑戰當地的武行,武館,一家一家的拜訪,公開挑戰。

而且出乎意料的,當地武館的師傅,武術高手甚至成名許久的武術大師,一聽說來挑戰他的人是先後擊敗武林三絕的當世武神,天下第一人,高興地顧不上穿著鞋子,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徐重光,還一邊拍著手,興高采烈地跟徒弟說:

天啊,想不到我的名字居然能夠傳到武神的耳朵裡,看,你們師父厲害吧?武神都來挑戰我。

徒弟聽了,也覺得自己真是拜對了師傅。

這個時代的武林之中,講究搭手而不輕易交手,因為真正要比武,那就是涉及畢生的聲譽,撕破了臉皮,見生死的搏擊了。

所以那些無數名家,相互搭手,心裡都有了一份底氣,所以搭手卻不交手。

真要比拼起來,那是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誰都難以克服,所以人人都要慎重。

他們之所以會分生死,就是因為輸贏不僅關係到自己畢生的名聲,還關係著整個門派,整個拳種的興旺與否。

但是,一直以來,能夠跟武術界最頂級的交手,本身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名聲。

過去總有人樂於挑戰孫祿堂,李書文,宮寶森這些名氣很大的武術宗師,就是因為,只要能夠在他們手上過招,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尤其是像李書文這樣的人,能夠從李書文手上活下來,就能在一瞬間獲得極大的名聲,只是過去還從來沒有幾個人能成功在挑戰李書文後還活著。

現在徐重光也是這個道理。

而且不同於他們是主動去挑戰李書文,現在是徐重光去主動挑戰他們。

這就更值得他們歡喜了。

誠然,徐重光之前有殺拳的名號,因為跟他交手過的武林三絕,都在交手過後不久死去,武林中很多人都傳言說他們是死在徐重光手上的。

按理來說,對方會不敢接受徐重光的挑戰,怕死。

但是,如果能夠死在徐重光的手上,那都是一種名氣,也不看看之前死在他手上的都是什麼人?

所以,想要以一死給門派換取名聲的武師也有,在加上,隨著徐重光交手的人越來越多,原本傳言他是李書文那樣出手必殺人的傳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形意、太極、八極、通臂、大聖......

一路走來,大大小小的拳種,武術界的各大門派,都被徐重光挑戰了個遍,但他也不僅僅只是為了挑戰。

更為了傳火。

傳一縷武術的薪薪之火。

所以他每次挑戰的對手,對手練得是什麼拳法,亦或是其他兵器,徐重光都一一接下來,以對方所使的武術擊敗他。

再加上徐重光每次交手,都會留面子,因為他的目的不是粗暴簡單的將對手擊敗。

而是希望在交手中,自己使用對方擅長的武術擊敗對方,其實也是對其武術的一個指點,讓對方看到未來的前路,看到該如何突破。

這是一種老師對學生般的指點,每一次交手,都在十幾招以後。

按理說,這本來是一種羞辱。

但本身跟徐重光交手就是一種榮譽。

而且既是指點了對方的武術境界,又給了對方揚名。

很多武館的武師,一輩子都卡著再不能寸進,可是經過這麼一戰過後,拳術更加精進了一層。

指點突破之恩,大過天。

因此徐重光一路打過來,贏得乾淨利落,被贏的人也與有榮焉。

武館的師傅真是開心得不得了,以後傳武收徒的時候,都可以說:我告訴你們,裴慶之,知道嗎?當世武神,你師父我,能跟他足足硬剛一分鐘!

當然,自然也有些不識時務之人,面對這種人,徐重光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他一路挑戰,即使蓄勢,也是傳武。

每一個跟他交手的人,都會有著不小的收益,無論是金錢,名聲,還是武術境界。

這是一種傳火,那些不配作為火種的,自然應該剔除出去。

他重現的訊息,也如同颶風一般,很快便席捲了整個武術界。

隨著他一步一步朝著津門走去,多少人得到他的指點後,都將他奉為老師,隨著這麼一路傳播,整個北方武術界的武術水平,都被徐重光強行提升了起來。

因為徐重光知道,未來,大部分北方武術界的人都要走上戰場。

西北武術界,一度打得絕戶。

而徐重光統一武術界後帶著眾人投身戰場,也會讓大量的武人犧牲在戰場上。

他這麼做,本來並無私心,反而是處於一種尊敬與愧疚的複雜情感,但卻令他聲望大漲,原本就已經有武神之名的他,如今更是得到了武聖的稱呼。

聖者,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過去孔子攜七十二賢人傳道神州,因此被稱為聖。

如今徐重光所到一地,名為挑戰,實為指點,故而被部分人稱其為,如孔子傳儒道一般,發揚武道的武聖。

因為天下大部分練武之人,都只不過是會幾手武藝的普通人士,就算是各個武館的師傅,在徒弟們眼中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但實際上也不過是煉體三境第一境的煉皮,在他們眼中,就是國術館的學員都是他們不能企及的存在。

如今一個高高在上的武神卻竟然親自挑戰他們,而且名為挑戰,實際上就是在刻意喂招和指點,哪怕徐重光不真正教,可是他隨便指點幾句,就足以讓他們受用終生,更何況這樣刻意喂招了?

這樣的人,不是武聖,誰還能稱為武聖了?

多少習武之人,聽說之後,都紛紛趕來,希望能夠得到徐重光的指點,而徐重光,也終於在數日後,放出了一個令整個武術界沸騰的訊息。

“吾父裴公三皇,吾舅齊公大龍,皆乃當年津門演武之人,津門演武之後,雖不敵列強聯軍,但其精神,卻永垂不朽。”

故而孫公曰:“然而義和團的人格,與庚子辛丑以後,一班媚外的巧宦,和賣國的奸賊比較起來,真是天淵之隔。可怪他們還笑義和團野蠻。哼!義和團若是野蠻,他們連猴子也趕不上!”

“津門演武,北方武術界從此大昌,而南方武術界愈衰。而後李公存義創中華武士會,又有國術館整合各派武學,方有今日武術走入軍中,號為國術之強盛也!”

“今有吾門宗師,南下傳拳,再行北拳南傳之事,慶之為晚輩,雖閉關二年不出,如今亦不得不振臂高呼,今日,國難當頭,武術號稱國術,豈能坐視不理?當重效津門演武舊事,互相交流拳術心得,如義和團般聯合起來,共抗外辱。”

“宮師叔祖於南,吾當先於北,於津門重啟演武,敬候北拳諸君。”

“津門演武之後,便當是佛山演武,請南拳諸君虛席以待,裴某不日便至。”

訊息一出,震動整個南北武術界,原本正在和宮寶森打嘴炮的南拳巨頭們突然發現,就算自己想辦法讓宮寶森退去了又能怎麼樣?裴慶之都說了,請南拳諸君虛席以待,裴某不日便至。

宮寶森的實力,在當初五虎下江南的時候,南方武術界早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別說是宮寶森,就是五虎,他們都不是對手。

五虎如今都是宗師人物,而南方,好像自黃飛鴻以後在沒有什麼宗師高手了。

宮寶森再次入關,二下江南,已經令他們感到極大的壓力,但是宮寶森本身身份地位極高,很多事情反而成了他的弱點,只要聯和在一起,就能抗住他的聲勢,一如當年對付李存義那樣。

可是面對徐重光津門演武,佛山演武的號召,則再沒有辦法。

此前他們想讓葉問去挑戰宮寶森,無論勝負,宮寶森面上都無關,可是,對付徐重光用這一招無用。

人家都寫明瞭,宮師叔祖,乾脆利落的把自己的輩分給落實了,我輩分最低。

而且你還沒辦法裝傻,因為人家已經公告整個武術界了。

對於徐重光將在津門演武之後南下,對於南方所有的武師來說,幾乎是絕望的,在面對一位完全沒有勝算的對手,他們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這是一位在得到武神之稱後,又在北方武術界傳武,因此得到武聖之稱的人。

如果說宮寶森帶給他們的是巨大的壓力,那麼徐重光給他們帶來的,則是無盡的絕望。

隨著這則訊息的發出,首先沸騰的是北方的習武之人,此前經過徐重光對北方武術各門派的挑戰,令很多人都受益匪淺,其餘許多習武之人,都紛紛希望自己也能夠得到徐重光指點。

因此,從這封昭告在武術界的訊息發出之後,越來越多的習武之人開始往津門趕,整個津門大有當年義和團時津門會武的架勢。

不僅如此,就連南方的武師,聽說徐重光在北方做的事情,也都頗有些心動,如果這位武聖真的也能夠向對北方武師那樣指點,令自己的武術更精進一層,那麼也並非不是一件壞事。

“哼!”

“現在最頭痛不會是我們,而是津門國術館,是薛顛他們,我們不要著急亂了陣腳,津門演武還沒開始了!”

“津門是形意門的老家,怎麼可能會頭疼了。”

“那你可別忘了,薛顛跟傅劍秋的恩怨當年還是鬧得很大,現在薛顛執掌津門國術館十幾二十年了,裴慶之跑到津門召開津門演武,至薛顛於何種境地了?至津門國術館於何種境地了?”

津門國術館

尚雲祥手持一封書信,緩緩念道。

“形意門,傅氏門下裴慶之,不日將至津門,屆時,必將親訪津門國術館,拜見二位師伯......及薛師叔。”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倒黴王妃後,想要獨自美麗

如光似水

周不言

偷偷嘆一口氣

等待寒冬擁抱你

93號阿偉

穿成大可憐

風晚肆

致我們今生無緣的愛情

榮靜

我欲求仙

冰冷回憶結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