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義和團,什麼武術大師,宗師那都不知道聚集了多少,大家一起會武津門,很有信心。

但正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一戰下來,武術宗師們才真正見識到了洋槍洋炮的威力,任你把武術練得出神入化,也是無用。

那些宗師,在火器面前,是什麼樣的心情?多少武術宗師,在那一戰之後,就此心灰意冷,再也不談武學。寧肯將一生的武術帶到土裡去,也好過傳下來,被洋槍洋炮硬生生打斷。

但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有人絕望,也有人挺身而出,振臂高呼。

挺身者,形意門宗師,單刀李,李存義!

老龍頭火車站的戰鬥,令李存義終生難以忘懷。

在李存義之前的武術界,可以用敝帚自珍四個字來形容。

無論什麼拳種門派,雖然弟子眾多,但大致都會分為什麼外門弟子、內門弟子、真傳弟子之類的。

就如同《師父》電影中說得那樣,一生真傳只不過數人。

像形意拳,祖師李洛能,一共有八位真傳弟子,那你後面再往下傳,誰也不能超過祖師,頂了天也就教七位真傳弟子。

面對真傳弟子和對普通弟子,無論是用心程度,還是所受的武術技法,區別都是非常的大。

只有真傳弟子才可以得到師傅毫無保留的傳授,內門弟子一般只能把一個方面學完,比如單獨學完整劍\/槍\/拳的一種,而且哪怕教的是同樣是一種拳術,還跟真傳的有不少差別。

李存義就表示,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所以,他提出了國術的概念。

龍蛇中提到國術,說是當時成立了中央國術館,把各門各派的武功,如形意,太極,八卦,通背,螳螂,八極,戳腳,洪拳,鐵線,劈掛,彈腿,摔跤等許許多多的武功,統一稱呼,都叫做國術。

其實最早提出國術的人是李存義。

那時候國家危亡,練武術的都希望能夠為國出力,李存義那時候說形意拳叫國術,就要保家衛國。

包括龍蛇中,只殺敵,不表演這句話,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武術都只殺敵不表演,這句話的原話是李存義說的:形意拳,只殺敵,不表演。

所以從李存義開始,打破了真傳不過數人的規矩,也打破了各門各派的門戶之見,建立了國術館的前身——中華武士會,將各門各派,如形意,太極,八卦,通背,螳螂,八極許許多多都統一到了武士會的框架中去。

“統一起來去做什麼了?”聽著徐重光娓娓道來,王道長心中好奇道。

他常年在武當山上修練,對於武術界的事情並不夠了解。

“一是統一之後,原本的門戶之見就逐漸沒有了,大家不是一門勝似一門,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之下,武術的進步自然越來越快,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武術高手,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

徐重光解釋道。

“是這個道理,武術的進境,免不了如此才能進步。”王道長點點頭肯定道。

“對的,我們各門各派的武術,雖然都逃不過是煉皮、煉筋、煉骨三步,但不同的拳術,如何區鍛鍊皮肉筋骨的方式也不同,淬鍊的程度也不同。”

“同樣是煉皮大成,有的武術煉皮大成比其他武術更抗擊打,皮肉更加堅實,如鐵布衫一類的硬功就是如此。又像是鐵砂掌,煉皮的方式是拿鹽不斷的搓揉自己的雙手,直到雙手滲血,手指顫抖,那他的皮肉肯定是要更厲害的。”

“又比如形意拳和八極拳長於煉骨,同樣是煉骨大成,這兩門武術卻最剛猛,而他們雖然也有煉筋的部分,但形意拳的拔筋伸骨,更側重於煉骨,大筋煉得就不如八卦掌練得快,練得柔韌。”

徐重光苦笑,搖頭道:“這些武術又多又雜,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能理順他,整理成一套完整的體系,但同時,沒有一門拳術,能夠做到十全十美,都是各有建樹。”

“是這個道理。”王道長點頭贊同道:“一是打破門戶之見,二是什麼了?”

徐重光繼續說著:“二是打破真傳不過數人的規矩,改為真傳不可輕授,需要反覆考察,同時將武術分為普傳和秘傳,普傳就是簡化的,速成的,希望能夠讓人人都學武,強健其體魄,野蠻其精神。”

“第三則是師祖李存義要聯和天下武人,保家衛國,他認為,義和團的失敗,只能說明我們的方向錯了,不能說明義和團聯和所有人一起抗擊外敵的方式是錯誤的。”

“因為槍炮盛行於世,內功又已不存,想要像從前呂四娘、甘鳳池那樣以武犯禁,力折公侯這樣正面與軍閥、洋人對抗,已經是不現實的了,那我們就轉為暗殺組織。”

徐重光一邊說著,一邊心中生出無限的感慨來。

這些武術家,不知道如何去救國,他們沒有出過留過學,也沒有受過各種思想的薰陶,他們非常迷茫,想要做什麼,卻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最終,還是隻能以武術去做一些事情,因為只有這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了。

就像迅哥兒,他雖然不能上戰場,不能像赤色同盟會的人那樣救國,但是卻可以用自己的筆,寫文章,再即擅長的領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哪怕他,他們做的事情,並不能跟那些真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來相提比論,在這個大時代的浪潮下,微乎其微,但仍然值得人們尊敬。

有些人嘲笑這些武術家,所作所為救不了國,其實就像嘲笑迅哥兒那批文人所做所為救不了國一樣。

“但中華武士會如今似乎已經完全被各地蓬勃興起的國術館給取代了。”王道長說道。

“對。”徐重光冷笑了一下,“但其實這還得說回宮寶森這次下江南了,武士會之所以變成國術館,跟南方武術界還有許多關係了!”

“哦?”王道長奇道:“這又是怎麼回事?”

“你想想看,當時我師祖李存義創立中華武士會,將北方各大門派都納入到中華武士會當中去,那他下一步,會想要做什麼?”

王道長思考了一會,沉吟道:“我看,應該是要再把南方武術界也納入其中吧。”

“對,就是這樣。”徐重光道:“南方武術界與北方武術界,其實本來並沒多大的紛爭。”

“明滅清興,那時候很多北方的武術高手到了南方,留下傳承,所以南拳北拳本來都是一家,一起反清復明。後來的什麼鐵橋三,洪熙官也多是從北方的少林寺學藝回去的。”

徐重光前世有一部老片,是由“邪劍仙”主演的《少林三十六房》,那部電影其實也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很多南方武術高手,都是從少林學藝歸來的。

南派拳法中的五大家,是洪、劉、蔡、李、莫。後來聲勢顯赫的詠春拳在這年頭還排不上號。

而南派拳法第一的洪拳,就是脫胎於少林,而蔡李佛拳,也充分融合了北派武術的身法和步法,比一般南拳更為靈活,同時還保留了南拳的基本手法,長橋長攻的技法被髮揮的很極致。

所以南拳北拳本來都是出自一家,並無太多的紛爭。

“那後來是怎麼鬧翻的?”王道長問道。

“那其實還得從義和團說起啊。”徐重光嘆了口氣。

“這麼多年來,而南方武術界,壓根就不管北方武術界呼籲什麼武術救國,就好像當年庚子事變南方諸省一樣,北邊想要調兵護駕,南方卻表示,什麼,斷無此疏,此亂命也!”

“當年義和團的時候,當年北方武師還不知道洋槍洋炮的厲害,組織起來一起參加義和團,那時候也曾寫信邀請南方武術高手一起參加,南方武師大部分也是表示,額,什麼都沒表示。”

當然了,不是說南方武師都沒參與,但確實大部分都沒參加,不過也有路途遙遠的緣故。

“不過這也沒什麼,這次沒趕上,還有下次。但真正的紛爭就是從師祖想要將南方武師一起納入中華武士會後開始的。”徐重光搖了搖頭。

李存義想要統一南北武術界,是想要集合武術界的力量,強國強種,保家衛國。

但南方武術界是看著北方武術界怎麼合併統一的,那一旦加入你們中華武士會,就代表要打破門戶之見,將各自門派不傳之秘互相交流,這怎麼可以了?

祖宗之法不可變也!

北方各門派之所以能夠打破門戶之見,同意加入中華武士會,不是因為李存義的聲望多高,那是因為清末主要戰事大都發生在北方。

北方各門各派是最直觀的感受到武術的衰微與洋槍洋炮厲害的,所以他們才會痛定思痛,認為這樣下去不行,我們絕對一定不能像過去那樣藏著掩著了,必須要毫無保留將真傳互相交流。

但南方相對安定,所以南方武術界堅決不幹,認為你們就是說得好聽,什麼以武強國,都是騙人的,就是為了要我們家的拳術,搶我們的生意,斷我們的傳承,不行,我們絕對不能答應。

可是北方武師看來,你們南拳本來就是北拳傳過來的,我們還稀罕你們的拳術嗎?

談是談不攏了,李存義就決定以絕對的武力打服南方武師,強行傳拳,逼迫他們不得不加入中華武士會,你不加入,我今天派尚雲祥,明天派黃柏年,後天派郝恩光,大後天派周玉詳,然後還有王俊臣,傅劍秋,薛顛等等。

一個月都不重樣的。

我天天上門踢館,你還怎麼開武館,怎麼傳拳?

這還就是李存義一個人。

此外還有一眾北派宗師和他們的弟子。

“那後來又是怎麼解決的?”

徐重光嗤笑道:“嘴遁。”

“這是何意?”

“南方武林弱勢,南方武師一合計,打,肯定是打不過的,師祖李存義打破了真傳不過數人的規矩,所以北方武術界蓬勃發展,各個都是真傳弟子,南方武術界肯定不是對手。”

“所以南方武術高手紛紛閉門不出,找一個年輕人出來,讓他代表南方武術界和李存義交手。”

“啊?”王道長吃驚了。“竟然還有這種事情?”

“不錯。”徐重光道:“他們算盤打得很響,李存義是名滿天下的宗師人物,他的弟子也多是武林名宿,輸了就輸了,是你李存義以大欺小,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他這麼年輕,怎麼能代表我們南方武術界。”

“但這個年輕人很聰明,他拿著一塊大餅,到師祖面前,表示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我來當會長,我是南方人。”

他這麼一說,這塊餅,李存義是無論如何不能掰了。

“於是,師祖就退位讓賢,將位子傳給他了,還收他為弟子。”徐重光苦笑道:“師祖希望他作為南方人,能做成南北武術界的統一,但結果嘛,不能說是毫無進展,只能說是毫無變化。”

“而且,這也是中華武士會為什麼會變成國術館的原因了,因為他武術不夠高,鎮不住這些人,在加上他在位期間,啥也沒做,大家乾脆甩開中華武士會,以國術館的架構繼續做原本武士會做的事情,武士會只保留了暗殺的功能。”

王道長聽完徐重光說得這些複雜往事,深深嘆了一口氣道:“竟然是如此曲折,難怪現在中華武士會越來越衰微,不過後來不是還有五虎下江南嗎?”

“對,那是等那人去世後的事情了。”

徐重光說道:“宮師叔祖接過了武士會會長的位置,他堅持以絕對的武力打服南方的武師,以絕對的強勢壓迫他們打破門派的隔閡,統一南方武術界,並且還與官方的李濟深合作,廟堂與江湖同時發力,促成了五虎下江南和兩廣國術館的成立。”

“其實這是件好事。”王道長說道。

“那當然。”徐重光淡淡道:“易經說: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過去武林有太多不必要的規矩,其實武術界也是如今華夏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才搞革命,而我看,武術界也需要一場革命,將這些舊有的規矩束縛,統統打破,才能有利於武術界長遠發展!”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鐵血傳奇李漢文

楊晚成

地心之戰

雲煙之外

我對你的愛是明戀

藤梔酒

幻世赤瞳

雲野水悟

國運求生,我的手機可以聯絡系統

諭啊

末世降臨之變異來襲

追夢狸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