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國術館時間多,傅師身邊的時間少,所以他平日有許多拳法,是跟隨師伯黃柏年學習,也稱其為黃師。

黃柏年號稱百步奪槍飛掌黃,最得意的功夫是龍形拳和八卦掌,他將二者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創出龍形八卦掌。

之所以有百步奪槍之稱,是因為當年和一個軍官的糾紛。

一九一六年,黃柏年懷著救國救民的願望,應聘到黃振魁旅部任武術教官,那時由於舊軍閥中已使用現代武器,許多軍人便輕視起武術來,對他這個武術教官頗為輕視。

一日,黃柏年正在操場中教士兵練習馬步,一個青年軍官走過來,手裡拿著槍對著黃柏年說道:“現在都用這玩意了,你這一套還有用嗎?”

黃柏年答道:“遠了難說,近戰就可以用上。”

青年軍官又問:“多遠能夠用上呢?”

黃柏年回答:“百步以內。”

青年軍官一臉蔑視:“呵呵,是吹牛吧!”

黃柏年見此人如此輕視武術,決心教訓一下這個青年軍官,也藉此機會教育一下其他人。

於是和對方簽訂了協議,協議規定二人相距百步,青年軍官可以拔槍射擊,同時黃柏年可以做出反應制服青年軍官。

如有任何閃失,死傷無論,因為這份協議生死攸關,所以在場的人都很緊張。

當見證人喊出一、二、三開始以後,黃柏年疾步如風,已經到了青年軍官面前,這個青年軍官只來得及開了一槍,被黃柏年輕鬆躲開。

再要開槍時已經晚了,黃柏年一個劈手將槍搶在手中,並迅速扔出幾丈開外。青年軍官抽身想逃,黃柏年出腿橫掃,青年軍官仰面朝天摔了個結結實實。

在場計程車兵紛紛鼓掌喝彩,青年軍官羞愧認輸。自此黃柏年收弟子無數,也因此獲得了“百步奪槍飛掌黃”的美稱。

說實話,這個事情,一聽,就覺得很虛假,相隔百步,怎麼可能了?

事情是確實有這麼一個事情,而且不只是黃柏年,當時那些軍閥聘請武術家到軍隊中去當武術教官,跟軍官士兵卻是有不少衝突。

那些軍閥的部隊都是什麼樣的?

他們肯為了這個大帥你往天上放一排槍,就算對著你發的軍餉了,你還想讓他們去學武術?

所以當時聘請過來的武術教官,跟軍官、士兵之間是有不小的衝突,只是最後有的教官壓制住了,有的教官沒能壓住,灰溜溜地離開了。

當兵的可不傻,在他們看來,你這一套不管用,我這個槍管用。

當初宮寶森在東北,張作霖也是這樣質疑他的,於是在眾人的圍觀下,二人相隔十米,張作霖連開兩槍,都被宮寶森躲過,

就在準備開第三槍的時候,宮寶森已經竄到張作霖的身後,搶在張作霖準備開第三槍前,用一隻手捂住了張作霖的眼睛,而另一隻手則快速的控制了張作霖捏槍的那隻手。

從此以後,宮寶森就成了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六年中曾多次保張作霖不死。

黃柏年的百步奪槍,也類似於宮寶森躲避子彈一樣,巧的是二人也都是兼修形意拳與八卦掌的宗師。

但是黃柏年這個百步屬實是誇大了些,屬於以訛傳訛的典型,

徐重光因此專門問過黃柏年,得到的回答是,相隔十步。

現實裡能不能做到,徐重光不清楚。

因為所謂七步之內,拳比槍快,其實來源於二十英寸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米國警方根據其傷亡資料,總結出用手槍面對持刀者只有在二十一寸意外,才能保證自身安全。

至於這個法則到底可不可行,也有很多人做過實驗,影片也很多,如槍械教官zero以及米警的一些錄影。

反正功夫片的世界裡是能做到的這一點。

到了一九三一年,入了冬,徐重光的功夫一日勝過一日,已是飛速精進,拳掌方面,以形意八卦為主,器械方面則是槍和劍。

畢竟自古槍兵幸運E,天下槍運共一石,子龍獨佔十二斗,其餘槍兵倒欠兩鬥。

但細細想來,也許子龍是因為長坂坡拿了青釭劍轉職成saber了?

所以大槍配長劍,就能改變命運!

槍是形意大槍,劍是武當劍術和全真劍法。

全真劍法不僅和徐本善師祖傳授的武當劍術、劍理都是想通的,就連和李景林的劍術十三勢也是相同的。

徐重光想起,王志坦所說的,全真劍法雖然有七七四十九式,但只不過是劈、刺、點、撩、崩、戳、抹、穿、挑、提、絞、掃等劍術基礎技法。(第七章時所說)

而十三勢是抽、帶、格、擊、刺、點、崩、攪、洗、壓、劈。

仔細看就會發現,有很多是重複的,因為都是基礎技法衍生出來的。

這就是所以徐重光劍法進境快的原因。

而隨著對於各種武術的修行和了解,他也漸漸有了更多的明悟。

在術這一道,不同世界之間相差並不大。

武學修煉一途,不外乎分為術、心、勢、體、氣五項,側重其中一項。

而氣和體是載體,真正決定強弱和破壞力的就是這兩項了。

評價一個世界是低武還是高武,往往都是看破壞力來決定的,比如爆樓,爆城,爆國,洗地,爆大陸,地表,爆星等。

決定你爆樓還是爆城的主要還是氣和體這些,而單純的術、心、勢少有這樣強大的破壞力。

這五個方面,術,也就是技,往往被視為最沒有用的,一般越是低武,約注重於術,因為只有低武世界,術才能戰勝其他四項,比如沒有內力的令狐沖靠獨孤九劍打了不少有內力的高手。

這也是為何不同的世界,同樣的一套武學,在招式上是一樣的,威力卻有天差地別。

就比如民國世界的太極拳,武俠小說裡的太極拳,主世界的太極拳,龍蛇演義世界的太極拳,功夫世界的太極拳。

他的招式都是攬雀尾、雙峰貫耳這一套,在術這上面,是沒有區別的。

同樣一招亢龍有悔,都是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掌劃了個圓圈,呼的一聲,雙掌向外推去,但是港漫版能打出龍,金武版也就打打石頭。

(有些不算,比如龍象般若功、九陽神功這種,就已經跟金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但是有的龍套武學,只是單純加上了特效。)

但是在低武世界,只有單純的術,而高武世界,還在術的基礎上發展了其餘的氣、體、心、勢這些。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女主:我怎麼又成系統了?

荷塘墨色

斬元仙君

龍承萬年

都市醫仙轉世

編碼者

絢爛一生

燦海星雲

須盡歡:逢春

豆豆豆豆飛

修真不如睡大覺

二百五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