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請!”

徐重光將陳攖寧請到自己在紫霄宮的住處,擺茶招待。

陳攖寧倒不在乎這些,他一進來,便看到兩側擺放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的各類書籍,雙眼之中,立即便放出兩道精光。

陳攖寧二十年來,以讀書為樂,研究各種學術,文學、道學、佛學、哲學、醫學、西學等等,讀書甚廣。

故而見到徐重光住處之中,各類書籍,一時間就將徐重光引為知己。

“哦?正統道藏?道友好本事!”

所謂正統道藏,並非是說正統的道藏,而是正統年間編撰的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

《正統道藏》是道教重要道藏,按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各部收書共一千四百三十種。

計洞真部三百一十六種,洞玄部三百零三種,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種,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種,太平部六十六種,太清部二十四種,正一部二百四十種。

此外還有如《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等,約六千餘萬字。

後世想要拿下一套以《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增補了新出文獻和舊藏遺漏的重要材料,共補入經書百餘種的《中華道藏》,實在是千難萬難,售價高達數萬。

(我至今都沒看完過哪怕一本,讀起來太吃力了。)

而在這個時代,想要讀《道藏》,那就是錢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時代,《道藏》全書,多有損壞,全國上下,不過七部,都在各省有名的道觀。

瀋陽太清宮、北京白雲觀、南陽玄妙觀、武昌長春觀、成都二仙庵、上海白雲觀各有此書一部。

最後一部在山東嶗山太清宮,但有所殘缺,只算半部。

當年陳攖寧在上海白雲觀閱覽《道藏》,共計五千四百八十卷,從正統年間刊印,流傳至今五百餘年,從來沒有人把這部書看完過。

唯有陳攖寧花費三年光陰,從頭到尾看過一遍,此後無人在看。

眼下能看到徐重光這樣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心中實在是無限的歡喜。

徐重光也有自己的想法。

第一是他確實享受讀這些書籍,感覺讀這類書籍時,勝過一切事情的快樂。

第二是,無論低武還是高武世界,道藏的作用都是極大的。

高武世界一樣擺脫不了道藏的理論。

譬如他現在看《孫不二女丹次第十四首詩》。

這十四首詩將收心養氣到出陽神,陽神衝舉的理論都一一講述了。

如“皓月凝金液,青蓮煉玉真。”這一句。

但丹書更像是一個非常簡陋的大綱一樣,光給你這句話,你是練不出任何東西的。

但根據這一句話,卻可以衍生出無數圍繞這句話的功法、體系。

就像這個世界曾經存在內功練氣之法。

練氣法就是對於丹書之中養氣這一部分衍生出來的功法體系。

如果放到丹書之中,可能就是一句話。

比如呂祖百字碑只會告訴你,養氣忘言守。

靈源大道歌說,命蒂從來在真息。

但是古時候,各門各派,圍繞練氣的各種內功心法,不知道有多少門。

如果能這些東西都通讀過一遍之後,等於說是理論達到了一個極致,接下來不管學什麼功法,都會感到非常容易,如同高屋建瓴一般。

前世所看網文,某些主角講壇傳法,無非就是道德經,清靜經這些。

然而道藏足足六千餘萬字,若是自己以後也開壇講法,這數千卷道經不是任由自己去講解嗎?

在徐重光看來,這個世界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六千多萬字的道藏。

而且時間也正好。

如果是民國以前,想要通讀道藏,難度太大。

而如果是民國以後,不少內容都在動亂中遺失了。

唯有現在這個時間點,是最好不過了。

“陳道友應當知道,我曾為恢復武術練氣之法努力多年,故而我想向道友請教練氣之心得。”

陳攖寧道:“我以為,欲要練氣,首先便弄明白什麼是氣,道友以為什麼是氣了?”

徐重光想到過往在主世界曾學過的知識,思忖片刻,答道:“我聽聞氣分兩大類,人體生而有之之氣,稱為後天之氣,而天地間無窮無盡的元氣,則屬先天之氣。”

“前者為人體生命元氣,而後者為天地元氣。”

陳攖寧挑眉道:“哦?這個說法確實新穎,分為生命元氣與天地元氣,這個分類之法雖從未聽聞,確實不錯,但可惜有一個疏漏。”

“什麼疏漏?”

“那便是對後天氣與先天炁的定義出了疏漏。”

說起這些,陳攖寧神采奕奕,精神抖擻:“古往今來,所有丹書道藏,仙學,武學都免不了提到後天與先天這兩個概念。”

“先天之炁為生而有之之氣,後天之氣,為後而有之之氣。”

“以此劃分,人體生而有之之氣,並非後天之氣,而是先天之炁。”

“可是先天一炁?”

“正是!”

徐重光了然道:“吾亦多聽聞此種說法,當年五虎之一的萬籟聲,在許多年前,曾經寫過一部《武術匯宗》,講述中國武術修煉之法。”

“我曾仔細閱覽此書,發現此書絕非武術之法,反而全文更像是一部摘要,摘選了各種丹道法門,結合其對武術的理解。”

“書中言,修行,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兩種,動而修者,先練身體,養成松膠之體,再往內丹修練上走。”

陳攖寧點點頭道:“不錯,松膠之體,乃是道門對身體鍛鍊大成後的形容,能剛能柔,如同松膠,將身體練成後,便再往吐納練氣,就此走上丹道。”

丹道是一個極其廣泛的領域,所謂金丹大道,便是如此。

無論是金庸小說中的內功,還是古龍小說中的內功,亦或網路小說中的練氣、築基、金丹等仙法,都在脫不開這個領域。

大凡東方類世界的各種功法,多半都會借用丹道的理論,其中尤以夢入神機筆下的世界為最。

包括所謂的大羅金仙,神話大羅,實則都是丹道的中的天仙。

丹道天仙,又稱大羅天仙。

若是異教有人能至此境界則稱為金仙,並非是金仙高於天仙,如佛教的佛陀,即道教稱金仙。

所以大羅金仙,按照道教定義,那就是居住在大羅天上的佛。

大羅天上怎麼會有佛?

天仙就是丹道修煉的最上乘,三清也是天仙。

而且大部分大羅的設定,也多是借用,丹道的理論與名詞。

徐重光續道:“動而修者,便是我等修練內家拳法之人了。”

“靜而修者,先不鍛鍊身體,上手就是修練內丹練氣的法子。雖然成功其一,則俱成,但仍然以動而修者為佳,只因若無阿羅漢之頑健軀骸,焉能有證仙佛之強敏?”

“然而許多人為追求速效,都選擇靜修。要知道,唯有先把身體練好,以多活幾年為第一要緊大事,其次才是練功修道。”

“哈哈哈!”陳攖寧慨然大笑道:“他乃練武之人,自然認為先練體後練氣方是正途,我乃修道之人,自然認為先練氣後鍛體為最上乘之選!”

徐重光笑而不語。

事實上陳攖寧說得是不錯。

因為積蓄真氣,自然鍛體。

像是主世界,只有養氣鍛體境界,而無鍛體境界。

又如一世之尊那樣的世界,有蓄氣鍛體,而無鍛體境界。

“交感精,呼吸氣,二者皆乃後天精氣,非是先天之氣。”

陳攖寧解釋道:“人有三寶,曰精氣神,皆有後天與先天之分。”

徐重光唱道:“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

這是白玉蟾的心竟恁地歌。

開頭第一句就是: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羅天。

“正是,正是!”遇到志同道合之人,陳攖寧心中暢快淋漓,只覺跟懂行人講話就是痛快:“人體生而有之之氣,乃是先天一炁,我道門先賢認為,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

“人的血肉物質,後天的精氣神,都是在母體是由先天一炁所生出來的。”

“嬰兒在胎中,僅有胎息,等到出生之後,嬰兒大哭一聲,而外界之空氣自口鼻而入,於是口鼻所呼吸進來的後天氣就將先天炁所掩蓋。”

“況且後天氣,由口鼻無時無刻呼吸補充,而先天炁卻是人體從母胎所帶出來的有限生命力,越用越少,用盡則亡。”

炁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

一個人的一生,在其誕生伊始,其先天一炁量是最為強大的,也是最足的。

而隨著形體的不斷發展,元氣,一方面供應著身體生長的需要,同時,不斷的人體活動也是耗散元氣的途徑,而到了最後生命將終之時,人體內的元氣終於耗盡,身死如燈滅。

所以道家理論中,先天一炁的多少,關係著生命的長短。

徐重光突然內心一個激靈,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明白了陳攖寧想要說什麼。

“如果說人體生而有之之氣是先天炁,而此後的氣是後天氣的話。”

徐重光的目光與陳攖寧的目光在空中觸碰在一起,彷彿擦出了火花。

“先賢所說人體即一小天地,那麼天地是否也和人體一樣,天地生而有之之氣便是先天炁,後而有之之氣就是後天氣了?”

“正是此理!”

陳攖寧撫掌拍擊道:“道教傳說中,先天一炁生天生地生萬物,人體因為先天一炁才生出後天的精氣神和血肉組織,天地也因為先天一炁才得以誕生,並生出天地萬物。”

“而人體出生後,先天炁不斷消散,用盡則亡。”

“那麼是否天地誕生後,先天炁也在不斷消散,用盡則亡了?”

這樣驚世駭俗的說法徐重光尚且是第一次聽說,但他卻覺得或許這便是真相。

“天稟元氣,人受元精,天地因先天一炁而誕生,先天一炁因此又被稱為元氣,乃是世界存續的根本。”

“古代有元氣論,張載就是其中代表。他曾說過“元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本質、最原始的要素。”

“萬物的產生、滅亡和發展變化都是元氣循“道”而運動的結果,氣為萬物之精微,完全連續而無處不在。氣聚而成形,變為有形色的實物,氣散則復歸於太虛,表現為實物的消亡。“

陳攖寧推理道:“而丹書中則說,以無涯之元氣,續有限之形骸,如此,則生命力可望永久不竭。”

徐重光道:“我記得道友曾在所著仙學必成中詳解此句,即是說人身上的先天一炁,用盡了,就到了死亡的時刻,所以人若是想要長生不老,就得由身外攝取先天炁,透進自己的身中,與後天肉體相融合。”

“不錯,但彼時我尚未想到一點。”陳攖寧道:“丹書中所說,以無涯之元氣,續有限制形骸,但是天地元氣當真是無涯的嗎?”

陳攖寧說完這句話,二人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以我愚見。”徐重光說出自己的推斷來:“絕非是無涯的,有限和無限,從來都是相對的。”

“但倘若以天地的體量對相較於人類的體量而言,天地的先天一炁是無限的,所以丹書上才會說無涯之元氣。”

“可以天地來論,則並非是無限的,可能原本天地的先天一炁足夠活四十六億年,但有無數人不斷地從天地中汲取元氣,以延續自己的生命。”

“於是最終天地的壽命就只剩下四十五億年了。”

人類的體量實在太過於狹小,又能夠吸取多少天地元氣了?

但徐重光說道這裡,突然有所揣測,為什麼大多數高武世界,天道和強者都是處於對立面的。

倘若是在高武世界,那些強者吐納吸收天地元氣的數量龐大,那麼就有極大的可能會影響天地的壽命。

陳攖寧亦有此想法。

他比喻道:“咱們以人身為一天地,那麼體內各個組織就如同天地萬物,人們攝取先天元氣就相當於病毒會不斷汲取我們的先天生命力一般,那我們恐怕只會想把病毒消滅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靈氣復甦,我為華夏守護神

朝歌暮晚

崩壞三:因祂而在的故事

一隻刀柴

救命!我被鎖進驛站了!

卑微趕稿人K

這仙不修也罷!

靈堂歌姬墓園搖

開局覺醒鎮獄皇體

喜歡吃麵的魚

HP之裡德爾先生,幸會

亞克斯利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