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做眾生。”

隨著那道人最後緩緩唸誦出這首丹詩,四周的景象便再也維繫不住,虛空如同破碎的畫卷,先是掀起陣陣漣漪,最後徹底消逝。

徐重光只感到一種明悟佔據心頭,何謂「再入輪迴做眾生?」

難道修道者哪怕得道成仙,登臨彼岸,最後還是要再回到輪迴當中去嗎?

那道家修仙合道豈不是一場空嗎?倘若成仙得道都不能了脫輪迴,那還叫什麼成仙得道?

然而看似是入了輪迴,其實此時入輪迴,與得道前卻由截然不同。

正如是道德天尊再入輪迴做了老子,而非是老子修練得道成了道德天尊。

是純陽帝君再入輪迴做了呂洞賓,是重陽帝君再入輪迴做了王重陽。

這才是既登彼岸舍舟楫,再入輪迴做眾生的真意。

過往的畫面一幅一幅在眼前破碎,倏地變成一股無匹的力量,剎那間將徐重光的意識提升至無限的高處。

人類的肉體是有限的,但心靈卻是廣闊無邊的,徐重光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年時光,只感覺自己始終混混沌沌,彷彿濃縮到宇宙最原始的那先天狀態當中,直到隨著一聲轟隆的劇烈震響,如同宇宙開天闢地般,徐重光亦隨之解體。

他緩緩睜開雙目,自己盤膝坐地,身體出奇的虛弱,自己已然結束了那種奇妙無比的狀態。

徐重光緩緩站直身子,只感到全身已被冷汗溼透,仿若再世為人,他不由得沉思良久,自覺這一趟識神退轉,元神歸位所見所得,實在是恍若黃粱一夢。

似乎與自己隔了許久,又好像就是不久前方才親身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這種體驗,不知道比前世科技時代最先進的VR一類虛擬裝置更真實多少倍。

古藉每言天地之始,在於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連鎖效應,又曰物物一太極。

其實人人均有一太極在心中,這一太極,包含了無極之智慧在內,故佛教說人人皆有佛性,便是指此,道教則將其稱之為那一點不滅的先天元神。

今日自己機緣巧合,入了先天狀態,屏退了後天識神的干擾,使得先天元神歸位主宰自身,自然也可以將儲存在潛藏在元神深處的回憶引發,喚回失去的部分。

他踱步走出密室,外面已是黑夜,一彎明月升上高空,月空下的武當山,寂靜無比,所聽、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物,是天地自然之力,令他更恍恍惚惚一種天人合一的錯覺。

徐重光感覺前生的回憶,在腦海內水乳交融,渾然無間。

他已遠遠超越了以前的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廣闊的我,

但他的心中卻不由的泛起了一陣悲哀。

他不禁思考起一個千古難題。

我是誰。

或者說,到底什麼才是決定我是我的部分。

不錯,元神是人的一點先天本性靈光所化,是難以磨滅的存在,即便一個從修行過的人,至少也有著三次輪迴轉世的機會,元神將會消亡,故而古籍中常常說三生三世如何如何。

正因為徐重光使的識神退轉,元神歸位,於是就覺醒了前世的記憶,勘破本來面目,有了這場如同再世為人的奇妙體驗。

可是這隻如看戲,看戲時無論怎樣顛倒投入,當這一場戲落下帷幕之際,自己還是原本的那個人,不過腦海多了一斷記憶,一個經驗。

同一個人所活出一世,會因為出生以後所經歷不同、遭遇不同,最終所形成的人格也不同。

上一世為善的大善人,這一世也有可能因為不同的際遇成為大惡人。

這個人格就就可說是後天的識神。

意識生,識神生,意識死,識神死。

當人的生命走向終結之後,識神就已解體,元神之中雖然儲存著前世的記憶,可是這新的一世所形成的那個因經歷不同的新人格,還是上一世的那個我嗎?

這樣的轉世,真的可以被視作我的延續嗎?

這恐怕是一個令人爭論不休的難題,無論是在哲學上,還是在各種文學作品,乃至後來的網文、日輕中,這樣的爭論都屢見不鮮。

譬如《約會大作戰》中的崇宮真士在死後被自己的戀人崇宮澪其遺體吸入腹中重組孕育出五河士道。

那麼崇宮真士是五河士道嗎?

從前世的角度來說,崇宮澪是他的戀人,但從今生的角度來說,崇宮澪是他的母親。

如果按照元神才是我,即便兩個人是不同兩個人格,但由後天記憶所形成的人格只不過是識神而已,五河士道仍然是崇宮真士,崇宮澪仍然是他戀人。

如果按照後天人格是我的話,那麼這自然是不一樣的兩個人。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修道者明明知道修練鬼道,為天地所不容,那陰神越是強大,就有越有遭受雷劫,倘若是在過去天庭尚存的時代,甚至有可能被雷部元帥親自降下雷劫,但是仍然要修行鬼道。

因為無論是失去肉身的鬼道,還是雖然存在肉身但卻一味修練陰神被的鬼仙之道,都要比修練金丹大道可以更早的擁有保留完整意識、記憶投胎轉世的能力。

在很多修士看來,如果不能保留完整的記憶投胎轉世,失去自己的人格,和自己死了並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寧肯逆天而行,也要修練陰神,因為只有這樣這相當於自己生命的延續。

而修練金丹大道,不成陽神,就沒有死後保留完整的意識投胎奪舍的機會,即便是重活一世後,透過識神退轉,元神歸位,覺醒前世的記憶,但實際上,前世的記憶在詳細之處卻非常模糊。

最重要的是,則在於並沒有記憶所匹配的情感。

就如同看別人的故事一樣。

這是因為當自己識神解體後,大部分的記憶與情感都隨之一起消散。

元神雖然會保留著一個人的累世記憶,但實際上其所保留的記憶是非常模糊的,就如同看一個人的生平大事年表一樣,不能知曉細節,因為這些部分都會隨著識神而消逝。

所以徐重光雖然能夠知道自己在二十歲後,經歷了大災變,出了家修了道,找回了三五雌雄劍,與路中一力拼,但卻不能知道自己這些年所修的法訣是什麼,更不可能如仙王重生般按照記憶中的法決重新修煉。

其實徐重光之所以能保留下這前二十歲的記憶,而且非常清晰,是因為這些記憶並不是元神儲存的,元神儲存的記憶需要元神歸位才能啟用,而徐重光在綜武世界出生的那一刻就是擁有這些記憶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鐵血傳奇李漢文

楊晚成

地心之戰

雲煙之外

我對你的愛是明戀

藤梔酒

幻世赤瞳

雲野水悟

國運求生,我的手機可以聯絡系統

諭啊

末世降臨之變異來襲

追夢狸花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