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為往聖繼絕學和百家發展方向

而在百家搶人之時,有一群人卻在看著這場景。

一個儒生有的感嘆道:“這樣的盛世場景當年在稷下學宮看過,只可惜學宮被秦人摧毀之後,現在已經是雜草叢生,只剩下一個遺址了。”

此人名伏生,他是孔門弟子轌子賤的後裔,伏生好學不輟,尤其精於《尚書》。秦始皇統一後,廣泛招攬天下人才,專門徵召了70名博士,伏生就是其中一員,擔任秦始皇的政治顧問。按照這種劇本,他大概也就是任勞任怨,好好工作,平平安安退休。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過了沒幾年,秦始皇發現很多讀書人不滿現在的治國方針,總是背後詆譭自己。大怒之下,下令“焚書坑儒”,將很多不合於秦朝政策的書都燒掉了,還殺了不少讀書人。好在伏生有先見之明,早就辭職回老家了。

伏生雖然帶著自己喜歡的《尚書》回到了家中,但是他迫於秦始皇的詔令,也不敢公開地讀書了,只能偷偷地把《尚書》藏在自己家的牆中,靠種地過日子。

又過了沒幾年,徐凡起義,天下大亂,齊地田儋也起義,秦軍和反秦義軍在齊地混戰三年。

殘酷的戰爭讓齊地烽煙四起。伏生被迫離開家鄉,到處避難,偶然之間伏生聽說自己的師兄孔鮒在漢國成為九卿之一,於是來到陳郡來投靠孔鮒。

孔鮒馬上寬慰道:“稷下學宮雖然被摧毀,我們還活著,稷下學宮的學問和精神依舊在流傳,看看現在的陳郡,各類書院百家,十步之內便可看到一名士子,文脈之興盛,遠超當年的稷下學宮。”

伏生聽到這話點點頭,陳郡計程車子的確多的有點嚇人,即便是市坊夥計也是手不釋卷,在陳郡他的確可以感受到稷下學宮那種自由的氣氛,諸子百家幾會全部都彙集在這裡,漢王也重視百家之人,漢國文化興盛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孔鮒其實覺得根本沒有必要爭這些,儒家的根基早就在漢國紮下了,等時機成熟,儒家就可以蓋過百家。

而後孔鮒得意道:“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即便在吾輩手中實現。”

伏生聽完激動對孔鮒行禮道:“自從暴秦焚燒書籍,殺戮士子,天下的文脈凋零,師兄您這是為百家先賢繼承學問了,只此之功,師兄當為百家宗師。”

“以前師兄也以為這事情做不到,但只要付出一些田地,這事情真緩慢做成了,就像漢王說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再做,終有做成的一日。”

“師兄你這個大弟子還是這樣活躍呀!”伏生看到被士子群包圍的叔孫通笑道。

說句實在話,伏生很少佩服人,但極其佩服他這個師兄了,年近六旬居然敢加入義軍,儒生造反,他這位師兄算是開了先例了,他這位師兄算是踐行了以直報怨,即便這個仇人是始皇帝,而且運氣也極其好,隨便選一個豪傑,居然真選出了天下共主了。

孔鮒卻笑道:“這都是漢王的功勞,當初我也以為此事不可能,但漢王卻設計了學田制度,一點點艱難鋪開才有今天這個局面,現在整個陳郡10歲以下的孩童都進過小學,學童超過千人的小學有三所,漢國其他郡縣也在大量普及小學,加上科舉制度的鼓舞,即便是市井小販,也是手不釋卷。”

孔鮒也無奈笑道:“我這弟子什麼都好,就是太想要光大儒家學說了,看到其他學派行動了,總覺得儒家不動就是吃虧。”

始皇帝37年十月十七日。

孔鮒得意笑道:“漢王重視教育,這三年來漢國內的小學超過了千家,童生超過10萬人,而教導這些童生的夫子大部分都是我儒家之士,只等這些童生成年,天下學派加起來都不會比不上我儒家。”

孔鮒認為自己這個功勞可以趕超先祖孔子,先祖孔子不過是教導了三千弟子,但他卻讓天下人都能讀書,為先賢繼絕學他是做到了。

孔鮒笑道:“為什麼要養,他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夫子的問題就更簡單了,在郡縣的夫子月俸5石,鄉里的夫子,漢王為每位夫子提供100畝土地作為他們的祿田,每鄉里還有500畝學田,靠著這些學田,一個鄉里的孩童就可以完成蒙學,學的好的童生就會被漢國的百家宗師吸納為弟子,所以師弟才能在陳郡看到百家學府。”

伏生道:“難怪師兄如此淡然,讓師弟也為這儒家大業盡一份力。”

此時蒙恬的北疆軍被聯軍殲滅,已經被天下人得知,天下的有識之士都明白,大秦的末日即將到來,漢王將會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歐陽生和張生點頭道:“諾!”

從秦朝一統天下之後,百家的學問就受到了嚴厲的打擊了,陳郡此時的情況不能說讓百家完全復興,但也算是種下了復興的種,並且看到了更加興盛的希望。

孔鮒道:“兩位師侄新到,名聲不顯,就先到第一小學當夫子,師弟你也是當世大儒,等漢王歸來,師兄就向漢王引見你。”

而後伏生看向自己的兩個學生歐陽生和張生道:“你們兩人跟著師伯做事情。”

伏生看向自己這個膽大包天的師兄道:“看來師兄已經為我儒家在漢國打下根基了?”

伏生不可置通道:“10萬士子,漢王怎麼可能養的起?而且漢國哪裡來的錢財來供養夫子。”

當初集整個齊國之力,也就供養出一個稷下學宮和幾千名學子,而齊國可能不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卻是公認天下最富裕的國家。

陳郡郊外,甘蔗莊園。

田言帶著一群落榜書生來到這裡自豪道:“這可是大漢最重要的莊園,你們不但有榨白糖的甘蔗,還有畝產5-6石的稻穀,為什麼我們農家能得到漢王的重視,就是因為我們這一個莊園的創造的財富抵得上好幾個郡縣的稅收,我們能我們研究的稻種,能讓糧食的產量提升一倍。”

跟著田言身後的書生一陣驚歎,這農家人得到漢王的重視,果然是有真本事的。

只一天時間他們就把農家的情況打聽的清清楚楚了,漢王喜歡農事,極其尊重農家宗師許豐,時常和許宗師商討農事,以師禮相待。

重視農家大師兄商農,農家加入大漢不到兩年時間,商農就從一介白丁成為了大漢都城的郡守,地位堪比九卿,商農以下師兄弟有十幾位成為漢國縣令,上百位成為各級曹吏。

農家看上去不起眼,但在漢國卻是有影響力的大派,瞭解到這些情報之後,這些書生對於加入農家就不感到委屈了。

沒多久,田言就帶著他們來到一個廣場,1500名士子排好隊伍。

商農對這些士子道:“既然加入我農家就老實做事情,你們現在是我們農家的外門弟子,一年之後,你們學會做農活就可以成為我農家的正式弟子。”

而後商農看向自己的師弟們道:“各位師弟,你們每人帶10人教導他們耕作技能,一年之後對他們進行考核,考核成功者可以留下。”

150名農家弟子行禮道:“諾!”

田言拿起一份名單叫道:“丁越,袁偉,婁敬~~~~,伱們跟著吳越師兄。”

吳越笑呵呵的來到十人面前道:“現在已經耽擱了很多時間了,你們跟我走。”

“諾!”

吳越帶領婁敬10人走向一片土地,丟給他們兩部書籍道:“這兩部書籍,一本是《致富經》,漢王書寫,老師進行修訂,裡面記錄了養殖六畜技術和一些農業增產技術,學好了這部經典,在小地方足夠富貴傳家。

還有一部是《農經》是我農家歷代先賢共同編撰的,這是我農家最根本的經典,你們輪流抄寫,一個月後把書還我。”

“諾!”婁敬十人有的激動道。

沒想到還能看到漢王的著的經典,從這就可以看出漢王重視農家不是謠言,他們來對地方了。

在吳越的帶領下,他們一些人來到一個豬棚當中。

而後吳越帶著他們巡視一圈豬棚道:“這裡有50頭豬,你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打掃豬棚,把裡面的糞便運輸到蚯蚓田當中。”

豬棚的氣息讓十人有的受不了,這個時代能讀書的都是小地主以上的,養豬讀書窮人雖然也有,但是小機率的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的,他們十人還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難聞的氣息。

吳越帶著他們來到一個石頭壘池子面前道:“蚯蚓田就是這裡。”

而後吳越把手伸入池中,只見密密麻麻的蚯蚓暴露,看到婁敬這些人身體反胃,不少人都倒退好幾步。

吳越卻笑道:“不要看這東西小,但渾身都是寶,這些蚯蚓可以用來養雞鴨鵝等家禽,能讓家禽長得快,產蛋多,現在我農家已經在開始研究以蚯蚓作為原材料的飼料了,以後說不定能普及天下,讓天下的百姓都能吃到便宜的家禽。

糞便更是天下最上等的肥料,大師兄曾經集中農莊所有的蚯蚓糞集中在一畝田地當中使用,當年的畝產就超過了10石,這數字讓所有人都震驚。只可惜老師說了,這樣的高產沒有普及的價值,我們農家研究的重點還是農家肥上,蚯蚓糞只在種子田使用,終究是數量太少。”

而後吳越帶領婁敬十人來到一塊菜地道:“這裡的白菜都是養豬的飼料,你們平日就是把這些白菜摘下來,剁碎餵豬。”

而後又指著一盤的土堆道:“蚯蚓田消耗不了太多的豬糞,就要把這些糞便堆積起來,內部摻雜石灰,爛菜葉子,發酵十五日之後,當聞不到味道之後,就是最上等的農家肥了,根據我農家的統計,一斤農家肥下去,能增產5斤糧食,農家肥種類也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農經》當中總結了4種農家肥,每種農家肥原料的配比,發酵的時間都不同,對作物的功效也不相同,光熟練的掌握製造這些農家肥,就足夠你們學習好幾個月了,這些都是要你們深入學習的。”

當婁敬他們聽說這些土地都是豬糞,還有四種不同的農家肥,一個個都本能的捂住嘴巴,難道他們以後就要陪這些豬糞打交道!

丁越小聲說道:“我有的後悔了,這和我想象當中的農家完全不同。”

其他人內心也是有點悔恨的,他們想象當中的農家是耕讀傳家,一手中拿著書籍,一手拿鋤頭,晨星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而後在農家等待的漢王賞識而後一飛沖天。

婁敬堅定道:“都到這步了,豈能退縮,要走各位師兄走,小弟要留在。”

被婁敬這樣一說,其他士子也不說走的話,婁敬能忍受這樣的生活,他們就能忍,這年頭小地主階級想要躍升成為官僚貴族階級,不能說很少,那也是幾乎沒有,他們又不敢參軍博出身,農家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條通天大道。

而後吳越帶領他們來到一個工具房,換上工作短衣,而後在吳越的指揮下,十人從清理豬圈開始一日的勞動。

墨家,鋼鐵廠

“在我們墨家學習,即便不能成為漢吏,但也可以學一門手藝,不說能發財,但卻可以過的很好。”陳磊也帶著一群士子在參觀鋼鐵廠。

幾丈高爐讓人驚歎,一次性倒幾萬斤的鐵水更是讓所有人震驚不已,他們第一次看到鋼鐵是這樣練出來的,要知道這個時代鐵的價格很不便宜,一爐的鐵水就是幾十萬起,一條流動的錢河在他們面前任何不讓這些士子精通。

鋼鐵廠內的直道也讓他們震驚,他們第一次看到有人會把珍貴的鐵做出軌道。

當他們看到上萬斤的巨型運輸車,又覺得沒有這個的鋼鐵軌道,根本沒有東西能承受如此重的運輸車。

鐵軌是墨家新點開的科技樹,這點和徐凡倒是無關,主要是鋼鐵廠有這個需求,陳郡高爐越來越高,容量也越來越大,每次鍊鐵需要加幾萬斤的鐵礦和十幾萬斤的焦炭,一般的運輸車已經很難滿足鋼鐵廠內部的需求,經常會出現壓垮地面或者車輛的情況。

這個時候秦泊就想到了以前在大秦修建的直道,用上軌道車之後,鍊鐵廠運輸原料的效率果然提升了好幾倍。

但又遇到一個新的問題,鋼鐵廠內火光四射木軌經常容易被燒壞,而在廠房之外的木軌則因為陳郡雨水多,容易被雨水浸泡發爛,加上木軌每天接受幾千斤的運輸車壓也很容易壓壞,而每次翻車又會造成鋼鐵廠的傷亡。

於是秦泊就想到了用堅固的鐵軌鋪路,效果也是極其明顯的,這一年多時間來再也沒有出現脫軌的事故。

當然鐵軌因為價格太高,只能在鋼鐵廠內部使用,也就是鋪了幾里這樣的鐵軌,即便是這樣墨家還是被周章指責好幾次,認為墨家太奢靡了,倒是漢王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強力支援了墨家,今天墨家得弄出鐵軌,明天說不定就能弄出蒸汽機了。

此時加入墨家計程車子看到這些奇觀建築,紛紛感覺自己來對地方了,不愧是傳說中精通造物的墨家,能力如此強大,難怪會受到漢王重視。

而後陳磊帶士子去看機械廠和兵工廠,高聳的水車,轟鳴的鐵錘,流水線上數量眾多的農具和武器,讓這群士子見識到墨家的強大之處。

而後就老師傅帶領他們去各個崗位實習。

小說家學府。

掌門鍾俊看著30個學子激動的熱淚盈眶了,這個數量比不上農家,墨家十分之一,但對小說家來說已經是前所未有的擴張了。

鍾俊激動對這些新加入的弟子道:“不要看我們小說家不起眼,但我們一個好的故事能抵得上10萬大軍,漢王這些年南征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我們小說家的關係。《楚昭女》《活著》你們都看過吧?”

“看過。”眾人齊聲回答道,其實這些士子是想另闢蹊徑,那麼多人加入墨家農家,他們擔心競爭太激烈了,加入小說家這樣的小門派,壓力就小了很多了。

“這就是我們小說家的強大之處,我們手中的筆能抵得上10萬大軍,來來來,你們先跟著師兄寫幾個小故事,故事寫的好,你們不但能被漢王看中,還能養活家族,給大師兄寫了《兄弟姐妹來種田》的戲曲,特別受歡迎,每個月收到的編劇費就超過一金,漢王重視我們小說家,你們算是來對地方。”

這些士子有點激動,沒想到加入小說家,不但能升官還能發財,他們還真是來對地方。

名家學府。

公孫碩看著眼前十幾個學生道:“我名家和其他宗門完全不同,你們加入我名家,就算是成為了漢吏,從這個月開始,就吃上漢國的俸祿,連科舉都不需要,我名家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們要耐得住寂寞,錢宇,你帶著這些師弟們去領官服,而後熟悉以後的政務。”

這些士子一陣激動,他們當初選擇默默無聞的名家,就是因為師兄說了,只要加入名家就能成為漢吏,現在真成為了漢吏,他們內心還是有很激動的,他們還以為會有考核,卻沒想到會如此輕鬆。

“諾!”錢宇就帶著這些人來到一個空曠的院子當中。

“師兄,我們明家到底做什麼?”一個士子好奇問道。

“為天下萬物制定標!”錢宇面無表情道。

這樣豪邁的話,引起了所有人的驚呼,這名家的學問也太厲害了。

錢宇內心一陣冷笑,當你們每天只記錄天氣變化,雨量大小,風速的變化,甚至太陽角度的變化,就知道這俸祿也不是那麼好吃的,真加入就可以成為漢吏,名家也不可能籍籍無名。

沒錯,徐凡把名家當成了氣象局,現在漢國每郡都有這樣一個記錄氣候的氣象局。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震驚!大道居然是這個宗門的狗

墨墨跡級

快穿女配不幹了,專注創死男女主

錦鈺顏

網遊:火影忍者降臨全球

託於悲風

從零八說起

喵手喵腳

清穿皇子:胤祉的團寵之路

狗蛋蛋蛋

重生2013,打造商業帝國

天宇愛吃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