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謀略暹羅第二更,求訂閱

就在婆羅洲的戰鬥和建設,那裡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的時候。

亞洲戰場的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收復了仰光的盟軍開始向馬來半島發起了進攻。而佔領沖繩的美軍。

與此同時,由魏德邁提出並制定的“白塔作戰計劃”也進入實施階段,即光復廣西全省之後,突進廣東的軍隊開始對華南第一大都會廣州實施反攻作戰。伴隨著日軍的接連失敗廣州光復在即。

而這也意味著,美國可以透過菲律賓將補給線延伸至沿海,讓補給不必再透過危險的駝峰航線,或是蜿蜒的中印公路,可以直接從廣州一帶港口上陸。

對於婆羅洲來說,這也是一個好訊息從國內招募的勞工,已經不需要再繞道暹羅,可以直接搭乘運輸物資返程的美軍運輸船,前往婆羅洲,這隻需要小小的公關即可。

但是暹羅呢?

為了牽制日軍,由盟軍情報部門策劃的“自由泰人大起義”仍然會在如期發動。

然後呢?

上萬發動起義的的同胞,所得到的是什麼?

沒有任何回報!

他們就是白白的犧牲,流血,然後趨於沉寂,也就是這樣了。

這就是他們的命運嗎?

而這也讓迫使李毅安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是坐視這一切發生,還是繼續實施計劃。

畢竟,眼下已經不需要透過暹羅運輸勞工了。

在心裡默默的盤算了整整一天,李毅安一直在猶豫著,思考。

思考著什麼?

當然是發動“鐵拳行動”之後,可能引發的種種政治後果,現在李毅安很糾結啊,他甚至想向系統求助可惜這個系統不是推演系統,不能像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那樣直接推演未來,從而把握未來。

不至於像現在這樣,這麼壓根就無法預測未來啊。

面對未知的未來,人們總是會擔心的!尤其是實力不濟的時候。

站在窗邊,李毅安默默的抽著煙,凝視著暮色中的公署花園,此時,他之所以會這麼的猶豫不決,說白了,還是因為婆羅洲自身的力量太過薄弱,根本沒有能力參加到地緣博弈之中。

不自量力的地緣政治博弈,最後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玩完。

“有點難搞啊!”

長嘆口氣,雖然明知道其中的危險,但是李毅安卻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把暹羅變成另一個自己人的國家!

有比這更美妙的事情嗎?

那絕對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啊,畢竟,這是過去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軍隊”

想到這裡,李毅安的嘴角上挑,冷笑道。

“那麼就先把你們的根子廢了!”

終於,在接近凌晨時分,李毅安做出了他的決定。

只不過與斯科爾茲內策劃的特種作戰計劃有了一些改變。

坐在小漁船上的李國仁,看著河道兩岸的稻田,他的神情隱約帶著些許興奮。

身入敵境,招待特殊使命!

這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可為什麼會這麼興奮?

能不興奮嘛!

古往今來,有幾個人有機會親手締造一個國家,甚至親手選擇一個國家元首。

現在,機會就在眼前。

“真沒想到啊,沒想到啊”

李國仁沒想到什麼?

他從來沒想到,當初的一趟警察局之行,讓他結識了改變其一生的人,更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離開倫敦,來到婆羅洲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為的是什麼?

為的不就是今天嗎?

今天這是一個機會,如果成功的話,那麼將來歷史書上必定會有自己濃重的一筆!

在他的心裡如此這般盤算著的這時候,船靠岸了,岸邊已經有人迎了過來。

“李先生,一路還順利嗎?”

來人是重慶設立在曼谷情報站的站長丁雲,有些計劃,會有人反對,也會有人支援,丁雲就屬於後者。從陳倉那裡瞭解到婆羅洲那邊的想法後,他是雙手支援的,畢竟,身處一線的他清楚的知道,那些華人為了抗日作出了什麼樣的犧牲,他們理應得到回報。

“還算順利,潛艇送到外海,然後就直接上了船,這一路,倒也是無驚無險的。”

“能走海路自然是好,當初我們來的時候,都是翻山越嶺過來的,一路上沒少折騰”

丁雲一邊說,一邊引著李國仁上了車,到了汽車上,他才說道。

“李先生,我們已經約好了陳先生,見面的時間,就定在今天晚上”

他口中的陳先生,就是比利.帕農榮,他所召集的“自由泰人運動”,幾乎成為暹羅第二政府。上到皇族后妃、內閣部長、警察總長,下到民間愛國華商、知識分子、抗日誌士,都被團結到他的麾下。

他們襲擊日軍,蒐集情報,投運軍火,並派遣武裝特工接受盟軍訓練,返回暹羅籌備起義。而李國仁這次過來也是為了與其進行接觸。

汽車在曼谷的街頭行駛著,遠處似乎還有什麼地方在冒著煙那是遭受轟炸的痕跡。

兩天前,從仰光起飛的200餘架B24轟炸機,在曼谷扔下了接近一千噸炸彈,這是戰爭爆發以來,曼谷遭受的最慘重的轟炸,三分之一的城區都遭受了打擊。

而在過去的兩天中,暹羅所有的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轟炸,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以炸促變”,是盟軍試圖用轟炸迫使暹羅退出戰爭。

可是實際上,這不過只是兩萬英鎊。

只需要兩萬英鎊,就可以讓盟軍的幾位參謀人員制定相應的計劃,加大對暹羅的轟炸強度,從而把暹羅變成東方的義大利。

這不過就是擬定的作戰方案裡的理由罷了。而真實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加劇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痛苦,以便為一個更加深遠的目的而服務。

幾個小時後,在一間茶館裡,李國仁見到他此行的目標人物,一個只有四十五歲的中年人。

兩人一見面,李國仁就問道。

“我是應該稱呼您帕農榮先生,還是陳先生。”

“在泰人面前,我是帕農榮,在國人面前,我是陳嘉祥。”

來人答道。

“那你更願意做那個呢?”

“陳嘉祥!”

陳嘉祥直接了當的答道。

“沒有幾個華人願意背祖忘宗,改名換姓,可是為了生活,也只能如此嗯,也只能如此了!”

陳嘉祥的回答,讓李國仁滿意的點了點頭,他並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世界,眼前的這位陳先生成為戰後第一任首相後,頒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恢復暹羅的舊時國名“暹羅”,這個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的國名。而39年,暹羅改名為,本質上就是和其國內大泰主義有關。

而陳嘉祥之所以將其復回原名,則是為了打擊暹羅國內大泰主義,但是,很快他就因為軍事政變下臺,不得不流亡中國。

這人雖然有一個暹羅名字,但是骨子裡還是中國人。

說罷,陳嘉祥就問道。

“我知道你代表的是什麼人,我只想問,伱們的目標是什麼?是僅僅侷限於起義,還是有更長遠的規劃?”

面對陳嘉祥的反問,李國仁則說道。

“不,準確的來說,是你想要什麼!而不是我們的目標,畢竟,我們的目標再遠大,也需要你去執行,如果我們能夠達成一致的話,相信我,我們能夠提供的幫助,將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幫助!

他這次過來就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幫助的,當然,不是以婆羅洲的名義,而是以另一個身份。

而且提供的幫助也將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願意走到那一步!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你們願意走到那一步?這個選擇現在在你們的手裡。”

面對這樣的問題,比利不禁陷入了沉思,思考良久之後,他才說到。

“我們願意走的很遠,遠到很多人不一定願意支援我們。”

“那也不一定”

就像是打啞謎一樣,李國仁說到。

“別人不願意,不代表我們不願意”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緣鏡

冬至的印花

餘生有迴音

苦味

人在驚悚鬼見鬼愛

彼岸花間

身為掛哥的我,走的竟是反派路線

塵嶕

重逢山上沒有雪

梁瑰詞

最長的電影:心事

耳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