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顛覆性的產業革命第四更,求訂閱

伴隨著汽笛的長鳴,一艘空載商船緩緩駛入了太平灣。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艘“錦衣號”商船在被拖船推動靠港時,不少人都在看著它,有碼頭工人,有航運公司高管。甚至還有扛著電影攝影機的攝影師。

今天的主角似乎就是這一週看起來有些怪模怪樣的船。

這艘船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除了船上的那幾個架子之外,似乎調不出來有什麼不同的。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艘船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置身於人群中的任師傅,雙手撐著腰,嘴裡叼著支香菸。看著周圍的人們,心裡嘀咕道。

“又不是什麼大日子,咋這麼多大人物”

其實人物不大,也就是一些婆羅洲航運公司的高管而已,但是在碼頭這些人絕對是大人物中的大人物。

今天他們齊聚一堂,肯定是有大事兒要發生。

在工程師介紹的時候,“錦衣號”的船載龍門吊已經緩緩張開了。

也正是他們的創舉之一。可以說這些工程師們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集裝箱的優勢,同樣也注意到集裝箱的缺點港口裝置的嚴重依賴,但並不是每一個港口都有完善的吊運裝置。

“只是看外形,幾乎都認不出它是自由輪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整個工程才會一拖再拖,最後一直拖到了現在。並不是因為改裝的難度太大,而是因為涉及到太多的技術層面的問題。

工程師在介紹他們的發明創新是言語之中充滿了得意,畢竟當初公司僅僅只是讓他們去改造一艘船而已,他們完全可以簡簡單單的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但是他們卻從個角度去考慮去研究,並且給出了最終解決問題的答案。

“可以使用船載龍門起重機作業,這也就擺脫了港口設施的依賴。”

婆羅洲航運公司總經理阿爾貝託不時的扭頭和身旁的工程師交流著。

正因為這一系列的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所以,整個專案一直拖到現在,才開始進行第一次試航。

工程師的解釋看似非常輕鬆,但實際上他們改造這艘船的時候一點都不輕鬆,畢竟除了船殼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重新設計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公司從來沒有去督促過他們,也沒有去催促過什麼工程進度之類的事情。

聽著工程師的解釋,阿爾貝託笑道。

阿爾貝託指著“錦衣號”笑道。這艘船實際上就是舊船,是用自由輪改裝的舊船,但是現在已經完全變了一副模樣。即便是對自由輪非常熟悉的阿爾貝託也差點認不出來它了。

“是的,總經理先生,為了滿足公司的要求,我們對船進行了必要的改造,將船體加寬,艙口加大,便於集裝箱進出裝卸。同時在艙內加裝金屬導軌,便於集裝箱作業、加固。同時將甲板上吊車拆除,安裝上了新型吊車。甲板和內艙共可攜帶365個標準集裝箱。改建完的“錦衣號”船長135米,船寬從米加寬到了20米”

“如果港口沒有吊車怎麼辦?”

“這麼大動干戈,認不出來也是正常。”

所以他們才會研製出這一種自帶裝卸裝置的集裝箱船,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集裝箱船對港口裝置的依賴。

“總經理,您看,我們在船上安裝龍門吊的導軌,四條腿都是在船上進行活動的。而兩側延長部分,則可以摺疊,從而保證航行時候的安全性,在港口裝卸時,可以開啟延長部分進行集裝箱裝卸。這是我們特意為集裝箱船研發的,主要就是考慮到各國港口沒有專用裝置的,有了它,我們的“錦衣號”就不需要依賴港口裝置。”

集裝箱船並不僅僅只是一艘船,從去年陛下提出那個概念起,婆羅洲航運公司就成立了專門小組,研究集裝箱,他們根據船的規格設計了20英尺集裝箱,使用了厚重堅固的高強度鋼製立柱,可支援多層堆垛。不僅要設計艙內的集裝箱導軌和鎖具,還需要設計對拖車底盤做了改進,設定了帶有導向板的鎖具,以便安放和固定集裝箱。

其實這也正是南洋科研環境非常優越的原因,因為在這裡所有的研究都不是公益性的,哪怕是出於功利性的目的,也從來不會有官方力量去介入,要求他們加快進度。

因為,在這裡永遠講究一條科學歸科學,管理歸管理。在技術方面永遠都是專家,學者這些技術人員說的算,至於其他人只需要做好後勤服務就可以了。

在人們的注視中,一輛拖車行駛到“錦衣號”的龍門吊下方,隨後龍門吊放下吊具這是的南洋專利設計的半自動吊具,無需人力即可實現吊起集裝箱搬運上船。將一個標準貨櫃吊裝至半空,並裝上船。

在一輛輛拖車的交替下,集裝箱不斷的被吊裝上船,看著每分鐘都有集裝箱被吊上船時,阿爾貝託和一眾航運公司的高管們,無不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個集裝箱平均裝載15噸貨物,雖然只裝了五千多噸貨,可是裝船時間”

“最多也就幾個小時吧!”

“我的老天爺,原本想要裝一船貨,最少要裝上五六天,要上百個工人”

而現在呢?

全程沒有一個碼頭工人參與。

相比於航運公司高管們的激動,目睹著這一切的任師傅,依然抽著煙,眼前的這一幕,並未讓他感受到任何震驚,對他來說,這一天只是碼頭上極其平常的一天而已。

幾個小時後,裝完最後一個集裝箱的“錦衣號”,就緩緩啟船了,當天靠港,當天離港,在過去,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錦衣號”貨船利用自帶龍吊門將碼頭上的集裝箱吊上船,安放到甲板上的固定點。每個箱子平均耗時3分鐘,一共吊運365個集裝箱,全程沒有一個碼頭工人參與運輸貨物上船。從長安港啟程六天後,抵達東寧港,首次試航取得圓滿成功。”

在官邸的辦公室裡,即使是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可是在提到“錦衣號”的試航成功時,阿爾貝託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經測算使用“錦衣號”運輸的貨物每噸成本只有元,而其他散貨船運輸一噸物資需要元,兩者相差36倍。陛下,您相信嗎?整整相差36倍,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是革命!”

阿爾貝託的語氣顯得有些激動,甚至說連唾沫都差點噴了出來。

“是一場海上運輸的革命,它不僅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加快了運輸速度,在“錦衣號”僅僅只在東寧泊停了一天,就裝載著貨物啟程返回了長安,往返僅僅只用了十三天,根據計算在這條航線上,“錦衣號”可以做到一年往返長安和東寧24次,而之前使用的散裝船一年很難跑到12次。”

深吸口氣,阿爾貝託說道。

“我們等於憑空增加了一艘船!閣下,這還只是一艘船,很快,我們會改進更多的船。”

相比於阿爾貝託的平靜,李毅安卻顯得很平靜,對於這樣的結果,他早就瞭然於胸了。

三十六倍的成本差距,足以讓船運公司為之瘋狂了!

翻看著“錦衣號”的資料,李毅安說道。

“嗯,工程師們能夠設計出船載龍門吊,可真不簡單啊,有了它就不需要依賴港口的專用裝置,但是從未來的發展來看,還是需要設計新型的岸邊起重機,這個你們和港口以及製造部門,進行商討一下,集裝箱專用船和專用港口,才是真正的未來。”

嘴上這麼說著,可是李毅安的心裡對工程師們的奇思妙想卻佩服至極,畢竟,集裝箱船一開始普及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碼頭裝卸裝置短缺,而這種自帶龍門吊的船舶在集裝箱運輸開啟初期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隨著集裝箱運輸的興起,碼頭裝卸裝置的增多,它最終還是被淘汰的。

作為集裝箱概念的提出者,在指出建設專用港口的重要性之後,李毅安思索片刻,又說道。

“還有,就是公司需要聘請了專業人士進行了全盤統籌。對公司過去航次的資料分析,這可以藉助於暢想103電子計算機,對其從碼頭裝卸、航線掛靠、干支線比例等整體執行模型進行模擬計算”

李毅安之所以會提到電子計算機,是為了普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儘管電子計算機已經在南洋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繼續拓展一下用途只會推進它的發展。

對於閣下的吩咐,阿爾貝託自然是不加思索的一一答應了下來,論海上運輸組織以及航運管理,他是行家不錯,但眼前這位卻是革命者,一個掀起海上運輸革命的革命者。對於他的建議自然要言聽計從了。

“革命”

看著資料中“錦衣號”正在航行的照片,李毅安自言自語道。

“這才是真正的意義上的革命啊”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玩蛇怪

再度招惹

儂影

娛樂:分手校花,轉頭去追85花

縱馬崑崙

西遊之從加入諸天聊天群開始

一顆青菜白又白

心養玉蘭

池中霧w

崩壞:抓住心跳的瞬間

戀你心慌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