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關羽假節鉞的權力,無論是劉芒,還是諸葛亮,都堅定的持反對態度。

這也令劉備問出了發自靈魂的詢問。

“我二弟,當真不堪大用?”

諸葛亮雙手一攤,表示這一點他無法解釋。

“二叔的能力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性格決定命運。”

“荊州不讓他去駐守,就怕他看不起孫權,引得盟友背刺。”

“如今興霸管理水師,趙四叔沉穩幹練,可南巨曹操,東和孫權。”

劉芒隨即想起了二叔關羽,能力和人品都不錯,奈何傲氣勝過萬重浪!

“河西之地,好不容易迴歸和平。”

“我也藉此給了鮮卑人生存空間,以及與西域三十六國經商往來。”

“萬一給了二叔假節鉞的權力,他老人家轉眼就看不起鮮卑人和西域人,導致河西之地大亂怎麼辦?”

“屆時,曹操自長安發兵,鮮卑從河西之地偷襲,加上西域的軍隊來襲……”

劉芒話已至此,劉備聽聞此言後,陷入了沉默之中。

涼州一旦陷入左右夾擊,留在那裡的漢軍全都會有危險。

“二弟啊二弟,為了涼州,你可莫要怪為兄了。”

“沒有假節鉞的權力就算了,至少給我二弟個涼州牧!”

“畢竟,我二弟天下無敵!”

劉備心中依舊顧忌關羽的感受,雖說州牧掌握軍權,但遠沒有假節鉞那般恐怖。

孫權領兵不過十萬,關羽做官不假節鉞,這可都是三國的潛規則!

劉芒自然要嚴格遵從,千萬不能有任何差錯。

“涼州牧給雲長做,倒是無妨。”

“不過以後雲長在涼州,大王和翼德便不能時刻看到他,三兄弟分開未免太過可惜!”

“以雲長之才,何不留在成都,既能作為上將出徵,亦能鎮壓朝堂。”

諸葛亮講究談話的藝術,並未直接反對關羽擔任涼州牧,而是站在劉備的角度看問題。

怎麼說你們老哥仨都感情真摯穩固,萬一其中一個離開成都,再想見面可就困難咯!

還不如一起留在成都,三兄弟就是要整整齊齊!

“軍師以為,涼州牧何人能夠擔任?”

劉備已經心動,三兄弟自從涿郡起兵開始,唯有敗走徐州,才分開過。

古城相聚後,便再也沒有天各一方。

“張既,張德榮!此人政績在曹操處,便已經是三輔第一!”

“輔民興政,非張德榮不可擔任!”

“還望大王親之信之,軍事方面輔以龐德、馬岱,可保涼州無憂!”

諸葛亮推薦張既的原因很簡單,能夠輔民興政,不惹羌胡!

涼州的和平最重要,現在的大漢還受困於中原戰事,尤其是堅城長安!

一旦攻破長安,還於西漢舊都,定能使得漢軍士氣旺盛!

劉備也終於有了劍指中原的機會,一如老祖宗劉邦,統治三秦關中之地!

諸葛亮環環相扣,從人才的運用,以及政策的安排,都在為劉備考慮。

“大王,進攻長安堅城,非雲長這等上將不可!”

諸葛亮再來一頂高帽,給了關羽臺階,劉備哪裡還能不明白?

“好!就依軍師所言!封張既為涼州牧,龐德、馬岱輔之!”

“待到涼州安寧,孟起返回漢中,雲長和翼德再回成都!”

“芒兒、軍師,你們看如此安排可好?”

諸葛亮頷首點頭,劉芒也沒有異議。

“爹,還有一事,我在成都修整一段時日,便打算返回荊州。”

“成都有先生坐鎮,還有陸伯言和法孝直,你只要聽人勸就能吃飽飯。”

“荊州就不一樣了!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可謂是強敵環伺!”

“趙四叔手下也就只有興霸、張任,外加龐先生輔佐!”

劉芒的意思很明確,爺要回荊州!

“你回去沒問題!但是孩子不能走!”

“大孫女和大孫子還太小,必須留在成都!”

“對了,取名之事,你就不用費心了!我跟你母親一併包圓!”

如今劉芒有後,劉備的表現突出了隔代親。

逆子靠不住,還得是自家孫兒孫女。

“咳咳!敢問這位大爹,您想給孫子孫女取什麼名字?”

“哼!長孫就叫劉既,至於孫女便叫劉茹!”

“放心吧,我都把孩子的名想好了!”

劉備此時沾沾自喜,諸葛亮卻已經猜到了什麼,並未多言。

“爹!咱們是漢室宗親,可不是什麼逆賊造反!”

“不是我說您老人家,能不能有點正事?”

“封禪永理,既壽永昌,您那點心思全擺在明面了!”

劉芒此言一出,皇叔老臉一紅。

“這是為父對下一代的期盼,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

“爹,我都二十多歲了!”

“那你在我面前也是孩子!”

劉備這些年過得安逸,吳夫人也終於開花結果,誕下了兩個兒子。

劉備大喜,一名劉永,一名劉理。

不過相對於這兩位弟弟,劉芒自然是沒有什麼感情。

東州派眾人也看得清楚,即便吳懿之妹誕下兒子,也無法威脅劉芒的地位。

“綺玲和阿仁還需要調養身子,荊州你便自己回去吧!”

“朝中武將你自行挑選,沒什麼事莫要耽誤我抱孫子孫女。”

說罷,劉備便急匆匆離開,隨後便傳來了逗弄劉既和劉茹的笑聲。

“公子,以曹操手段,絕不會坐視我等拿下涼州。”

師徒二人單獨相處,諸葛亮決定面授機宜。

“然,荊州四戰之地,曹操亦不會放過如此良機。”

“若我是曹操,可吞併長安,做疑兵吸引我軍兵力。”

“隨後再以大軍進攻荊襄!荊州守軍並不多,尤其是我軍防守力量全都在漢中和涼州。”

諸葛亮一針見血,說出了對曹操動向的猜測。

“曹操這是陽謀,若我軍支援荊州,便進攻漢中。”

“若是按兵不動,他大可圍攻荊襄。”

“加之旁邊還有孫權,很有可能雙方一拍即合,編織出荊州包圍網。”

劉芒感受到了荊州的危機,擔心趙雲、龐統等人應付不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初劉備入蜀,也帶走了不少荊州精銳。

至於交州支援過來,恐怕尚需一段時日,何況還要提防東吳從南海郡進攻。

“事不宜遲,公子可早日回返荊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