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宋宋軍南下4仗越打越順,楊文廣卻是越打越怕,說是打仗,就跟白送的一樣,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事出反常必有妖,臨行前吳信不停地一直敲打他,要他慢一點,謹慎一點,楊文廣能體會到這層意味,但是事情已經超出了他的控制。手下人已經瘋了,他們現在也不打仗了,就是平推,帶著裝備輜重不停地推進,從梧州過藤州,再打下潯州,速度讓人咂舌,捷報也不停地送到汴京。

不過估摸著捷報應該是一封也沒有送到。

吳信自己都忘了他對楊文廣的叮囑,現在完全只顧著邕州,甚至在盤算著打下了邕州他能得到多少的好處!

升官是肯定的,這一次說不定能去三衙當個正職,少在西府跟那幫讀書受氣,一群沒鳥用的東西,幹啥啥不成,就是那嘴利害到天上去,黑的能說成白的,再讓他們寫出來,死人都能寫成活的。打仗打得怎麼樣跟他們沒關係,合著都靠他們的筆來寫,寫的是勝仗是大捷,寫的是敗仗就是慘敗!

楊文廣是有些東西,還好自己跟著趙王爺把他給要來了,其他的關係戶連陪襯都算不上,來之前許多人都跟自己說了,孫節等人不是打仗的料,會添亂,必須有個實力人物撐門面。

吳信現在做夢都在笑,還是自己有先見之明!

不過很快楊文廣就要哭了,吳信更笑不出來了!

儂智高此生從未如此重視一個對手!大宋不是南越,雖然與南越打了那麼多年仗,但是南越他還是帶著一種輕視,最後甚至還帶著兵去南越國內打仗,可是面對大宋,他就沒有了這樣的勇氣。

他從骨子裡懼怕大宋,一直視大宋為自己的父母,就算他想要官職想要各種好處,也是採用討要的方式跟大宋朝廷小心地索要!

據正史所載,真實歷史上的儂智高,並沒有索要什麼高官厚爵,只是要一個廣源刺史噹噹,朝廷不肯,後來就自降身份要一個教練使,朝廷同樣不肯,第三次就要了一件官服,什麼官職也無所謂了,只要能證明他漢家的身份就可以,朝廷同樣不答應,絕望之下的儂智高只能反了大宋。

雖然與這一世儂智高被盧之瀚忽悠的經歷不盡相同,但是過程差不多類似。

宋廷並不想因為這個小小的土司去得罪南越!

大宋朝與南越一直有領土糾紛,南越企圖把廣南的儂人四州納為己有,如果給了儂智高官服官位,那就是漢土,南越再來要,便是宣戰!

朝廷有些官員,甚至是趙禎已經怕了打仗,他們不想再大費國力地打一些毫無價值的仗,偏偏儂智高不懂事,一直給朝廷添麻煩,最後受傷害的只能是儂智高了!

大宋的實力,遠在南越之上。

從他真正起兵反宋的那一刻起,儂智高就在想怎麼打好這一仗。

南越一戰讓儂智高學習到非常多的知識,也認識到了自己的薄弱環節,他差的就是後勤與保障。所以他與黃師宓商議之後,第一仗取了邕州之後,在那裡得到大量的錢財,老百姓雖然讓南越人先搶過一次,不過再刮一次,依舊讓儂智高獲利無數。

接著他又把目光放到了被戰火摧毀城牆的橫山寨。

橫山寨被匪亂摧毀了城牆,後來又重建,還是為了收購戰馬,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用一絲不減。朝廷一直知道橫山寨的作要性,所以讓蔣允濟快速重建這個地方,蔣允濟也沒想到這裡會有第二次的戰火洗禮,先往裡面屯了大量的糧食與裝備,人朝廷一直沒有派到廣南,第一批就是吳信的人,最後讓儂智高撿了便宜。

滅了橫山寨的儂智高讓蔣允濟給噴成了狗。

據說那天蔣允濟的罵聲直衝九宵雲天,把儂家幾代人罵得狗屁不是,口水直接唾到了儂智高臉上,本來儂智高惜才,也聽說蔣允濟的為人作風,想把他收為已用,可是那罵得是真難聽,罵得他差點都哭出來了,把儂智高弒父,在廣南受的氣還有各種坊間的烏糟事全給抖了出來,數落得人家小孩子那是一點面子也沒有,儂智高氣得差點兩眼一翻背過氣,當著眾人的一刀砍了蔣允濟!

這一刀也是致命的!

當時黃師宓就死勸過儂智高不能殺漢官,一刀下去可就沒有了回頭路!

以後再沒有漢官敢投降廣源!

儂智高堅決不聽,他從骨子裡就對大宋失去了信心現在更不想與大宋有任何的退讓!

黃師宓太瞭解漢家人了,不僅漢官以後只會與他死戰到底,其他的優秀人才也不會再投到儂智高這裡!因為這小子沒有肚量,跟著他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證明黃師宓是對的!從橫山寨一戰以後,就算漢官們再絕望,對於前途再沒有信心,他們也最多棄城逃跑,沒有一個人跟儂智高談判投降,他們知道,那是一條死路!

儂智高雖然造反,也只是想逼朝廷低頭,他從未想過有一天真的跟朝廷抗禮或者自立為王,因此他也無所謂。

不過有了橫山寨一戰得到的物資,他就有了底氣,時面的糧食與裝備讓他裝備了兩萬人精銳,其他的幾萬人也是湊數的,有裝備也是一個樣,不是打仗的料,搞搞後勤還可以。兩萬人,讓他可以跟大宋朝叫板了,一口氣直接從邕州打到了梧州!

他也打聽過了,吳信這個人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本事,宋軍當中就一個楊家將後人楊文廣值得注意!

為了與楊文廣交戰,儂智高先是到處讓人散佈訊息,說儂人糧草不濟軍心渙散,先讓宋軍產生輕敵之意。

接著又用大片的土地換來宋軍的輕敵冒進,儂智高接連讓出梧州藤州潯州三地,讓楊文廣追著他跑,現在的時機已然成熟,差不多到了收割的時候!

潯州地形複雜,而且此地民風悍得不行,明朝的大藤峽起義就在此地,清朝的金田起義也是在這裡,這裡彷彿就是為打仗來的。。

黔江下游,大藤峽。

傳說古時有大藤如鬥,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峽中河道曲折,江流湍急,危巖奇突,灘險密佈,巨浪翻滾,江水洶湧,濤聲若雷。由於此峽山高峽險,古往今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大藤峽出口處,因水急如怒而得名。兩岸礁石巖巉,水下危機四伏,漩渦迴環,狂瀾倒卷,險象叢生。大藤峽諸灘以此為最險,舊時船行至此,旅客往往燒香唸佛,峽口北岸有一座小廟,也是祈求菩薩保佑平安之意。

楊文廣看著這高大的峽谷有些發怵,心中的不安非常的強烈。

他想再找一條路繞道去象州,可是手下人不肯啊!

要是繞道的話,他們就得走北面的桂州,至少得多走三百里以上的路程,還要受多少罪都不知道,誰能答應!南蠻子根本不想打仗,到了邕州就能交差了,誰不想著快點回家去陪老婆孩子!

堅決不答應!

要是能走水路就好了,可是朝廷這一次哪裡有派水軍前來,全部都有兩條腿。。

楊文廣想跟吳信要船,吳信給他個屁,按約定兩軍要在象州會合,要是誰誤了時辰,就要拿他祭旗!

楊文廣氣得肺都要炸了,可是有什麼辦法,他現在在賊船上,根本沒辦法下船!

他下令三軍開拔,朝象州前進,前方的探子要小心,有情況馬上來上報。

大藤峽邊上的高山上,埋伏著密密麻麻的廣源軍,他們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不僅是手中的箭,還設定了各種機關,擂石與滾木更是多得讓人膽寒。

儂智高為了滅了楊文廣這個楊家將,做的功課可不要太多。

他把能用上的兵力全帶來了,能使上的陰招也為楊文廣準備著!

等到楊文廣的探子返程後,他地下令部隊進入戰鬥模式。楊文廣的探子帶回了一個非常好的訊息,峽谷中一個敵人也沒有。

沒有?楊文廣一連問了幾個人,全都是異口同聲地給了一樣的答案!

這麼好的地方,竟然不設伏,那真是不想打仗了!

楊文廣又不能親眼去當探子,他在陣前看了半天,山裡的確是一點動靜也沒有,這時,他也開始大意了,全軍壓上!

五千多人,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那一仗,楊家將的威名再一次掃地,從那以後,世人再沒有聽過楊家將什麼事,楊文廣雖然撿了一條命回來,但是受的刺激太大,再沒能有什麼作為,半生鬱郁再難恢復楊家的雄風。他們楊家的後人也多半生顛沛,到了楊志那裡,甚至混得不如一個踢球的。。

儂智高把決戰的標準放在這裡,幾萬人打楊文廣五千人,再配合各種機關陷阱,想不贏都難,不要說楊文廣沒辦法,金刀楊業來了都得哭。

大藤峽,那一戰宋軍的屍身差點堵住黔江水,江水被染成紅色的,儂智高再次一戰成名,訊息傳到吳信處,三軍震動,吳信甚至不敢把情報送往汴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潛行追蹤

從不上車的路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