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織田把種田的任務攤派給了藤吉郎,分出去了一半左右的人,然後他帶著另一半的人,前往中部的老仙溪準備去開採原石。

這條位於鳳山縣不遠的第一條大河,兩岸有著取之不盡的優質石材資源。

奔騰的大河發自中部的中央山脈,從中部的玉山西側開始流沿,一直流到鳳山縣附近入海。

大河帶來了豐富的水利資源,大量的水源養育了這條河兩岸的無數百姓。

島上的當地人,海上捕撈的水平不高,他們沒有足夠條件的海船支撐起漁業,但是讓他們在河裡捕撈一些淡水魚蝦,老仙溪由於流域面積廣闊,水量豐富,提供了豐富而廣大的水族生物的棲息場所,孕育了藻類,浮游生物,水棲昆蟲、蝦、蟹、魚、貝等各式各樣的生命。

沿岸的河谷地多為農耕地,河川邊緣有濃密的禾科植物,是遷移性陸候鳥的重要過境地,也是本地留鳥重要的棲息地,出海口的溼地、浮覆地,生活著許多野鳥。

在這裡能看到無限的生機,千萬年獨立的小天地,沒有人類的過多幹預,讓野生的動物有了無限的生存空間。

打石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但是倭人並不反感。

他們知道,不打石頭採礦,他們就要去打仗。

對手是誰,是山裡面的那些土民,那可不是去打鬧,跟山裡面土民作戰,那他們寧願選擇來打石頭。

更重要的是,織田手下的這幫人,並不需要他們親自來採礦,體力活是由那些投降過來的新倭人來完成。

這就是壓迫!

但是沒有一個倭人會反抗,他們只有一個意識,這就是成王敗寇,雖然是敗了,但是這待遇著實不要太好!

每天的米飯管夠!

光是這一點,他們就算死也要賴在梁家軍。

以前跟著山本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每天還是餓得七暈八素,就沒有填飽過肚子的一天。

現在好了,每天除了不幹活的,只要能完成任務,絕對有飯吃!幹得好的還能加菜,魚乾魚肉,鹹菜醃菜,他們吃得不亦樂乎!

打敗倭人的不是槍炮,而是飢餓!

給一口飯吃,倭人就死心踏地,不管梁川是宋人還是倭人。

天下的人都一樣,有奶便是娘。

老仙溪為什麼叫老仙溪,梁川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島上有一些神話還是很美的,倭人才不管這些什勞子神話,他們現在只有幹活的命,幹不好,晚上便沒有飯吃。

採石的工具全是招弟一家獨供。

大部分的工具就是鐵錘與鑿子。

可別小看了這兩樣東西的組合,配合得好,一塊巨石也能給你開得四四方方有稜有角。

老仙溪裡面的巨石全是大水千萬年從山上衝掉泥砂之後,然後崩天山石,碎成小塊隨著河水流到了下游,又在漫長的歲月當中,被河水侵蝕變小,就得人能征服的大小。

….

,']

[':

石頭再小,對於人來說,也是龐然大物!

寬闊的河床兩岸,亂石無數,星羅棋佈。

最大的巨石有數丈方圓,人在石頭的跟前,渺小得讓人心酸。

倭人一開始看著自己手中那短小的鑿子,落下了眼淚。

這玩意能鑿開這些大石頭?

螺城趙家的這些工匠,給倭人完美地上了一課。

石匠木匠,許多匠人的技藝,就是早期從中原傳到倭國的。

螺城最擅長的不是木藝,而是石藝。

趙家的新生代,趙廷昌這小子,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石藝匠人,一塊石頭在他手上,能化龍變鳳,想雕成什麼就雕成什麼,各種藝術的造型,只要他能想得到,就能雕得出來!

採石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螺城的大山裡,也有非常優質的石材資源,他們祖輩開始,就從事著這種開山採石的行當。

大石頭要整塊運走,自然難度非常大,變大為小就成了一門手藝。

用鐵釺與鐵鑿在巨石上面破開幾個小洞,這些小洞的走向要與開石的方向相同,否則石頭就會碎裂成不規則的小石塊。

鑿開小洞之後,再慢慢地用鑿子打進石頭裡面,一排小洞,每個鑿子一次只擊打一下,一排打過去,漸漸將石頭劈開,直到將石頭擊成想要的形狀。

這種破石的方法,任你是萬噸的巨石,只要幾錘,都能破開!這種方法非常考驗力度和耐心,每一下力度都必須勻均有力,否則力度不同,石頭也會碎得不夠規則,便失去了美感與想要的大小!更無法用於雕刻和建築!

一塊鐵碇,加上毛竹製成的錘把,彎成一種不可思議的角度,再重重地敲擊在鐵鑿之上,看似力道千鈞,卻又舉重若輕。

一個優秀的石匠,在打石之時,可以像舞蹈一般,這活可以萬般辛苦,也可以遊刃有餘。

倭人看得螺城師傅這般技藝,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

遇上更大的山石,破石之法也有很多,簡單的有火燒法,在石頭上鑿開小洞,然後在裡面燒乾草,再猛地澆之冷水,冷熱溫差之下,石頭很容易就破開。

還有一種便是火藥開山。

梁川不會輕易讓倭人接觸到火藥,這玩意的殺傷力太大了,除了凌虎這小子,誰都控不好,這火藥的烈度,火一點燃,爆炸完全不受人力控制,是方便,也危險!

一塊塊一條條堅硬地花崗岩石料從老仙溪的河道當中開採出來!

石料的重要非常大,運輸非常不容易!

還好這裡就有非常便利的水源!

吳用讓織田不僅開採石料,也開採木料!

一方方的木材從森林當中開採出來,然後用繩索紮成簡易的木伐子,上面可以放著採出來的大石料,順著河水從上游漂到下游的鳳山縣!

….

,']

[':

這個方法危險,也容易出意外,但是非常高效!

倭軍看著匠人們從開採到運輸,完全是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們上課,終於是開了眼!

難怪大宋朝會比他們厲害而強大,他們擁有這麼一大批智慧的人民,還有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出這麼強大的文明,一點都不奇怪!

那瘦弱的雙手,在他們眼中被稱之為肥羊,只有挨宰的份,可是當他們拿起那不起眼的鐵錘與鐵鑿,就算是萬斤的萬石,也會被他們破碎征服。

這才是文明的力量!

倭人似有所悟。

倭軍數量龐大,每天開採的數量也很龐大,如此大的動作,馬上就引起了土民的注意。

老仙溪,源頭屬於賽夏族的地盤,但是幹流流經的大片地盤,屬於南方的布農族。

每天,織田都能接到手下人的探報,在溪的兩岸,發現了不少的土民的影子,他們出現的頻率越發的高,倭人在開山採石的時候,他們就在遠處死死地望著,眼神彷彿能噴出火來。

一開始,兩邊的人彷彿各有分寸,各自都相安無事,倭人採著石頭,土民遠遠地望著,也沒有什麼事。

可是,一萬多的倭軍程序相當的快,一天都能採出幾百方上品質的好石材,老仙溪的河道雖然寬闊,附近的石材也是堪稱海量,可是倭軍一上,如同螞蟻啃食一般,

一天就能鑿掉一大片的河道,還有附帶的大片的山林,倭軍不僅採石,也採伐樹木,石木一齊順水送到下游,讓螺城師傅去建築。

鳳山縣新城的建造,正是需要各種資源的時候,倭軍獲取材料的主力軍!

恰恰也是這種供需的衝突,引來了真正的麻煩。

森林與河流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是他們棲息繁衍的重要地點!

倭軍的到來,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土民可以容忍倭軍進入夷州,佔據打狗鎮,那是因為倭人只在夷州的沿海活動,他們不會影響到內地的的各種動物的生存。

土民的獵場各自都是劃分好的,說白了,裡面有多少動物,他們比自己家裡面養的家禽還要清楚。

現在倭人等於是要搶他們的飯碗,若是將來這採石繼續推進,布農人的地盤將會被進一步的壓縮。

所以土民的眼裡只有憤怒。

織田看著不懷好意的土民,一直在提醒自己手下人,還有投降的倭軍,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一定不可以亂來!

他不知道梁川與賽夏族的土民答成了什麼協議,他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管好手下的人,再好好採石,僅此而已。

可是,他最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七月的中旬,大熱。

倭人如同往常一樣,繼續幹著重活,天上的太陽煎著,還好有奔騰的河流,帶走滾滾熱意,否則讓人不能喘息。

布農族人不能坐視自己的獵場被破壞,他們朝著倭人發起了第一戰,幾百個布農族人朝著正在採石的倭人衝殺而來,各種的箭矢上面抹著山林裡採來的毒藥,朝著手無寸鐵的倭人射去。

倭人哪裡是對手,毫無防備之下,紛紛中箭,只能向後退去。

布農人嘴裡叫著倭人聽不懂的話,倭人也不是吃素的,暴戾是他們骨子裡的天性,只是他們現在手中沒有刀罷了。。

393001020001790241.

賊大膽提醒您:,,:,...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搞事情

逗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