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壘堤趙小品的身份很是特殊,他是極少數不是梁家軍中人,又與梁川關係密切的人。

這樣的人,石頭算一個,孫家天少算一個,其他的人便不多了。

當年梁兒家中只有一間草房的時候,他就與梁八有了過命的交情,兩人一同從山民的動亂中活過來的人,也算是互為人師,梁川也教過趙小品不少的技術,讓趙小品成功立足,到如今的改頭換面!兩人的關係就差著都是男人,要不然的話,趙小品就是另一個鄭若蔡。

趙小品提出的意見,雖然不是最專業的,但一定是真心實意的!梁川無條件地採納!治水不可能一勞永逸,就這像治病,哪裡出了問題先治哪裡,一步步來,要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這是不可能的!瞭解趙小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為人,對他的話也是言聽計從趙小品雖然年輕,如今的年紀也不比梁兒大,但是他已經是所有螺城師傅的絕對帶頭大哥,他的長輩趙發達趙金玉等人早早地就把自已手中的權力讓了出來,讓他接過宗族這根大棒,事實證明,他也不負眾望,這些年帶著螺城的師傅不僅掙到了大宋朝廷御賜的褒將文書,還佔住了整個清源的造房一行!趙小品提出的觀點很簡單,只有十二個字: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美觀安全。

首要的任務就是防洪排澇!方案,現在驅需一個可行的方案大致的方針有了,可是這完全不是施行的依據,眼下要做任麼,大家都是一頭霧水!眾人簡單地吃過牛飯後,全部聚到了一起。

河堤上的民關吃什麼,他這一幫人就吃什麼,要吃好的當然也行,自已掏錢買就是了,已經有不少人做生意做到了河堤上。

河邊的一個好處就是經常可以吃到鮮魚,扎兩個魚簍子,往河裡一放,到夜裡一提起來,常常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許多愛吃魚的民天就是靠看這個小東西來改善伙食,老仙溪裡不之有數十斤重的鮮魚,誰讓這一條河流可以說是完全處於未開發的狀態!蔡駝子早就抓不到魚,他也不敢下水,因為腿腳不如年輕人,那堪堪過膝的溪水會讓他永遠消失不見。

雖然對魚也向往,但是他實在不敢冒著生命危險下水。

遠遠地聞一聞別人煮的魚湯就夠過癮了。

那臨時搭起的草屋子裡的人是現在夷州最有權勢的那一批人,一行人已經在屋裡商議了半天,也沒有得到半點有用的結論,不過這也倒好,許多人已經找到了晚上睡覺的地方,否則這荒郊野外的,睡一覺起來明天胳膊指定抬不起來!像老駝子這樣的身子骨,要是沒有找到一處乾爽的地方睡覺,要簡,要他的老命!他的腰背本來就不好,碰到溼冷的天氣就發疼,要是在這種地方睡覺,明天恐怕就醒來不來了。

老駝子只能趁看今天的活還沒有安排下來,趕緊多去收一些於草,晚上好枕蓋著睡。

還沒有走出幾步,楊霸先就來了,拿了一本名冊開始點起名來,點到老人那個幾十年沒有喚過的正名之後,他應了一聲,只能放下手中的活,先去報道。

是的,現在他成了這民關中專門負責後勤燒飯的一員。

也就是說,他不能去挖河道挑土擔了,以後只需要好好燒他的飯就成!老漢兒以為自己的耳背聽叉了,又問了楊霸先幾次,惱得楊霸先有些生氣:老漢想不想十,不十回家去!,潛臺詞就是都給你小子好處處位置了,你小子不要還實乖這個好處給的實在有點大楊霸先也說了,燒飯別人一天掙五個工分,他只有兩個,等於是人家兩天頂他們五關,屬於有點虧了,不過這對於他半隻腳踏入材的老頭兒來說,還能混到兩個工分,這活實在有點舒服!在梁川手下做事一向講情面講仁義,更有溫度!要是讓老頭跟年青人一樣在河道里背土,梁兒也不肯吶這事是吳用提的,卻是替梁川說的。

所有人都懂。

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大,有一大老去的人也會感概,還好當年手下留情,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老漢笑了。

老駝子在這種工地少說也呆過二十多個,這麼有人情味的是第一個!與他一樣的還有幾十個也是鳳裡街道的老頭兒,他們的工作出奇的一致,全是燒飯劈柴!我可告訴你蔡駝子,這飯要是燒糊了你自個兒留著吃!,老漢千恩萬謝地道:“保正爺放心,小老兒老歸老,還是有點用處的,不敢誤了保正爺的大事!,老駝子終於知道要睡在哪裡了,晚上他就睡在這個天灶臺旁邊,隔一會他就起來加點柴,明大大亮了再上山多打一點,這樣晚上他便不會冷了!東家如此照應,他自然要千恩方謝!指揮部裡討論了半天,終於想出來了一點結論。

兒個主官都沒有說,趙小品看了半大的河圖,有一點想法。

趙小品說道:按我的理解,治河就跟屋簷上排水一個道理,老仙溪發源於夷州中部的玉山山脈,這中央山脈的地形就如司咱屋頂簷子,雨水落到屋頂,要是流不下來,那自然屋漏積水,所以咱第一步就是讓老仙溪的溪水可以排得下來,可以排得出去!,道理很準確,很形象,也很恰當梁兒有些無奈說道:我們現在缺的是策略,不是方向,方向大家都知道,這麼多人都在等看你安排呢,你要讓我挖溝我不會堆土,安排下。

趙小品尷尬地笑了笑,掌出一根棍子指了指那牆上的老仙溪河圖道:我認為第一件事就是疏導,今天我看了下,這溪的下游比上游低不了多少,外面又是大海,碰上天文大潮倒灌的時候,溪水是流不出去的,所以趁著這幾日河水退了,咱們先把河溝疏通一下!!,河床要拓寬要挖深,這事好辦。

第一道命令馬上就下來了,所有人按照分工,各自領看自已的工具與竹筐下到河床上。

老仙溪的溪水退下之後,一大半乾的河床暴露了出來,這裡面上面是天塊的花崗和青石,好挖,趙小品先把河水堵了起來,把河床一分為二,河水流消的地方加高了一圈,避免讓河水漫過來,把另一半河床淹了,這樣民夫便不好挖床。

按照進度,等一半的河床挖完,再把另一邊的河水放進來,依樣畫葫蘆,挖另一邊。

施工剛並始就碰到了問題,這些河泥要放到哪裡去?趙小品很早就想好了這個問題,挖出來的河泥堆砌到兩邊的河堤上,壘起來,加高堤岸,河堤是一定要加固的,不管河床挖不挖,河堤都要做到金湯不破。

一挖一壘,整條老仙溪的河床相對高度便增加不了少!!而且老仙溪最上面的一層河泥趙小品自已已經看過了,那是燒青磚上好的原料,用這各老河泥燒製成的青磚,硬度與質感俱佳,不脆不泡,用在建房上面是最好不過!可不敢浪費了,他讓民夫把一筐筐的老泥挖到河堤上,再讓磚窯的人過來拉走!這幾日不下雨,幾口磚窯馬上加足了馬力繼續燒曬青磚,人來到河道上一看,也被這浩大的場面給嚇住了,果然只有漢家人能幹成大事,二下子就動員這麼多人,想修一座長城也能修出來!河堤可不是隨便挑看土就能堆起來的!!上好的河泥拉走了,也到處都處,唯一的用處真的只能用來堆砌河堤!黃土壘河道,這其中也是有門道的。

溼濘的河泥不能直接壘上去,這樣壘的效果不好。

大秦的直道如今猶在,去參觀秦直道,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直道兩旁鬱蔥蔥,但是直道上卻見不到林和野草,即便是數十上白年未曾有人踏足的直道段亦是如此。

河道上的泥鋪上去,要先夯,用石碾子用力地夯!那青石挑個渾圓的,中間用菌子擊穿,穿過去裝起一個架子,兩漢便能一齊兒推著走,一具兩百來斤重的石碾子壓過的地方,那地面是堪比混凝土一般的硬度,就這樣,還不過癮,要繼續來回地壓,又壓又燒直接一層接一層地河道邊上堤岸壘起來!這樣還不夠,這壘的過程裡河道的土裡還要不停地撒鹼鹽!這個操作連梁川都沒有看明白,只有趙小品這樣精通建造的人才懂!!原來把土弄得鹽鹼不堪,最後土裡就算有草籽也長不出來。

否則那草種一冒芽,河堤馬上便毀了!梁川一聽,這果然是一個好方法,這可是物理生物相結合的方法,古人的智慧果然不能小視!最讓他驚奇的是那個石碾子,這是什麼好工具,月票?,我要說兩句...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人衛秧

善文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