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拗不過樑川,只能聽他的高論。

梁川第一條要加進去的律令便是,女子十八歲之前必須要出嫁,否則官府有權指定其個人的婚姻!

什麼!

他們以為梁川會出什麼好主意,沒想到來管這個?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幹他鳥事,這手是不是伸得太長了,還幫人家來指定人家,是不是管得太鬆了?

兩人目瞪口呆,蘇渭沒好氣地道:‘三郎你這是替自己想的,還是。。?’

吳用有些佩服地看著蘇渭,這話說得太直接了。。

官府能指定,到時候漂亮的姑娘全送到東家這裡來。。

梁川一愣,沒明白蘇渭這話裡有些揶揄他的意思,問道:‘什麼叫替我自己想的?’

蘇渭道:‘人家姑娘要不要嫁人,本是個人意願,咱們幹嘛非得寫進律法裡?’

梁川看著蘇渭冷笑連連。

整個鳳山現在是百廢待興,城市的輪廓已經清晰可見,巨大的城池足以跟汴京城相比,但是,這座鳳山縣的人口丁數,還不及汴京的百分之一。

人口是巨大的資源,這個不爭的事實已經被歷史所證明!

只有資源養不活人口,糧食的產量上不去,會導致人口上不來,人口上來了,帶來的紅利無算!

人口要增長,需要的時間,可是梁川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沒辦法等上幾十年,最多一二十年的功夫,他就看到成效!

現在他手頭有兩樣神器,一樣是雙季稻,一樣是地瓜,這兩樣作物都能滿足人口增長的糧食需求,要短時間內讓人口大量增加,梁川的硬體條件是完全滿足的。

唯一不足的就是這軟體!

要是老百姓不生孩子,那件事就複雜而麻煩了!

既然這樣,不如直接用律法的形式規定下來!

誰敢違法,那就要付出代價!

梁川是第一個這樣的規定的嗎,並不是。

三國天下大亂,人口凋敝,司馬氏得了天下之後,為了恢復民生,就出臺了一樣的律法,強制女子到了十七歲必須要出閣,否則朝廷有權強制為他們許配婚姻。

到劉宋時期更狠,女子要是到了十五歲不出嫁,家人要跟著一起坐牢!這一招十分嚴苛,可是效果也十分顯著,直接讓女人成家,國內結婚的多得不得了,人口也迅速增長。

夷州現在的人口實在太少了,既然不會有糧食這方面的擔憂,梁川更不怕會有其他的問題,只要讓他們不停地生就是了!

這年頭女人一般十二歲就能嫁人。

雖然梁川自已反對女子早育,因為這樣,他甚至讓自己的兒子與十六不能早婚早育,可是放到整個社會的層面,女人要是不早婚早育,國家的前途就完了!

鳳山現在只有幾萬人,要是有一百萬人,那他們不用搞什麼貿易,光是收老百姓手中的稅,他們就可以過非常舒服的日子!

十年人口就能長一撥,要是二十年的時間,鳳山的人口將會有大變!

梁川自己算過了,十年的時間如果能長到二十萬,二十年後,鳳山的人口增長到一百萬,問題應該不大。

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有真的爭霸天下的資本了!

要知道當年三國鼎立,蜀國的人口還沒一百萬呢!

上夷州的那一刻,梁川就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大宋視自己如同草寇,光是福建路得罪的人就不計其數,朝廷裡面派系林立,夏竦也過了最輝煌的時刻,下一步自己只有另起山頭,別無選擇。

既然夷州是自己最後的屏障,那這裡自己就要好好經營,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以亂來,不可小視!

人口吶,這座荒島最大的承載限度是千萬級別,至少眼前下,自己還有有很大的空間!

梁川當然自己也知道自己這一條規定非常離譜,可是他能有什麼辦法,不這樣的話,人口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爆炸式地增長!

‘再加一條,男子到了十五歲,必須要強制分戶,否則我們街道辦要強制收回土地!’

梁川指了指土地戶籍那裡面的內容,手指頭在桌上叩了叩。

土地與戶口掛鉤。

街道在登記完之後,已經開始分土地。

為什麼楊霸先推動戶籍登記的時候速度那麼快,戶籍是與所有的社會服利相掛鉤的!

梁川把土地分成公產與私產,私產一人三十畝,略少於北方的人均四十畝。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後世人均只有這個十分之一不到的量,誰讓這年頭糧食的產量太低。而且這三十畝還是水田與山地混雜的,各佔一半左右,可以說土地的面積並不大!

土地雖然不多,大家也有怨言,但是梁川有信心讓所有人都吃飽飯。

但是雙季稻和山地種上去的話,變相地就有了兩年的產量,地瓜也可以在山地裡生長,產量一樣不會低!

這樣既可以大大緩解土地的壓力,也可以增加糧食的面積與產量,這些分下去的土地大片都是荒地,老百姓認走了,可以不耕,但是梁家照制收稅,該交的你一粒糧食都別想少!

登記戶籍的時候,先登記的就有先領土地權力,那大家自然爭著去登記,可以先把好的地領走,最後要剩下一些什麼貧地瘦地,誰知道!

正是因為與土地掛鉤,所以他們有辦法推動戶籍的登記。沒有戶籍,一塊土地也別想分到!

分戶之後,原來的土地可以帶走,但是家中新增加的丁口,就可以到街道辦新登記,再領取新的土地!一步步的操作,讓所有人都與街道辦死死地綁在一條船上,誰也別想吃獨食!

三十畝地可是不少了,梁家的稅那是低得可憐,大家都算過了,只好好好種地,一年能剩下的糧食還能賣不少錢呢,換作在中原,想也不敢想有這種好事!

他們也看到了梁家軍裡的倭人在開荒種的糧食,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先割了一茬,新的秧子又種了下去!

一問才知道,竟然他們的種子能一年能種兩季!那豈不是能多收一回!

只要這個分戶的制度能實行下去,將來的土地就會無限地擴張下去,一片一片的荒地將會被開墾出來,不出十年的時間,就會有另一副的景象!

當年秦朝為了快速開發土地,也是實行這樣的政策!

現在鳳山的這些人,當年千里越洋來夷州,大部分都是因為在中原無立錐之地,因此來夷州謀求出路,梁川肯把土地給他們,他們自然是擁護的!

兩人聽著梁川列舉出來的政策,一樣樣的都是大有利於人口潤長的好政策,他們只能照搬以前的唐律,卻沒辦法像梁川這樣,吸收前人大有利的好政策,用到自己身上!

好啊,鳳山有福啊!

‘再記!’

梁川張嘴又說道:‘這些土地咱們街道辦允許買賣,但是要有合法的手續,土地想賣的話,需得四鄰先行同意,四鄰都不買,再問親屬,親屬也不買的話,最後方能拿到市面上流通,誰若是違反,街道有權把土地收回,以後再不分地!’

蘇渭一聽道:‘這是咱們大宋朝的規定!’

梁川嗯了一聲,嘴角一揚道:‘不管是誰的規定,只要是好的,咱們就要用,只有這樣以後土地買賣才不會越發嚴重,否則那些窮苦人,只要被圍,手段一用,大家都得賣地,最後社會就亂套了!’

蘇渭想了想,十分贊同這種說法。

吳用亦是點頭道:‘不錯,土地到最後都會集中到大戶手中,這樣倒是能減緩一下社會的矛盾!’

吳用頓了頓道:‘東家何不再限制一下,每戶的土地最多能有多少!’

梁川想了想,心道這是個好主意,直接就斷了土地兼併這個路子,又加了一句道:‘好,那便加上去,每戶土地最多不得超過家庭丁數的一百倍,超出的部分,官府有權收回!’

一百倍。。

這個空間已經留得很大了,梁川將來是指望這個夷州走上商業的道理,靠手工商業來撐起社會的經濟,而不是小農來撐著這個社會,這個量已經很大了!

在土地上徹底斷了大家大戶壓榨農民的想法,他們才會把想法投向別的地方,農民才能騰出手來把力量建設到其他的地方,這才是梁川的想法與初衷!

吳用的提議一出來,梁川就同意了,二人一看,馬上來了精神,與梁川一齊討論其他說方面的律法要如何完善。

三個人的出身各不相同,蘇渭眼光更多的是站在朝庭角度,他是士大夫出身,而吳用,他是真正的底層出身,老百姓需要什麼,他最是清楚不過,梁川呢,他能站在上帝的視角,俯看整個眾生,社會的大脈能把握得非常準,三個人湊到一起,正好彌補了各自的不足,能讓這一部律法更加的完備!

‘咱們先想沒有關係,所有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社會在發展,咱們的法律也可相應地作出調整,將來才能更好地被百姓所接受!’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潛行追蹤

從不上車的路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