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臣出獄了,也不能讓人家孩子一直呆在大牢裡,李成福幾個小弟和何閻王一折騰,能讓楊忠山幾個脫一層上皮了。梁川只是因為當初楊春的事,對這些街上的潑皮無賴無甚好感,有機會就教訓敲打一番,說好了互相幫忙的,現在自己的想要的達到了,楊忠山那裡也不能玩太狠,人死了恩怨就大了。

招弟又跑了一趟腿去興化,跟李成福說了一下情況。李成福亦知道楊忠山這四五個小潑皮跟大蜚山的強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為了賣梁川一個面子,也是當時楊忠山幾個不知死活,山中沒老虎猴子當大王,楊忠山算個什麼東西,竟然連這樣的貨色也不把自己和一眾兄弟放在眼裡,這得是多久沒有給他們臉了,帶回來讓他們長長記性。

吊起來打了幾輪,幾個潑皮審來審去也審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最多就是前天拿了王老漢幾個梨,大前天拿了陳寡婦的肚兜。唯一比較拿得出手的就是楊忠山帶領幾個小弟,在原來的大哥楊興死了以後,自立門戶,開了一個小賭檔,但是他不會管,自己也不會賭,管不住下面的小弟,漏洞太多,開了幾天,倒是賠了不少錢,惹得鄭福成直罵這個楊忠山傻蛋。

楊忠山幾個被搬進牢房裡面後,先是被一幫壯班衙役結結實實打了一頓,接著仗著自己人多勢大,安排牢房後,又想稱大哥稱霸,興化大牢裡複雜不已,又是一陣激烈的衝突,五個人也是軟蛋,碰到更橫的就撐不住檯面了,五個人三拳兩腳就躺在地上直哼哼。

兩天下來,五個人只敢蜷縮在大牢的角落裡瑟瑟發抖。

“楊忠山,滾出來,你們五個可以離開了。”何老鬼因為這五個軟蛋被其他的囚犯打得太狠,生怕被別人打死,這幾天一直神經繃得緊緊的,現在總算可以滾蛋了。

五個人頭低低的,在其他囚犯的一片恐嚇威脅聲中小心翼翼地溜出大牢。蔣里正和幾個人的親屬正在衙門外等候他們出來。楊忠山被幾天被欺負得太狠,一看到自己的外公將自己弄出來,委屈的心情一下子爆發,像個孩子一般抱住自己的外公就開始哭。

“以後眼睛要擦亮一點,不要以為鳳山就是你的天下,做人要夾著尾巴,如果得罪了我也擺不平的人,就沒有這麼走運了!”蔣里正苦口婆心地說道。

楊忠山這種沒腦子還想著去報復梁川,惹得蔣里正抄起柺棍猛地追打自己這個沒腦子的外孫。

招弟向縣衙的人通報了一下樑川的話,那門房現在已經認識招弟這個小子,真的是認識鄭都頭的,也不敢怠慢,進屋就去通報鄭福成了。招弟沒等門房回來,自己就先回來了。

梁川在店裡面等著招弟:“怎麼樣,話帶到了嗎?”“帶到了,只是三哥你一句話,人家就會把那幾個混混放了嗎?”

“放不放是人家的事,咱們盡力了就行。已經對得起人家了。”梁川隨口一說道。

梁川還是將葉小釵留在店裡面,但是葉小釵臉上臭臭的,聽到梁川的安排後,連話都沒回,噘著嘴一臉地不情願。

梁川安慰道:“小釵你放心吧,下次這幾個混混再來店裡找你的麻煩,到時候就不是打一頓這麼簡單了,不怕死的話他們就儘管來,我看那蔣里正保得了他們一時,能不能保他們一世。”

葉小釵道:“東家,藝娘姐他們都跟著二花學竹編,我也想去學,成天呆在店裡面實在太無趣了。”

梁川說道:“小釵,藝娘她們腦子沒有你靈光,要是能找到一個適合看店的,那我也不會讓你在這裡拋頭露面了。你以後還要勝任更重要的崗位,目前只是讓你鍛鍊一下,都還沒開始,你就想退縮了嗎。”

“行吧,東家我聽你的。”葉小釵聽梁川說得誠懇,也就沒說什麼了。

梁川領著招弟就回鳳山了。

今天的鳳山對待梁川的態度好像有點不一樣!

以往走在路上,鳳山的村民看到梁川了,因業不認識也沒有打招呼之類的,都是看一眼各忙各的就去了。今天則不一樣,路上的村民碰到了梁川竟然親切地喚了一聲“三郎!”,而且不是一個人,幾乎是所有的村民。

村民臉上不是一副做作的表情,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搞得梁川一路下來,幾乎逢人就要回禮過去,這些是平日裡沒怎麼交道的村民。

招弟也感覺到奇怪,今天的村民怎麼如此友善,道:“三哥,你又做了什麼好事,怎麼今天的村民好像有點不一樣,變得熱情了!”

梁川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撓撓自己的後腦勺,客氣地說道:“我也不知道啊,也沒做什麼事啊,奇怪。”

一晃又走到蓋新房的工地上,差不多到了正午的時候,螺城師傅架起鍋灶正在燒煮湯飯。不少人都拿著碗筷排起了長隊準備打飯,見梁川過來了,一個個立即把碗放到背後,跟梁川打招呼。

地上的飯菜十分簡單,師傅在外做工的日子就像苦行一般,一般都是肚子能夠填飽就行,很少會有人去注意什麼營養問題。

炒了一大盆春筍,一盆白菜,沒有看見肉。但是一股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甜而不腥,味道饞人。

“東家你來得正好,今天孩子們在溪裡面抓了幾條新鮮的烏青,鮮蹦亂跳的,都下鍋熬了湯,放了幾塊豆腐,東家打一碗堂堂?”趙發達看見梁川呵呵一笑,提起鍋蓋上的提把,只見鍋裡面雪白而濃稠的湯汗翻滾著,幾大塊剁得細碎的魚肉雪白雪白地,上面漂浮著幾粒鮮紅的枸杞,三五根青翠的小蔥點綴得恰到好處。

“好香啊!可餓死我了,我也還沒吃飯呢!”梁川看見這鍋魚湯大喜,喉頭不停地聳動,接過趙發達遞過來的粗瓷大碗,打了一碗魚湯。

魚湯雪白滾燙,梁川嘟著嘴奮力吹了半天,就怕魚湯燙嘴。嘬了一口,果然是鮮甜得不行,味道在嘴裡爆炸開來,滿嘴留香。

這個時代的食物真是絲毫不打折扣,每一樣都是純天然的美味,不管是地裡產的還是動物身上的,沒有任何的新增成分,更沒有人工飼養成份,每一個細胞裡飽含了食物最精華的味道,簡單一鍋魚湯,這才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趙發達看梁川喝得正歡,勸道:“味道咋樣東家,鍋裡魚肉多著哩,別光喝湯呀,肉也打起來吃,一起吃,太多了吃不完!”

香甜火熱的魚湯下肚,梁川額頭細密的汗珠一下就滲出來了,嘴巴一刻不停歇,良久捨不得停下嘴才說了一句:“好喝!”

大家原不就想跟東家客套一下,心想著東家也看不上自己這破鍋爛盆裡的粗食,沒想到東家絲毫不擺架子,接過碗就裝湯,喝得不亦樂乎。大家看著東家喝得高興,一個個笑呵呵,心裡暖洋洋的。

“東家慢點喝,一鍋魚湯隨便喝,不要燙到啦!”趙發達一句話,引得大家又是一陣鬨笑。

張叄就坐在一塊石頭上,捧著碗夾著春筍和白菜,和大家一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了,大家看著自己的富貴東家吃著和自己一樣的糙米,一點都不嫌棄,一個個臉上露著喜悅,頓時覺得今天的菜噴香了許多!

“金玉師傅,是這樣,村子裡過一段時間等我的房子蓋好後就要給村裡的孩子當學堂,孩子們寫字是個問題,我想幫一幫孩子們,做幾個沙盤給孩子們寫字用!”

趙發達他們一臉豔羨,“東家,你自己的家拿出來給村子當學堂?”

“給村子做一點貢獻,沒啥大不了的,又沒有損失。”

螺城師傅們一個個看著梁川,心裡五味雜陳的,別看自己一個個在外面當工匠師傅,人前大家都是客客氣氣不敢得罪,可是骨子裡還是給別人打工的,讀書才是正途,才是最上品的。自己村子後代要是也能像梁川他們村子的孩子能安心讀書就好了,可是祖師爺的手藝也不能丟。。

趙金玉說道:“東家要做什麼樣的,只管說。”

趙發達也接腔道:“東家不必客氣,這些個小子有的是力氣,活幹完了一個個又沒地方發洩,這幾條魚就是閒著去河裡面摸來的,有點事做可比摸魚強多了。”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梁川比劃著將沙盤的形狀說與幾個木工師傅聽,其是這個就是一個能裝沙子的無蓋木盒,木楔子釘起來稍微刨平就可以裝沙了,幾個師傅一聽就懂。

“東家,學堂裡有幾個孩子?”趙金玉這是在問要做幾個沙盤。

“保正今天早上去告訴村裡麵人了,全村的孩子都會來上課!”

什麼!全村的孩子,大家一臉震驚的看著梁川,這個村子看著比他們螺城破爛多了,竟然每家的孩子都能讀書!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風流

師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