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娘做為這半個當家的,自己先說話了,道:“三哥,咱家原來幾個人不是靠著你燒炭的那個法子,賺了不少錢嗎,現在咱們再繼續燒炭怎麼樣?”

“燒炭原來都是招弟一手包辦的,然後我們再拿去賣給下亭樓。也剛好碰到去年冬天,下亭樓裡有收炭去客房裡用,現在天氣轉暖和了,下亭樓估計也收得不多,要是咱們繼續用那個燒炭的法子這樣肯定維持不下去。”

“那炭咱們還繼續燒嗎?”藝娘聽著梁川的話,她也沒其他手藝,就是會操持家務,要不就是幫梁川砍一些柴禾,但是這些都賺不到錢。

“燒!”梁川回答得乾脆而堅定。“你們別小看炭這玩意,咱們南方這樹多,燒起這玩意來簡單方便,可是在北方多是平原,人多樹少,炭就是稀罕的物件了。冬天那鵝毛般的大雪一下起來,天寒地凍,炭這東西可就是金貴的玩意了。”

“你的意思是把炭賣到北方去嗎?”葉小釵機靈,一下就反應過來了。

梁川覺得葉小釵比他們幾個人腦子都好用,見過的世面也多,欣慰地道:“是的,就是要賣到北方,但是現在限制的因素太多,我們沒有銷售的渠道,靠目前的糊泥巴的工藝燒出來的炭就像過家家一樣,遠遠不能滿意足用度。運到北方去賣,還不夠運費的。”

幾個人不說話了,因為他們沒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況且當初他們燒炭的時候,也就梁川招弟和藝娘三個人,至於他們三個人都沒有接觸瞭解,不知道很正常。

梁川接著說道:“等房子蓋好以後,我會讓師傅會幫忙砌一個燒炭窯,用磚頭搭的,這樣就不用天天玩泥巴了,一次性燒出來的炭也會多得多。炭我們存起來,等冬天到了,北上的商人多,到時候就賺這些商人的錢,咱也夠用吃用了。”

柴炭是相當好用的,但是到了宋朝後期,大汴梁等幾個大城市裡,石炭也就是煤炭將會取代這種燃料,因為煤炭的熱值高,開採量大,比毀林燒炭來得成本要低,朝庭也更加鼓勵用石炭。但是目前梁川知道的幾個媒炭的開採地,都離鳳山相當的遙遠,當媒老闆還是一個夢想。

“三哥,那現在燒炭燒不了,那怎麼辦,你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法子?”招弟問道。

“我記得上次在大蜚山,小釵說楊姐和李姐有手藝,不知道是什麼手藝?”

一群人好奇的眼光都看向了楊姐和李姐,兩個人一直都是那種存在感很低的人,現在大家都看著她們,反而有種不自在的感覺。

楊秀的臉微微一紅,笑道:“東家,你不要叫我楊姐,我叫楊秀,我孃家一直都是醃醬菜的,我打小跟著我爹爹學了怎麼醃菜,我看著這地方的人也沒幾戶人家門口院子裡擺醬缸醃菜,東家如果不嫌棄,以後我就將這門手藝拿出來。”

醃菜?梁川先問道:“你家祖傳的這個醃菜法是在菜上撒鹽放罈子裡的那種醃菜,還是?”

楊秀說道:“那不是,那種也是叫醃菜,但是鹹得很,不能吃多,吃多了容易得石、淋。”

“石、淋?”..

“就是肚子里長石頭,尿不出來。。”

梁川瞬間明白,這石、淋就是結石啊。醃製的菜裡面草酸和鈣成分較多,醃菜的酸度高,吃到肚子裡不容易形成草酸排出,而是會大量被吸收沉積在體內變成結石。

“那你們的醃菜是什麼樣的?”梁川好奇的問道,楊秀說這是門手藝,那應該不簡單。

楊秀緩緩說道:“我祖上原來是太祖皇帝故打蜀川的時候,逃兵禍逃出來的,原來出來的時候身上也沒什麼本事,就會蜀川獨有的醃菹。先人發現了了蜀川沒什麼人會做這醃菜,就支了個棚子買醬缸開始賣醃菜,結果幾代人下來,日子越過越好。我們也就把這門手藝傳下來了。”

梁川大喜,這楊秀口中的醃菜一定就是四川泡菜了,一聽這個名詞他就忍不住嚥了一口口水,四川泡菜頂頂有名,是蜀川獨有的做法。梁川前世大學睡在上鋪的兄弟就是四川綿陽的,每逢節假日回家以後,都會帶著幾罐子自已家醃的泡菜來與梁川分享。梁川負責去食堂打兩碗白飯,兩個就著泡菜就能把舌頭都吃下去。吃得太猛,沒幾天就吃完了,結果吃不過癮,兩個人就在食堂自己泡起泡菜來了。

“後來我公公聽說清源縣的市舶司有人在賣一種味道很嗆很烈的番椒,加到醃菜裡味道會更好,我就與我夫一起準備到清源縣去看看這番椒到底什麼味道,到了興化結果就碰到大蜚。。”

楊秀說得激動,人又耿直,差點就把去年大蜚山她遇到的遭遇講了出來,梁川怕她想起以前的地獄般的經歷,連忙打住了楊秀。

提起泡菜,讓梁川回想以了從前那回不去的生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藝娘看著獨自出神的梁川,晃了他一下,把梁川拉了回來。

一群人都笑著梁川,怎麼說著說著還能分神了,愣愣的那個樣子,有點好玩。梁川反應過來,訕訕說道:“楊姐說起他們家鄉的醃菜,讓我想起了一些往事。大家見笑了,剛剛說到哪裡了?“

楊秀接著說道:“說到我家祖傳的醃菜與別的地方不一樣。”

“對!蜀川的醃菜我吃過,是個手藝,楊姐咱們找個機會去街上尋覓尋覓,看需要哪些原材料,我們買來製作醃菜,是個門路。”

飲食行業,不論是什麼時候都是一門來錢的行當,雖說賺得不多,但是很穩定,就像楊秀介紹他祖上。他的祖上雖然是逃兵禍出來的,但是靠著賣醃菜也能將家業再支撐起來,甚至還做得很紅火。雖現在現在賣泡菜不是主業,但是完全也可以打發時間,甚至做成一項收入來源。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大家大業,不就是這樣積累下來的。

既然有門路了,那心就稍稍定了。梁川看向楊秀旁邊的李姐,李姐經歷過大蜚山那件事後,整個人怯怯喏喏的,平日裡最多就跟旁人笑一笑,很少說話,心扉完全閉鎖了一樣。

“李姐?你也聊聊?”

“李二花。”楊秀的聲音如果說像她的手藝蘊含的潑辣一樣外向大咧的話,李二花的性格就是南方姑娘的溫婉柔情,連她的聲音都是細細綿綿的,就報了自己的名字,沒有再說多餘的話。

“二花姐,說說看?”

“我會竹編。。”李二花的臉都沒有抬起來,就像犯錯的小孩將自己的頭埋得低低的。

又是一個驚喜!何麓背後的山上,那一大片的竹林,梁川打從第一天遇到以後,就在不停地盤算著怎麼把這片財富之地利用起來,沒想到自己嗑睡老天就送枕頭,真的讓自己碰上了一個會竹編的手藝人。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如果說醃泡菜這一受眾可能只是少部人的話,那麼竹編制品的受眾的就是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了。在那個沒有塑膠工業製品的年代,鐵製器具又是極為昂貴,農民所能負擔得起的就是木製用品和竹製用品。而相對於木製用品,竹編的價值更新民,而且樣式更適用於各種生活需要。

竹材比木材更堅硬密實,抗壓抗彎強度更高,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根細長的竹子可以做成如竹籃、竹篩、竹笊籬、竹蒸籠、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籮筐、竹扁擔、竹筷、竹掃帚、竹揹簍、竹蓆、竹床、竹凳、竹椅,可以說是九九八十一般變化不足為過。哪一樣不是農民家裡必須的,離不開的。農民家裡買個竹筐竹簍,如果沒有用壞,十年八年的也會繼續用下來,因為這個時代竹子製品的替代品根本找不到。

幾個村子什麼物件都缺就是不缺人手,到處都是沒活幹的壯勞力,這些人全動員起來的話,這日子就能大變樣了,照梁川看來,這些人也不是太懶,只是地裡刨不出來金疙瘩,有些破罐子破摔罷了。

大鬍子李成福過幾天邀請梁川去參加燈會,燈節活動自唐代以來就在民間流傳,至宋代已經十分流行。一些達官貴人往往會請制燈藝人創制精緻的花燈。其中一種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圍糊上絲綢或彩紙。有的還用竹絲編織作為裝飾,可見這項手藝的吃香程度,現代人也許不覺得這些能用機器編織的工藝品有什麼難度,在古代全得靠雙手,這就是賺錢的路子!

現在就是不知道李二花的手藝到底怎麼樣,能做哪幾樣竹編,如果說十八般竹編樣樣都會的話,那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開了一個晚上的會,是個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一個晚上樑川驚喜連連,兩個無依無靠的大姐真是深藏不露。梁川竊喜自己當時的一時義舉,沒想到種下的是善因,現在結出來了善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