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川扶著趙小品,從縣衙裡出來,楊霸先領著一眾小弟趕忙上前幫忙,鍾良這個無恥之徒當場被收押,這事總算告一段落了。這新型節柴灶,自己在縣衙裡一推廣,現在大家都知道好處了,以後普及就速度就會更快了。

梁川一走出縣衙,沒想到還碰到了兩個熟人,鄭若縈還有他表弟石頭。兩個在縣衙外候著,梁川看這架式肯定有話要談,趙小品一身傷還得先帶回家去養傷,梁川吩咐楊霸先,先讓人把趙小品送回鳳山,自己好久沒碰到這兩姐弟了。

“你們兩個什麼時候來的,都不吱會一聲?”梁川看著鄭若縈,這姑娘好久沒看到了,出落得越發水靈了,越來越有一股子女強人的味道,比起沈玉貞那種柔弱美還別有一番味道。

“梁大哥,一開堂我們就在外面圍觀了,都聽說今天有個奇案,是關於這大旱的,我石頭最喜歡熱鬧了,特意跑來湊熱鬧,沒想到竟然是你擊鼓升堂!”

鄭若縈看著梁川恨恨地說道:“你這個人倒底怎麼想的,是想在這公堂上故意賣弄自己的才學嗎?還是真心為了這全縣的百姓?你真當自己有通天徹地的大神通嗎,老天爺幾時下雨你都能提前知曉?”

梁川搖搖頭,“我剛剛話說得這般淺顯你們還聽不明白嗎?還以為我是胡說八道嗎?”

“我知道你有大本領,你懂的東西比我們都多,可是你有必要一定要把話說得這麼死嗎,你哪怕說個也許也行嘛,現在說三個月內必定下雨,要求沒下雨怎麼辦?誰都知道你在興化是個信口雌黃的狂徒了。”鄭若縈口氣聽起來像在罵梁川,可是細細一品,話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對梁川的擔心,梁川聽得心裡一暖,說不通就別說了,言多傷感情嘛。

梁川跟著兩個人一起回了鄭家,他好久沒來這裡做客了。鄭祖亮這個人自從元宵後出發去西北做大生意,到現在連個音信都沒有,也不知道賺了多少錢,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家裡一個攤子都甩給了兒子石頭,石頭看熱鬧厲害,讓他做生意還差了一點。

好在這石頭現在也不賭不嫖的,去了這兩樣,既使本事再差,守成還是不成問題的。要是又嫖又賭的,估計等不到鄭祖亮把錢賺回來,家產都要賠得乾乾淨淨了。

鄭若縈還算個特例,她比石頭還有事業心,她的表妹整日宅在家裡,想著如何玩鬧,如何美貌,對事業的熱心比石頭還沒激情。這一家子要是鄭祖亮不在了,也不知道能撐個幾年。

幾個人路過鄭家的產業,石頭這些日子雖然不情願,每日也得準時去店時巡視一番,若是店裡這些夥計掌櫃趁著大東家不在,胡作非為,這損失就大了。

三個人在米行裡坐了下來,夥計機靈地給三個人奉茶,他們不識得梁川,可是小東家和表小姐哪裡會不認得,現在小東家一改往日輕浮的作風,每天到店裡虛心請教經營上的部問,還要檢視帳目,碰到有不懂的就請教表小姐,有些夥計以為這個東家是不紈絝不學無術,想混水摸魚,到現在已經開除了好幾個夥計,都是包藏禍心之徒。

梁川現在是當家了,可是買米米行這類地方,還是很少來,他只知道現在米價特別的便宜,當除跟藝娘來買過一次,一斗好像才八十文錢,一斗有十斤左右,這足夠一個三口之家吃好些日子了。一個三口之家,每天隨便上山打點柴都能賺到幾十文,這生活的成本可以說是很低了。

米行裡顧客聊聊無幾,淨是夥計在追打飛蟲,閒得都快淡出鳥來了。不過整個米行充斥著一股子香味,那是純天然的稻香味,光聞著這個味就讓人舒坦,肚子裡有一種飽飽的感覺,相當的溫暖而舒服。這個年代,最最要緊的一項任務,也是苦苦追求的一項任務,就是填飽肚子了。

米行賣米是不稱重的,而是稱的容積,店裡擺放著三種物件,升、鬥、斛。圓筒形的“升”上有“公會校準”幾個字,表明是經過"同行公會"認證過的,度量準確。“鬥”比“升”要大不少,圓桶狀,中下部有兩個握把,方便搬運。最大的這個圓桶叫"斛",農民耕種地主的田地,要交“租”,地主收租時就用這種斛來計量。

梁川看得津津有味,有人來店裡買米做生意時,夥計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這被稱為“無尖不成商”。後來慢慢變成了“無奸不成商”。變化的主要因素想畢大家都知道,當朝者以農為國本,商人不事生產卻佔據大量社會財富,必須打壓,這就是重農抑商導致的後果了。

“最近那個孫厚朴還有沒有來找你啊。”梁川哪壺不開提哪壺,鄭若縈就像被踩到尾巴的花貓一樣,抓狂一下子就跳將了起來,說道:“他是他我是我,關他什麼事,我一個人過得好好的,幹嘛要他來找?”

梁川呵呵一笑,這就不好說什麼了,只好轉移話題道:“你們這米行行情不怎麼樣啊?”

誰知鄭若縈還是繼續說道:“他那種富家公子玉芝最是喜歡,你回頭將玉芝介紹給他,玉芝肯定感激你一輩子!”鄭若縈的臉上浮起一片淡淡的紅暈,看得有些醉人,眼神不與梁川直視,似有非無地看著正前方,像是說與梁川聽,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呃。。”

石頭檢查完店裡今日的帳目,來買米的就三五個人,買的還不多。他在梁川旁邊坐了下來,喝了一口茶,說道:“現在米行的生意愈發不好做了,一天賺不到幾個錢。”

這從古至今但凡是做米行生意的,無不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還沒聽說過哪個米行商人守著米行哭窮的。

梁川笑道:“你們瘦死的駱駝都比馬大,胳膊再細也比我們的大腿粗,就你們這樣還哭窮啊,讓我們還有活路嗎?”

鄭若縈說道:“去年開始全國無論南北氣溫都比往年高出不少,南方稻子大豐收,收方麥子快要溢位穀倉,全國到處都是豐收,這糧價一天比一天低,所以這生意不好做啊!”

正所謂物極必反月滿則虧,農作物不可能年年豐產,受到氣候的影響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厄爾尼諾時期是會讓部分地區的氣溫異常升高,這種行為是有利於農作的,但是接下來的一年可就沒有這般好運了。好的地方只是單純地減產而,但是運氣不好的地方可能就連活路也沒有了。明末的天下大亂說是女真人崛起,但是西北的千年一遇的大災難讓百萬流民無家可歸,這才是致命的。

梁川說道:“你們兩姐弟家裡都有米行,今天我再給你們指一條賺錢的康莊大道,你們想聽嗎?”

鄭若縈眉目頭一皺,自己把藏了多年私房錢全部投在了鳳山的甘蔗地上,到現在一分本錢都沒有回收回來呢,還要再投錢?她心下當時就有些猶豫不決。石頭一聽眼睛就亮了,他老爸出去太久了,至今一點音信也沒有,他守著這些產業大半年了,也是沒賺到一個銅板,正愁著不能表現一下自己呢,賺大錢待他父親回來給鄭祖亮好好瞧瞧。

“梁大哥你快說,什麼賺錢的路子?說給小弟聽聽,要是小弟賺到錢了,屆時好不了你的指路費。。”

這果然是做生意的,知道分利的道理,生意自己獨佔固然賺的錢不少,可是這生意只會固步自封。梁川說道:“我剛剛不是在大堂上預言這三個月內必有大雨!到時不止有大雨,不少地方肯定還會有洪水大澇。。”梁川邊說邊看著兩個姐弟,兩個姐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繼續在聽著梁川的話,還沒明白箇中道理。

“我們聽你說過了,繼續說啊?”兩個人齊聲道。

梁川心裡腹誹,就你們這樣的腦子,還做生意。。。

“這洪水屆時定不止氾濫興化一處,而是江水以南都會有此災難。這樣一來,良田盡毀,到時候不是糧食絕收,米價飛漲。。”梁川看著兩個人,話說到這份上,兩個人才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鄭若縈做事小心謹慎,她聽著梁川的說法,還是有些顧慮,這還是繞不開那個問題,梁川怎麼就這麼肯定三個月後一定會下大雨?

石頭則是興奮不已,“現在要是我大量屯進這新米,屆時米價飛昇之時豈不是可以大賺一筆!”

“理論上是這樣,你們應該比我更懂。”

鄭若縈擔心道:“只是這還是不下雨該怎麼辦?”

石頭細想了一下:“不下雨就不下吧,反正這米也該進,不下雨就當明天的陳米賣吧,現在米價橫豎都這麼低,虧也虧不到哪裡去,爹都說了,生意有賺有虧是常情,不過這富貴險中求,我相信梁大哥的話,我試一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