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糖作坊裡堆著成山的地瓜,有些地瓜甚至已經發酵,一股類似酒精一般的味道撲面而來,氣味實在不是很好聞。

藝娘滿面潮紅,梁川交足了公糧,兩人便一齊到了倉庫來看地瓜。

過怕了餓肚子那種苦難時光的人,對糧食都有特殊的感情!

地瓜的產量很大,大到需要騰出一個空曠的地方來儲存他們!

數量如此之大的地瓜,放到災年,或是給那些流民,他們會激動得哭出來。

梁川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山民不吃地瓜,為什麼有了這麼好的經濟作物,山民竟然不肯普及。

據說一畝口質優良的地瓜產量可以達到三千斤以上,這年頭哪有水稻能達到這個產量,除非新型的雜交水稻出現。而且水稻的種植對土地要求高,水田一畝價格可不低,南岸上好的水田一畝要十幾貫錢,便宜的也要大幾貫,誰能買得起。

北岸數量最多的就是旱地,水田現在也沒有人種水稻,大部人都是種甘蔗,這玩意金貴啊,一畝甘蔗的收益比得上兩畝水田,關鍵還供不應求,不論多少甘蔗梁家都收,做成糖運到清源,價格就翻了百倍不止!

可是甘蔗也不是什麼地都能種,山坡上的那些地就沒辦法,這種地水源不好控制,哪怕有水車都要耗費極大的人力,有點得不償失!

在鳳山,山上的斜坡地密密麻麻地全部種上了地瓜,學堂的學田大部分種植的也是地瓜,高產又方便打理,很快就取代了稻穀與小麥!清華學堂現在孩子們的主食就是地瓜,雖然吃得會怕,可是孩子們能吃飽肚子,他們哪裡會嫌地瓜不好吃?

資本家再殘忍也不會天天給人吃地瓜,學堂的孩天天光吃這個營養也不夠。

事實上清華學堂的孩子伙食是最好的,每天都有南溪裡面的鮮魚做湯,還有肉吃,肉甚至雞鴨豬不等,就看集市上今天有售什麼樣的肉。

藝娘看著這些數量極大的地瓜道:“本來今年我是打算養幾口年豬,別的都不喂,就讓他們吃地瓜,正好把這些地瓜都消耗掉!”

梁川道:“還好你沒有養豬,這些地瓜用處可大著,明天我讓你看看,指不定又能多一條致富的路子!”

藝娘一聽還致富的路子,有些不服地道:“以前咱們何麓是窮,但凡有條抓魚賺錢的路子大家都搶破頭,現在你知道嗎,這些人口袋裡賺了點錢,做事可不像以前那般勤快了,挑三揀四高不成低不就,你有沒有發現學堂裡的孩子有變化?”

學堂?梁川倒是隻注意先生換了文博彥,其他的變化還真沒有看出來!

“學堂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主食還是吃地瓜,別的不說,我就感覺吃這東西頂餓,而且多,放到鍋裡炊一下就能吃,但是現在有的父母一看咱們這學堂給他們娃娃吃這點東西,竟然還會生氣,過來跟我找事,你說氣不氣人?”

“這樣啊,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吃不飽也是正常的!”

“哪裡啊,以前馬蛋他們這些孩子一開始有幾口飽飯吃便高興得心花怒放,滿嘴的謝天謝地,咱們鳳山的這些人一看跟那些乞兒的孩子吃的一樣,心裡便不舒服了,有的就故意給孩子燉肉,那家殺雞,然後帶到學堂來吃,非要攀個高低,整個學堂的風氣都被帶壞了!”.

梁川眉頭跳了起來,他壓根沒想到這幾年鳳山的經濟發展這麼快,奶奶的這些人從精準扶貧的物件到奔小康這個身份的轉變就兩三年,兩三年變得連自己什麼狗屁出身都記不清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明天你就告訴文先生,學堂的規矩再加一條,以後誰也不準從家自己帶糧食來堂,要帶也可以,給其他人每人都準備一份,否則就退學!”

藝娘接著說道:“你還真別拿退學這事來嚇唬他們,他們現在哪裡肯學習?孩子稍稍一長大就馬上撲到成管大隊,成管大隊現在都成了孩兒幫!學堂裡現在孩子有幾個是咱們鳳山的?外鄉人來的人眼巴巴望著學堂想去來讀書,那是盼著有一頓地瓜吃就能跪在學堂門口求咱們收下孩子,鳳山的孩子打死也不吃地瓜!”

一聽這話梁川就更生氣了,這都是怎麼慣出來的!

“有書給他們讀他們還不讀?他們想幹嘛?”

藝娘道:“咱們成管大隊的工錢開得多高你曉得嗎?現在咱們鳳山但凡家裡生個男孩就要放鞭炮,生了女兒還得接著加把勁!”

“為什麼?就為了能進成管大隊!”

“你才知道,生了女兒跟著李二花做竹編,一年到頭能賺幾個錢,進了成管大隊管吃管住,每個月月錢拿到手軟,你說不放鞭炮?學堂裡現在咱們鳳山的娃就何保正家的姑娘,李大哥的十六,還有範大哥他們幾個孩子,其他的誰還願意留在學堂,讀又讀不出個名堂,能賺錢誰不願意!”

什麼!

梁川一聽說這件事,氣得三尸神炸裂,恨鐵不成鋼地大罵,腳下踩爛了數個地瓜。

想當初為了這幫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讓他人走出這大山,將來可以考取功名,花了多少力氣才將清華學堂建起來,如今這些人眼光竟然這般短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竟然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恥辱啊!自己竟然為了這麼一幫人拼死拼活,梁川羞得無地自容!

進成管大隊真就那麼好?跟當兵有什麼區別,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成管大隊眼下是碰到太平光景,真有點什麼意外上戰場去流血流淚有什麼好處?

他們難道忘了在山民造反之時死去的那些村民?

愚昧而無知啊!

他們的眼光為何就這麼短淺!

“看來我設想得太天真了!”

梁川的眼中閃著怒火,這幫人將來會怎麼樣與他無關,說實話,能過上如今的日子村民們已絕然滿意,他們如何還敢妄想奢望去當什麼官?

人生只有數十年,百年之後制度還是這個制度,可能成管大隊還會解散,屆時他們何去何從?不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難不成還回來種地瓜?

藝娘看著憤怒的梁川,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一定是為了學堂的事。

梁川對學堂的重視從門口那副對子就可以看出來。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鳳山人的眼界太短,這個誰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去拿著刀架在別人的脖子上強逼人家的讀書?

藝娘也勸道:“人各有志,咱們鳳山的孩子也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你看看人家馬蛋,先生對他極為重視,甚至幫他改了個母冬梅的名字,說什麼梅花香自苦寒來,就希望他將來有一番作為,咱們鳳山的那些個孩子呢,讓他們寫出自己的名字都跟狗爪似的,也許去成管大隊還更適他們也說不定!”

梁川恨恨地說道:“你知道一本書要多少錢嗎?你知道從地裡刨食到拿起筆桿這中間要犧牲多少代人的努力嗎?”

“但凡是出過一個讀書人,一個有功名的人,他們就會知道這玩意能帶給他們多大的好處,有一個人領頭後面的人就會前仆後繼,這些人的眼光實在讓我恨啊!”

“你恨也沒用,咱們還看嗎,這味虧你也受得了,範大哥他們也說了,要是當初陝北有地瓜這種作物他們也用不著千里迢迢跑到南方來避災了!”

兩人走出糖坊,梁川終於可以露出一絲笑容,雖然學堂的事讓他不爽,但是總算能滿足泥胡的要求,給山民一條路,雖然他對這條路是否能走得通也沒有把握。

屋子外十六抱著一本書正在背文章,小知行什麼也不懂,跟在屁股後面亂轉,孝城這小子不讀書,正在擺弄著手裡的弓箭,梁川一看,上去就是一腳!

孝城的身手可不比梁川的差,他的童年時光要麼在南溪要麼在葫蘆山後面的山林裡度過,練就身極佳的水性,這逃跑的功夫更是一流。

“爹你幹嘛!”

梁川看到這個場景氣又不打一處來,自己的兒子都不讀書,別人家的肯讀?

其實他梁川在鳳山就是一個最壞的榜樣!

但凡有人勸學,這些孩子都會頂一句,咱們梁三哥自己都沒讀過書,不一樣闖出了一番天地!

梁川怒道:“從明天起你給我好好地呆在學堂裡讀書,將來考個功名,你要是再弄這些刀槍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梁川扭頭看向藝娘,一臉不滿地道:“你就不管管你兒子,將來想幹嘛,去山上打獵?”

藝娘也不服氣地道:“你都不管你兒子,跟野生的似的,你讓我來管?這麼大的一個家凡事都要我操心我就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

藝娘哪裡不想管,實在是管不住,她眼皮子底下孝城就很是聽話,但心離開視線一小會,這小子就跟脫韁的馬兒似的,想做什麼全憑他的心情,想讓他乖乖讀書,這可就難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潛行追蹤

從不上車的路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