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琅態度溫和,老百姓也捨不得離去,畢竟不是誰都能見到當今聖上的。

周鈺在後面收拾好帳篷,鋪開地毯,將隨身帶的幾個食盒擺放好,只等謝琅那邊的百姓散去,他們再帶著兒子到處玩玩。

小太子依偎在謝琅身邊,大眼睛打量著面前的老百姓,裡面還有好幾個孩子。

那些孩子們穿著樸素,有的人衣裳上面還有補丁,並不代表他們家裡的條件就很窮,有些人家還是比較會過日子的,衣服破了補一補照舊可以穿。

不過小太子的穿著的確是太華貴,才讓幾個小娃娃看的目不轉睛。

陛下都親口說了,要女子十八歲以後再成親,他們心裡只覺得陛下對他們的好,至於多留兩年是不是會成為老姑娘,他們現在也顧不得了。

若是縣衙那邊這樣說,他們心裡可能還會覺得不合適,可是換個人,心態完全變了。

“以前成親早,是因為日子不好過,指不定什麼時候人就沒了,現在不同,天下安定,百姓也能吃飽喝足,生病後也有醫院就診,壽命比起以往長了好幾年,所以晚兩年對誰都好。”

“是,陛下這麼說,咱們肯定不會給陛下添堵。”

謝琅眉目含笑,“家裡的孩子也讓他們多讀書,哪怕大人過得苦一點,可不能耽誤了孩子們,以後說不準家裡就能出個做官的。讀書不一定有用,但是不讀書卻很難出頭。女娃娃也別覺得就不如男娃娃貴重,朕還是女子呢,不也成為了皇帝。朕的口碑在民間好不好?”

“好著呢。”人群裡,一個嬸子趕忙道:“就是給咱們老百姓人口地,不用再給地主老財苦哈哈的種地,陛下就已經好的不得了了呢。”

只這一點,謝琅就已經碾壓了前面所有的君主。

謝琅笑容更深了,“老太太現在和家裡的幾個兒子一起住著?”

老人家抿抿嘴,“一大家子都住一塊。”

“和兒媳可有摩擦?”謝琅還是想著打破現在父母在不分家的規矩。

“不瞞陛下,這筷子和碗都能碰出個響兒來,婆婆和兒媳婦那肯定要吵吵兩句的。”

這話倒是不假,“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難免會吵架,老太太還不如自己個兒住呢,將兒子兒媳都分出去。”

老太太愣了,這不合規矩啊,不過是謝琅親口說的,她倒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了。

“您老伴可還在?”

“在呢,身子骨也硬實。”

“那挺好的。”謝琅拔起幾棵草,手指靈活的編織了一直青草的手鐲,然後給兒子套在手腕上,美的小太子樂不可支,“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難免吵吵鬧鬧的,分出去的話,你們老兩口過自己的日子,不用擔心瞧兒媳不痛快,每天老兩口想吃什麼就自己做,人口地裡面重點蔬菜或者別的賣倆錢,每年兒子兒媳給你們老兩口一定的糧食。”

她瞧著老人家的眼神,對方似乎很難說服。

“老太太,你們老兩口辛苦二十幾年,給他們娶了媳婦,不應該輕鬆下來?難道還得再操勞個二十年,將孫子孫女也張羅了?”

“陛下,老話說父母在不分家的。”

“老太太為何覺得不分家好?兒子兒媳在眼皮底下,一家人擠在一起,感覺熱鬧?”

老太太沉默好一會兒,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朕明白,你辛辛苦苦把幾個兒子拉扯大,突然他們娶妻後就要分開,心裡會覺得空落落的,可是老太太,他們早晚都要獨立的。當初你剛成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和公婆分家?”

“……”老太太想過,她剛嫁人的時候,婆婆就不怎麼待見她,只因為老頭子看上了她,婆婆卻想讓自己外甥女做兒媳婦,那些年看自己真的是跟仇人似的,每天天不亮就指使自己幹活,大半夜才能進被窩睡覺。

後來好不容易熬死了婆婆,她的日子才算是好過起來。

見她的態度,謝琅心裡瞭然。

“所以啊,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對吧。”

老太太中午回到家裡,看到家裡二十幾口人,莫名覺得擠得慌。

可想到分家,心裡卻忐忑不安,甚至還有點焦躁。

五個兒子,五個兒媳,還有十一個孫子孫女,把家裡所有的屋子都擠得滿滿當當的,以前家裡還有廚房,後來孫子孫女多了,廚房都空出來住人了,後來家裡幾個爺們在院子裡打了個茅草棚,當做廚房用。

幾個兒媳婦做好飯,二十幾號人把堂屋給擠得幾乎轉不開身子,在以前覺得尋常,如今卻有些看不下去了。

飯後,老夫妻倆回到屋裡,老太太和老頭子說起了這件事。

“老頭子,你覺得咱分家合適不?”

老爺子看著老伴一眼,“咋啦?現在不挺好的?”

“好啥呀。”老太太嘆口氣,“家裡堵得轉不開身,吃頓飯就跟餓鬼投胎似的,一頓飯就得一大鍋的饃,天天這樣瞧著不得勁。”

“都一大把年紀了,誰知道能活幾年,湊合湊合得了。”老爺子唉聲嘆氣的轉個身,“村裡有誰分家了,這分開也不好看。”

“陛下說分開好。”

“……”老頭子轉頭瞧了老伴一眼,“你說啥?”

老太太將上午遇到謝琅的事情說了一遍,老爺子似乎也沉思起來了。

幾日後,上窯村裡就傳開了,老於家要分家了。

倆老的跟著長子長媳過日子,下面四個兒子都分出來單過。

於老頭特地去村長家裡,讓村長給其他四個兒子批宅基地。

一時間,不少人都來老於家暗搓搓的打聽訊息,是不是幾個兒子兒媳婦不孝順,才讓於老頭倆人分家。

不過有人來來去去的,都沒打聽出什麼來,於老頭只說家裡人太多,擠得慌,分開過日子就挺好。

於家長媳得知終於要分家了,心裡似乎一下子就疏闊起來。

作為長媳,家裡的東西一般是要留給他們夫妻倆的,下面還有四個小叔子和弟媳,長媳心裡始終都覺得憋屈。

她願意養活公婆,可心底對其他四家到底有想法。

都是上窯村的人,人家分家要批宅基地,村長自然沒意見,隨後帶人在從村子裡丈量了四塊地,然後於家那四家晚輩就開始託人蓋房子了。

房子倒是不用多少,卻也是青磚房。

於家五個兒子都能幹,分家也沒有鬧出什麼笑話,手裡的銀錢蓋房子還是夠的。

前前後後大半個月,其他四家都搬出去了,老於家頓時也變得寬敞起來。

大房有三個孩子,倆小子一閨女,以前大房家的閨女都和其他房裡的姊妹睡在一個屋子裡,現在小姑娘自己就佔著一個屋子,可是高興壞了。

就連倆小子也是一人一個屋,晚上可是不用擔心被誰踹下床,也不用擔心有人和自己爭被窩。

以前是妯娌幾個一塊兒做飯,現在是大房媳婦自己,就算是忙碌些,她也樂意。

等到公婆不在了,他們的體己也就是大房的了,而且公婆的人口地可是大房夫妻倆種著,老爺子和老太太一年能吃多少糧食。

幾個兒子都是勤快的,分家後也知道孝順爹媽,家裡但凡有點好吃的,都會讓孩子或者是親自送過來給老兩口嚐嚐。

老太太暗中也琢磨過味來了,分家的好處有,那就是幾個妯娌的感情比以前好了,以前住在一塊,私下裡可沒少在自個兒屋裡嘀嘀咕咕的。

她每天還是幫著喂喂雞,掃掃院子,其他的事兒有大兒媳,一個人就能利索起來,倒是和沒分家之前,並無太大區別。

家裡也安靜不小,清閒時候就聽孫子孫女當著自己的面背背書,她聽著也高興。

最最關鍵的是,蒸上一大鍋的白麵饃,夠他們這幾個人吃兩天的。

以前一頓飯就得大半鍋的米飯,或者是一大鍋的白麵饃,即便是一天兩頓飯,那也得來兩鍋白麵饃,瞧著就心疼。

謝琅並不知道老太太分家了,她也不認為憑藉自己三言兩語,就真的能讓古舊的思想一朝頓悟。

分不分家看他們自己,謝琅並不會強制執行。

這一年,大周各大州府紛紛解除了宵禁,老百姓不需要到了一定的時間就關門鎖戶,大週五十州府,都已經鋪路完畢,路燈也都裝好,從入夜到晨曦前,街上的路燈幾乎亮一個晚上。

如今氣候還有些冷,絕大多數的人半夜之前就回家了,等到了夏天,恐怕很多人都能徹夜不眠的在外遊玩。

京城這兩年就是如此,夏日炎熱的時候,即便是到了下半夜,美食廣場都有很多年輕人在這裡納涼品嚐美味的餐點。

而就在今年,冰棒問世了。

這並非是謝琅弄得,而是御膳房裡的一個御廚的家人,學到了製作冰棒和冰沙的方法,就在京城裡租了一個小攤位。

冰沙的製作方法不難,從冰塊上掛下一些冰屑,再淋上搗碎的時令果醬,淋上一圈風靡,口感冰涼且香甜爽快,一開業就引來了很多年輕人和孩子們的競相購買。

冰棒則是奶油與白糖勾兌後凍住的,這也是純手工,咬一口香醇的奶味混合著甜滋滋的味道,感覺天靈蓋都要昇華了。

現在民間出現了很多的私人作坊,主要的產業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的一些便民產業,謝琅是沒打算插手的。

“糧倉的建設情況如何了?”早朝上,謝琅看著謝璉問道。

謝璉道:“回稟陛下,目前長安,江陵和雲城的糧倉都已經建好了,從去年年底,戶部就派人將糧食一次運往這三處糧倉,同時唐洲,耀州,燕京,涼州,和姑蘇五處的糧倉也都在後期的建設之中。按照陛下的旨意,一旦這六座糧倉全部囤滿,可以滿足天下百姓五年的溫飽,只要不是數年旱澇災害,大周將不會出現餓殍遍野的情況。”

謝琅點點頭,“每年戶部收取上來的糧食,在保證京城百姓寬裕的情況下,其餘的糧食全部秘密送往朝廷糧倉。同時,姚將軍也派遣幾批人馬去各地糧倉駐紮,務必要保證其隱秘和安全性,那將會是我大周天下百姓的命脈。”

謝璉和姚慧芳恭敬領命。

“同時,也告訴地方官府,在各地建立地方糧倉。”她這句話是交代蘇相的。

之後,她看著身邊不遠處的大周疆域圖,這張長五米,寬三米的疆域圖一直都擺放在太和殿中。

她在其中一個位置點了點,這裡是豫州,位於大周的中軸線偏東北方的位置,屬於沿海內陸地區。

豫州與江陵比鄰,江陵是魚米之鄉,而豫州也是一處寶地。

“在這個位置。”她點了點豫州的一個郡縣,“讓豫州知府在蒼梧郡重點發展玻璃大棚,種植各種蔬菜,有百姓對此有意的話,可以讓豫州知府以及蒼梧郡進行相應的補助,可以讓銀行給他們進行擔保。另外再讓人去那邊進行幫扶。”

蘇潁和謝璉再次領命。

如今大周雖說很多老百姓都會種植一些蔬菜,可是很少有人大面積的專門栽種。

一般都是在自家自留地裡種植一些留著自己吃,種的多了,才會拿出來進行售賣,也都是少量的。

長安城作為大周帝都,肯定是不會缺少各種蔬菜,但是其他地方卻相對要單調許多。

尤其是在滄州等最北方的幾座州府,哪裡大片的都是草原,老百姓對於羊肉奶類的倒是不缺,蔬菜卻格外稀有,價格也比起其他的州府要貴了不止一星半點。

歸根結底,還是量少的原因。

未來的系統裡有很多的蔬菜種子,謝琅就趁著接下來的日子,讓周鈺把未來整理出來的栽培方法抄錄下來,然後印刷裝訂成冊,再讓畢業生裡對農業感興趣的人才,去當地進行技術援助。

蒼梧郡是在豫州來說不好不壞,各項條件只是佔據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郡中的百姓也多是種地過活,雖說不會餓肚子,可是也存不下多少餘錢。

此次得知朝廷要重點栽培蒼梧郡,當地郡守差點沒高興傻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永生開始長生

韭菜花鹹菜

我就是寶可夢世界的反派

寶可夢世界的混子

露出貓耳和貓尾後,被王爺寵上天

晴淺小姐

中式小農民

我喝烏龍茶